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的低语——访史语所旧址东山柏园
2023-05-05 上午 10:38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梓琪   
分享

  广州东山口各式洋房聚集,当年归国华侨在这片土地上构筑自己的美学,并由后续的继承者们发挥着自己的创意。从小在东山的街巷长大,家家户户的变化总逃不过小朋友们的眼睛,这户新漆了白色的窗棱,那家新种了碧绿的芭蕉,而邻里的小别墅突然就变成了保护文物,都是常有的事。还记得街对面联排大别墅,租客众多而围墙高筑,院门狭小,只看见高出来的遮雨棚,东倒西歪,黑压压一片。2022年,联排大别墅经过历史考证,认定为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旧址,名为“柏园”,并在4月启动了修复工作,同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参观。

  今年五月,初次踏进修缮后的柏园,园中虽人来人往,但十分宁静,园中心的一颗大榕树郁郁葱葱,颇有“独木成林”的气势,让我难以将现在的柏园同当年如“七十二家房客”般蜗居的住宅联系起来。简单转了一下后,恰逢“三师”专业志愿者的义务讲解,柏园的故事才正式拉开帷幕。

  和印象中一样,柏园建筑内部被分割成许多个小小的居住单元,每个单元曾经都由一户人家自由发挥。一楼左右两侧的房间如今已被改建成粤书吧,藏书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三师”志愿者等捐赠。书吧内保留有南粤特色的石米拱柱,门柱上曾经由住户糊上的红色涂料已在修缮中被小心刮除,在一个小角落上仍然可看见被部分保留下来的未清除的样子。类似因住户的改装而封闭起来的历史面貌还有许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团队成员在半年的时间内一点点清理发掘,建筑的缔造者的用心,终于在95年后传递给了大众。

  当年,新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将“前临大江,有三角洲,背是白云山,四周皆园林田野”的柏园作为其新的所址,在此指挥了遍布南中国各地的语言、历史、人文学田野调查,其中包括近代中国官方学术机构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殷墟发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史语所在柏园短暂停留后,将南中国所发现的珍贵语料史记带向了北方,迁址北平,同更多的文人学者汇合,走向更广阔的平台。柏园此刻变成了史语所的一个容器,让它在广州短暂的停留能够被发现,同时给了当年刚独立出来的研究所一个实现青年壮志的底气。正值五四青年节之际,有幸遇见“三师”志愿者,让作为青年的我第一次了解到身边的历史,同脚下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份链接。

  史料一直都在田野间,然而也需要史语所的前辈们去发现和记录,编绘成册,最终传递给公众,让文化传承。读懂建筑,让历史说话。同门前的榕树一样,柏园在沧桑巨变中巍然不动,其中的故事却仍需有人娓娓道来。“三师”作为专业的志愿者团队,能体系化地参与南粤的文物保护,挖掘细小的文化故事,也让我备受启发。作为给排水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少有能够观察到建筑内给排水结构的机会,大部分管道在装修时就被水泥密封,而东山的洋楼依然使用着传统的外排水方式,柏园中沿墙铺设的铸铁管道清晰可见,是十分好的系统学习素材。“三师”所作的保护,也让历史所携带的知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观结束时,轻风拂面,连廊上修复的花砖却又显生动,似乎已经准备好明天的游客接待。想到北岛的《青灯》结尾段在此时格外应景:

把酒临风

你和中国一起老去

长廊贯穿春秋

大门口的陌生人

正砸响门环

  明天的陌生人,又会体会到怎样的故事呢?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