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分界镇:中国桂圆加工第一镇的崛起之路
2020-07-08 下午 02: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   
分享

  7月的分界镇格外热闹些。街道两旁,人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或在分拣龙眼、或正为龙眼剥皮去核,临街店铺做工的同时不忘经营,一些鲜果收购站堆满了待处理的鲜龙眼,旁边的牌匾上标注着“产地直销,发往浙江、上海”等字样,空气中弥漫着龙眼的清香。

  分界镇有“中国桂圆加工第一镇”之称,自古以来有加工龙眼的传统,他们不仅加工本地生产的龙眼,在上市季结束后,还会购买来自广西、福建等省外龙眼进行加工。当地把烘烤车间称为“炉”,以前几乎“一家一户一条炉”,现在则演变为“一村几户多条炉”,龙眼加工正逐渐集约化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加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1

图为龙眼加工坊。

  传统元肉加工渐成规模,孕育大产业

  民国时期,分界桂圆肉加工已经相当普及,据分界镇南山村的老人回忆,20世纪40年代,分界已经有不少种植龙眼的农户加工桂圆肉,这些桂圆肉或留作药引,或者卖给药店挣钱。《民国茂名县志》中记载:“圆眼肉制法,分晒干及火焙二种。年中当开会前后,多由商估价收买,至成熟即采集制为果干或圆眼肉,装以铁罐,运售省港。”分界镇的龙眼加工业从其中可窥一二。

2

图为高州龙眼。

  617县道旁边的分界镇南山元肉(长指加工成的桂圆肉)交易市场,在全国颇有名气,同时也是龙眼干、鲜果的集散地。当地村民介绍,起初道路不顺畅,为方便商贩收购加工的桂圆肉,一些作坊将产品拉到村口,等待前来采买的客商;后来口碑渐响,有更多采购商来此寻求好货,周边的作坊也想在此卖得一个好价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贸易中心。

  据了解,拿桂圆肉到市场交易的多数是当地的家庭作坊,将龙眼鲜果剥壳去核,再放进烘炉烘干,桂圆肉的生产过程大约需要10多个小时。本地龙眼结束后,他们会在交易市场采买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和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的龙眼鲜果,买够足量的新鲜龙眼,拿回家,剥壳、去核、烘干,继续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次日再次汇集到交易市场,然后被销往全国各地。

3

图为高州桂圆干。

  后来交易市场越做越大,经常会造成道路拥堵,交易市场便分散成了几个,分布在全镇,分界镇龙眼加工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分界镇也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元肉交易市场”。

  技艺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做强加工业

  以前,剥壳去核的过程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龙眼肉不够完整,形状不规则,为片肉居多,且大小不一。1988年,南山村村民吕龙标发明了桂圆灯笼肉制作工艺,并于当年在分界镇开设了第一家桂圆灯笼肉加工坊。由于新推出的灯笼肉色泽、形状和口感都比传统片肉好,深受消费者喜欢,市场价格高,周边村民纷纷效仿学习,灯笼肉迅速成为分界龙眼加工产品的主流,灯笼肉加工工艺逐渐推广开来。

4

图为剥好等待烘干的龙眼肉。

  传统烘焙多以土炉和砖炉为主,加工成本比较高。加上缺乏冷库设施,采买鲜果和加工一般都是量力而行,产业发展很难进一步扩大。

  为缓解龙眼集中上市带来的压力,提升加工率,促进二三产业稳步发展,当地政府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外地资金,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并实现增值增效。高州市晟丰水果专业合作社在镇级人才驿站的协调下,引进开展龙眼加工产学研项目后,龙眼烘干能耗降低了23%,货架期延长了50%,该工艺还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目前,分界筹谋建设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项目,全自动农副食品加工生产线、全自动流水烘干设备、真空包装机等已经是标配。

  冷库多了,合作社数量增加了,土炉变少了,电烘多了,加工能力增强了。“我们厂房也换了地方,新的厂房有两个冷库,分别用于鲜果和干果的冷藏,烘炉增加到4个,一次性加工鲜果1万斤左右。”高州市润龙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超龙表示,自己做批发多年后也开始涉足生产与加工行业。

5

图为正在烘干的龙眼。

  据悉,目前全镇有龙眼加工专业村63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个,大型桂圆肉加工厂2个,专业合作社59家,桂圆肉加工专业户800多户。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力生态兴镇

  走进东方新屋村活动中心,乡村产业兴旺的画卷徐徐打开。640㎡的加工车间、1840m³的冷库、超2000㎡的产品仓库、超200㎡的荔枝龙眼文化展览馆、以及一道荔枝龙眼加工的文化廊道,二三产业在这里交融,打造成为一条农特产品加工专业村。

  据了解,村子里现有十几个加工作坊,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村民介绍道,现在开始就渐渐忙起来了,差不多3—4个月的时间都要加工龙眼肉。在高州市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支持下,东方新屋村立足本村桂圆肉加工传统,创新举措,推进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正在建设一个集“加工、电商交易、农副产品展示”于一体的村集体农副产品加工区,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农特产品加工专业村。

  本地独有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资本进驻。高州市江记水果合作社负责人何木英称,合作社的烘炉和冷库都是在珠海对口帮扶扶贫队的支持下成立的。去年底,合作社200多平方米的冷库建成,产品流通和加工能力增加。

  强大的加工能力做后盾,分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龙眼干、鲜果集散地。据悉,顶峰时期,龙眼鲜果日交易量达500吨,年交易量达7万吨;桂圆肉(干)日交易量过百吨,年交易量约1万吨,年交易额约5亿元。

6

图为桂圆肉。

   “我们将立足分界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以工富农’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培育和引进一批荔枝、龙眼加工产业,打造农产品加工品牌。”分界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在此基础上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挥分界汕湛、包茂两条高速交汇、X612、X617县道纵贯全境的优势,带活农业经济,聚力生态兴镇。

7

 

  (原文刊登于“南方+”,作者为晁海娟,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