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文物工作要这么干,年内将建4条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2019-04-25 上午 11:12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号“宝览南粤”   
分享

  4月2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佛山召开广东省文物工作现场会,总结2018全省文物工作,全面动员布置2019年文物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龙家有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全省文物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落实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和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探索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努力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1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在讲话中指出,2018年,全省文物系统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抓主抓重,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在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文物政策法规建设、文物安全、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2018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2018年广东省文物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

  去年我省组织开展第八批国保单位和第九批省保单位申报遴选工作,顺利完成现场评估、推荐上报等工作,共推荐上报第八批国保109处,省保175处。

  此外,我省开展了革命文物调查,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35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6万件/套。实施虎门炮台旧址、中共三大旧址——简园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开展杨匏安旧居等革命文物修缮布展工作。

  据介绍,我省出台了《广东省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工作规程(试行)》,组建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通过组织建立、项目支持的方式,培育全省的考古工作能力,提升各地专业人才力量。重点实施“南海I号”保护发掘、西樵山石燕岩采石场水下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英德青塘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力推广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和8个示范段初见成效,仅今年春节期间,纳入监测的14段南粤古驿道重点区域共接待游客441.2万人次,同比增长8.2%。

  与此同时,我省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文物资源利用转化,加大文物经费投入力度,均取得我省文物事业新进展。

  那么,2019年广东省文物工作打算怎么干?有哪些重点工作计划?

2 

  革命文物

  全面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

  今年起,将联合开展革命文物固本强基、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宣传教育行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实施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近代革命史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

  此外,全省革命文物名录将分批公布,建立《广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点项目库》。同时策划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展览,开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革命主题展览联展巡展,推动展览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馆藏资源和展览的线上线下共享交流。

  不可移动文物

  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建全文物保护传承体系。

  深化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研究,将更多价值突出的不可移动文物特别是革命文物,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100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推动“南海Ⅰ号”、英德市青塘遗址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加强乡村振兴中的文物保护。

  建立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强化考古项目监管,开展考古出土文物移交专项行动。

  对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地区文物进行分类指导,分区域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保护好广府、潮汕、客家、雷州等特色乡村文化遗产。

  建立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历史文化游径,提升大湾区文化遗产合作水平和影响力。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省政府2018年工作报告和国家文物局2019年重点工作部署,联合港澳共同制定文化遗产游径建设方案,在2019年率先建成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和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

  依托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禅宗文化、名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每个地级以上市在年内推出3条历史文化游径,将本地的革命历史文物、文化遗产资源、南粤古驿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村落、古街巷等串珠成链。

  南粤古驿道

  打造南粤古驿道品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

  继续深化、延伸并拓展南粤古驿道网络,加强粤港澳三地协调联动,提升粤港澳文化凝聚力。

  遵循科学的修缮标准,对古驿道沿线古建筑的修缮坚持“修旧如旧”。

  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与红色基因相结合,做好红色文物史迹保护利用的大文章,丰富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内涵。

  盘活古驿道文物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策划推出南粤古驿道精品线路游、革命史迹游、博物馆研学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办好南粤古驿道第三届文化创意大赛和2019年度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三届少儿绘画大赛,打造“南粤古驿道”特色活动和艺术名片,进一步加大古驿道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

  博物馆创新

  提升博物馆创新活力,赋予更大办馆自主权。

  提高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更多的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完成支持189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民生实事,支持县级以上博物馆每年推出若干个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扩大文化惠民,发挥博物馆文化服务重要阵地和旅游发展重要支撑的作用。

  继续推进全省博物馆补短板工作,督促指导相关市、县(区)推进25个未建博物馆和3个未达标博物馆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各级公共博物馆建设全部达标,实现县县都有公共博物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建设。

  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广理事会管理制度。制作和引进一批精品展览,打造一批智慧博物馆,推广一批生态博物馆,建设一批社区微型博物馆。

  开展全省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提升博物馆服务效能。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业务指导和对口帮扶机制,开展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的对口支援工作,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展陈水平,让非国有博物馆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去处。出台民办博物馆指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

  创新文物传播方式,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讲好广东故事,传播广东声音。

3

 

  (注:部分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原文刊登于自南方号“宝览南粤”,作者为南方日报黄堃媛,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