重走红色路线,广东省政协委员考察潮州革命遗址
2023-06-03 下午 02:0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   
分享

  5月31日至6月2日,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委员到潮州开展“山乡新巨变·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专题考察。期间,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走进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等地,详细了解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沿线地区在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修复、活化利用、规划制定实施、政策出台、资金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潮州交通旅社历史面貌重现

  潮州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一座英雄之城、红色之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中共中央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青溪—永定进入瑞金中央苏区的秘密红色交通线。

1

图为潮州交通旅社修缮旧址。湘闻供图

  这条秘密交通线,水陆辗转约3000公里,曾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传送大量重要文件、急需物资经费,并安全护送200多位党政军领导干部到达中央苏区,被称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

  5月31日,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潮州市政协在潮州交通旅社启动“山乡新巨变·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潮州段)”专题考察活动。

2

图为在潮州交通旅社启动“山乡新巨变·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潮州段)”专题考察活动。董志豪 摄

  在潮州古城上水门片区的潮州交通旅社旧址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修缮一新的外墙、门窗等设施,风格均是参照民国时期潮州主流建筑设计。“改造后的潮州交通旅社建筑面积753平方米,保持二层建筑,内部将设置入口大堂、各主题展厅共7个、公共配套设施、无障碍电梯1部和其他配套功能等。”湘桥区文联副主席郑璇说。

3

图为考察团参观了解潮州交通旅社修缮情况。董志豪 摄

  近年来,为做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湘桥区在原公产房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计划通过改陈布展,重现当年潮州交通旅社的面貌,更好地留存这段红色记忆,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以展品实物见证潮州交通旅社为中国革命作出的特殊历史贡献,再现交通员火热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牺牲精神,湘桥区于5月24日起面向全社会征集潮州交通旅社相关红色展品实物和历史资料。

  如何进一步发挥出潮州交通旅社等红色资源的作用?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革命所副所长喻晓蓉看来,近年来潮州旅游行业蓬勃发展,其在红色遗迹和相关史料的发掘、文物保护利用以及红色文化传承也取得较大进步。“但仅仅以单个革命文物和文化点来吸引旅客,这种力度是较为有限的。”喻晓蓉建议,未来潮州应侧重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的旅游体系,“点线面”串联起潮州众多旅游线路,提升潮州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重走古道感悟先辈革命精神

  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潮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4

图为戴平万故居。董志豪 摄

  其中,潮州“左联”六杰洪灵菲、冯铿、戴平万、陈波儿、柯柏年、梅益,他们曾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沿着韩江追寻真理,远赴当时中国革命文化运动中心的上海,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为民族和国家贡献青春和热血。

5

图为戴平万故居实物展览。董志豪 摄

  书香浸润,岁月沉淀,“左联”文化成为潮州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戴平万原名戴均,笔名戴万叶等。1924年,戴平万在共产党员许甦魂的启发和引导下,开始参加革命学生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潮安区归湖镇戴平万故居,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戴平万的生平事迹,并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参观戴平万的革命史迹、文学成就以及左联发展历程,从中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6

图为考察团还到归湖镇溪口渡纪念亭参观考察。董志豪 摄

7

图为茂芝会议纪念馆。董志豪 摄

  政协委员们还在饶平县上饶镇重走红色古道——麒麟岭古驿道。烈阳高照,大家沿山路蜿蜒而上,重温先辈的足迹。古道两旁松树灌木丛生,脚下的台阶为乱石砌筑而成,全长约2.5公里,共3000余台阶。

  2018年,麒麟岭古驿道入选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经过打造,这条“红军路”配套建设了沿线标志系统和基础设施,为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古驿道保护和建设方面,上饶镇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近期投入古驿道保护建设资金约280万元,实施相关提升建设项目工程和养护项目工程。

  通过此次考察,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永卫收获巨大。“重走这些革命路,越发体会到先辈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之艰辛。”周永卫建议,潮州应该加大宣传,并向周边省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把潮州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

 

  (原文发布于“南方+,撰文:董志豪,通讯员:李军,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