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古驿道上的水路(上)
2019-04-22 下午 03: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huaxiamagazine”   
分享

  我们一般认为,古代或历朝驿道的形成,是民间小交通与官道大交通的结合。小交通,是民居聚落之间短距离走出来的。大交通是大地方把无数小交通串联起来。广州从化的古道也是这么形成的。由于从化山多,小江河多,目前发现的古驿道都是不连贯的,一部分是因为自然改变而中断,如山体塌方、河道改位、聚落迁移;一部分是因为新建道路改变而中断;一部分是因为河流而中断,古驿道出现了补充路段——水路。

  从化地处广州东北部,陆路交通以国道105线为主,是通往江西方向的主干道。宽敞的公路是民国后出现汽车才修建的,但它不会离古道和民居聚落太远,这是修公路的一般特点。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温泉大开发,本地人李务滋于1932年8月至1936年5月任从化县长期间,修筑街口至太平场、街口至温泉良口的公路。这公路主要在原有道路包括古道的基础上扩宽,大量古驿道淹没在新公路中。

1

从化古驿道精华段起点为钱岗古村,终点为知青村古道,全长为9.19公里。

  从化大大小小的河流数以百计,汇入主河道流溪河。流溪河总体是南北走向,陆路包括古道大部分是沿河道或近河道走。支流很多就是东西走向。古道在被河流中断处,得乘船过河或改走水路。小河上可以搭桥,继续行走陆路。

  古广从线:水陆并行

  《从化县志》有一篇文章《见山亭》记述“见山亭”起名缘由:康熙年间,县令郭遇熙建好了一座观音庵,邑尉王佐在庵旁建了一座亭,相得益彰。王佐于是请郭遇熙为新亭提名。郭借用欧阳修的文句说:“环从皆山也,就叫‘见山亭’吧。”王佐一听,皱起了眉头:“多少客人从广州过来,到了从化,入秋枫山、逾西岭、登风云岭、过豸角岭,一路都是山势崎岖,折腾一整天才到。如果再说‘见山’,比见鬼还可怕,客人都吓跑喽。”郭遇熙说:“恐怕不能这么说吧。从化人生于山,世代居于山,我们的吏役奔走于山,我们俩为官也在这里的山,终日所食都靠这些山,见山有何不妥啊!”王佐说:“人家的山产玉、珀、犀、象,从化的山既不能耕作,又无宝贝,都是些石头,是真正的穷山啊!”郭遇熙说:“你老是责怪这里的山!你厌它,它就是穷山恶水;你爱它,它就是青山绿水。你看这里的树木茂盛,飞泉泻瀑,春色秋景悦人耳目;山中又能采蕨,又能种桑,各类山货采之不尽。民众乐业。这都是山的功劳啊。”王佐闻言拜服。遂名“见山亭”。

  “入秋枫山、逾西岭、登风云岭、过豸角岭,一路都是山势崎岖”,显示走的是山路,“入”“逾”“过”,虽然也可以是水路所见,但“登”就是爬山了。该志又载:清康熙二十九年,江埔锦洞张德桂赴京赶考,中进士后衣锦还乡,从广州乘坐官船回从化。张德桂走的是全程水路。

  从县城出游各景点的路径

  县城附近著名景点,首推风门仙迹。风云岭乃从化名山,其地位相当于广州的白云山。此山古时叫风门岭,因其“山甚崔嵬,风云护其巅”而成风云岭。风云岭位于从化城区西南面大约两公里处,是明朝从化八景之一,上有刘仙岩,相传刘氏女在此升天,山上还有黄石洞、万寿坛、观音岩等。风云岭半山腰有刘仙岩,是刘仙姑修炼处。刘仙姑升天后,留下了仙人磨,为穷人施舍仙人粮。从化建县前就是番禺胜景。黎贯有诗云:“仙女乘云去,瑶台风雾浓。空余石池水,清浅浴芙蓉。”明代绵州知州,顺德人梁有贞,曾到从化,登风门岭,游刘仙岩。如今刘仙岩仍在,成了一座庙观,仙人磨则不知去向。

  云台山坐落在街口至温泉的105国道东面,从街口往温泉方向走8公里到达云台山,《读史方舆纪要》载:“云台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巅平衍如台,常有云气覆之,旁有洞穴,容数十人。”山上有云台捧日胜景。山顶岩石侧长有一棵二人不能合抱的大松树,两条枝丫伸出如人手臂,朝阳升起至枝丫端,犹如巨人捧日,丹心在手。古人有诗:“海隔天万里,犹自捧丹心。”梁有贞、吴旦等来从化时,登云台山,还去了温泉,游览百丈飞泉。吴旦、梁有誉与黎民表均是明代“南园后五子”成员,梁有贞是梁有誉的弟弟。

  出县城登风云岭的道路是驿道,但需走一段水路。从县城去云台山,是先走水路,即从鼓楼潭码头乘船至太平寺码头,后走陆路。从云台山去温泉,主要走陆路。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huaxiamagazine”,作者为杨子明,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