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城到南粤古驿道
2019-04-29 下午 07:42   作者:阿瑞   
分享

0

  从八达岭长城到南粤,走古驿道很远,但现在很近。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博会在北京延庆举行,“世界从这里认识长城”是延庆的旅游口号。园博会中“南粤园”优雅地生长在“国际馆”中。南粤的鲜花盛开在长城下,在园博会中独树一帜。“英石”是庭园中的重要景石,令人想起清朝末年镇守台湾的英德爱国名将吴光亮英烈,睹物思人。

1

图为北京世界园博会开幕式场景。

2

图为“南粤园”中的“丝香阁”和“英石”景石。

3

图为北京世界园博会安徽馆的牌坊。

4

5

图为“南粤园”一景。

6

7

8

9

10

11

图为北京世界园博会的园景。

  世界园博会之所以选择延庆,是因为长城。这里是明长城的重要隘口、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从长城脚下,遥望南粤,岭外的南粤古驿道无论是西京古道还是梅关古道,都源于军事的需要。南宋隆兴元年(即1163年)29岁高中进士的周去非,在岭外为仕六年,于南宋淳熙五年(即1179年)成书《岭外代答》,对岭外古驿道自有见解:“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

  南粤古驿道与长城的联系始于秦统一六国,从长城至南海的古驿道,均是国家统一的军事产物。秦始皇统一六国,驿道是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驿道的产生是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秦军南下,翻越的是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等并经由水路南下。秦汉是古代中国统一的重要时期,古驿道为南北通融创造了交通条件。古代的驿传制度和驿站源于商代,秦汉确定了驿道的邮、驿、置和不同的级别,这里包含了马车的级别和交通空间的分类,汉代邮亭驿置是将邮、亭、驿、置合四为一,三十里一置,十里一亭,五里一邮。

  传统园艺在秦代进入岭南建设的南越王宫署御花园中得到体现,南越王宫署、墓葬和御花园,出土的建筑构件和文物的艺术形式既体现中原文化特征,又具有岭南特定环境下的“野性”,交织成趣。

12

图为南越王宫御花园园林水道打造园林景观,大石错落分布,流水自然成动态波浪。

1

图为南越王宫御花园的去水闸口,分两层,可调节水位和过滤杂物。

2

图为井壁拼砌的砖排列特色鲜明。

3

图为弯月型水池,为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在水池底部发现数百个龟鳖残体。

4

图为弯月型水池,深1.5米,有地梁,为牛鼻形石地梁,水池有残存支柱和墙,推测上面原来有建筑物。

5

图为一号斜口,推测为水渠中龟爬上陆地的通道。

13

图为南越王墓出土的中原文化与岭南本土艺术融合的承盘高足玉杯。

6

图为南越王墓出土的兵符“虎符”。

7

图为南越王墓出土的波斯风格的香料盒。

8

图为南越王墓出土的马配件。

9

图为马头配件示意图。

10

图为南越王墓出土的供烧烤用的铜器。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1682-1745年)出生于那不勒斯,在其记事性回忆录书籍《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中,记述了在清代皇宫中制造印刷机和铜版画的过程。马国贤在传教之后进一步传授油画的表现方式,他在回忆录中坦承这些都不是其专长,仅为上学时学习的基础本领,尽管这些技巧多为“抱佛脚”之举,但取得了成功。回忆录也描写了其从广州水驿北上翻越南岭的历史场景和离京再次翻越梅岭的情景。马国贤于1710年抵达澳门、广州后,通过水路到达赣州再北上,在回忆录中他真实记录了在粤水路、驿道上的经历:从广州坐船,进入北江旅行六天,在河面每隔4英里有一装备火炮的大船守卫江面安全,在河面水浅之处需要纤夫牵引,途中碰到当人力不够时背着孩子的妇女还需参与其中。在南雄翻过梅岭走30英里,再重新上船前进。[1]

14

图为马国贤制作的描绘中国风景的铜版画和本人肖像。

  秦汉古驿道线性遗迹体现在中原文化传入岭南的社会生活中,又成为西学东渐的通道,它们是古驿道通达的目的地,又与漫长的海防设施相配套,成为南北通融线路并见证国家统一的历史,与中国长城异曲同工。

  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和御花园需充分活化并展示给大众。赵佗臣服汉朝,陆贾两次入南越功不可没。公元前196年陆贾登陆广州泥城码头,这如此重要的标志性遗址藏于荔湾西村发电厂里。还有许多遗址没有挖掘,如何展示是需要研究探讨的。对已经确定的遗产,还需要加大保护和活化的力度。

  长城遗址或者古驿道遗址,昔日疾马奋蹄而今蹄声难寻。南粤大地上,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对马的身影有多重遐想。近年来,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顺利运行,“香港马照跑”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各自找到合作的商机。

15

图为香港赛马场夜场的赛马。

 

  注释:

  [1][意]马国贤(Matten Ripa)著:《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35页。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