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上的教师之乡:扶参村
2018-05-18 下午 05: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2018年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 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茂名·信宜站)即将在本周末举行。茂名地处肇雷古驿道线路,孕育出不少极具特色的驿道古村。今天,驿道君要带大家去的是位于茂名信宜的扶参村,这里虽四面环山,地处偏僻,却是一个专出教师的文化古村。

  扶参村位于粤桂边界的池洞镇,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村中历来崇尚文化,民风淳朴,古老建筑群错落有致,各具特色。刻着对联的石牌坊,青褐色的石桥,古巷、古碑刻、古祠堂、古民居……这里满目皆古,踏进扶参村的那一刻,就发觉自己走进了扶参的历史。

1

中翰第

  村中有一座名为“中翰第”的罗氏古祠堂,这座宗祠坐北向南,气势恢雄,肃穆大方。前面有开阔的地堂,大门眉额上书镏金“中翰第”,两旁一副镏金对联“大哉乾元;亨者嘉会”。中翰第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面阔约60米,进深70米,最高点有现在的三四层楼高。砖木混构,石柱矗立,青瓦盖顶,外檐饰墀头和砖瓦质翼角,檐下墙头雕刻花草树木或人物典故,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具有清朝建筑的特点,极具艺术价值。

  村中还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八角楼,因楼顶有八个飞檐角而得名。八角楼坐北向南,为砖木混合的四屋楼建筑,约高20来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在村中鹤立鸡群,极为显眼。因为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摧洗,大门眉额上的字迹已无可辩认。

2

八角楼是村中的标志性建筑。

  八角楼对称整齐,结构巧妙。其间迂回曲折、穿插有序、配套完备。一楼已被后来的住户改造,但是从青石板铺设的天井和圆拱形的过道大门口可以想象出,当年这是一座花园式的洋楼。楼梯走道转弯处和每层墙壁均设有枪眼,防御能力极强。八角楼主体面阔共三间,进深约7米,非常宽敞。墙壁坚实,青砖内再包厚大的泥砖,共有两层,可谓坚不可摧。地板为古老方砖。门窗和楼梯均为坚实的木材建成。每层楼壁均设有不少圆拱形窗眉装饰的长方形窗棂。驿道君数了数,第四层的窗棂就有36个,光线充足,空气流畅,室外风景尽收眼底。楼顶青瓦的铺设非常巧妙,可自然透光。站在扶参村后的高山脚下,远观高耸在山岚薄雾中的八角楼,似有说不尽的古老故事,光影之中,与周围的民居相比,显得肃穆和傲气。

  据说,解放前的八角楼仍是当地一户富人所拥有,有门卫日夜把守,外人无法靠近。该住户家中的三个儿子在解放前均参加革命,后来到了广州工作,因此在解放后,八角楼都分给普通人家居住了。

3

村中有不少具历史底蕴的庭院。

4

村中的扶参学校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

  扶参村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早在1911年,村内就建起了第一所新式小学——扶参学校,是信宜最早的小学之一。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信宜池洞扶参小学教师罗维车,利用学校门前“米研”(土法水力碾米设备)的轮轴带动一个0.5千瓦电球发电,供学校照明,也是信宜最早用上电的学校。

  扶参小学创立至此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最多的是老师。在扶参村,一家两代、三代多人同是教师的家庭屡见不鲜,有的家庭甚至五六人都是教师。据统计,解放至今,扶参小学出了约460名教师,目前在职(包括外出)的扶参籍教师尚有260名左右,是当仁不让的“教师之乡”。

 

  【交通小贴士】

  自驾:沈海高速—雅瑶立交—广三高速—二广高速—广昆高速—罗阳高速—深岑高速—岑筋高速—岑罗高速—包茂高速—粤桂省届收费站—S352—锡海线—扶参村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