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历史史实 彰显深汕文脉——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古驿道+”发展新模式
2023-10-13 上午 11:00   作者: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   
分享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建设“文化强国”及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根本,开展深汕古驿道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工作。

  2021年9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正式启动工作。该项工作明确要求:一是依托史实,尊重历史,深度挖掘古驿道发展演变过程;二是实地踏勘,抢救遗存,完善古驿道发展空间格局;三是延续文脉,古为今用,整合沿线资源主题化多元化发展。依托历史史实,触摸文化根脉,传颂驿道故事,延续深汕历史文脉。

 

  一、深汕古驿道见证合作区发展演变

  早在秦汉时期,广东便存在通往中原地区的古驿道。历朝历代不断拓展、完善驿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南粤古驿道交通网络。深汕古驿道自秦汉因岭南统一而开启古驿道交通历史,于宋代为加强广府与粤东往来通达而整治潮惠下路(官道),至明清因商贸和文化交流繁盛而推动古驿道建设,形成完整的古驿道系统。古驿道的建设形成过程是城市历史发展演变的缩影。

  (一)秦汉时期开启古驿道交通史

  先秦时期南方地区为百越聚居之地。秦朝时期为统一岭南,秦将赵佗率军南征百越、开发岭南,留军戍守、徙民南迁,统一郡县。深汕属南海郡博罗县地,正式纳入了国家版图。此举加速了民族融合,开启了岭南地区文明与中原文明往来史。西汉时期汉武帝派路博德将军南征,凿通羊蹄岭,西进至番禺(现广州),平定叛乱,设海丰县,打开海丰建置新篇章。秦汉时期成为深汕古驿道作为军事交通要道的重要开端。

1

  (二)隋唐、宋元时期推动古驿道发展史

  隋唐时期,南粤古驿道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深汕古驿道为广府联系潮汕的重要通道,沟通着古代岭南地区与粤东沿海,首先形成了潮惠上路。随着平蛮开漳,潮、循两州确立,由潮州“南自潮阳,历惠之海丰”的驿道抵达广府,促进了海丰境内驿道交通发展。宋元时期,南宋参知政事林宅主持大规模整治潮惠下路、设立铺驿,转运使黄枪又沿线兴建多座庵驿。潮惠下路正式纳入中央统一管辖的道路,成为从西侧惠州市往境内的鹅埠镇至东侧梅陇镇往海丰县城的古官道。自此,潮惠下路成为联通粤闽地区的重要通道,形成了深汕古驿道系统核心骨架。

2

  (三)明清时期完善古驿道线网格局

  明清时期广东实行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经济繁荣,海丰是其中重要的盐税之地,古驿道得到空前发展,驿道沿线商贸活跃,依托境内众多河流,进一步推动港口、水路的发展。明政府鉴于此处地扼粤东交通要冲及重要海防地位,拨出公款、拓宽驿道,并沿线设驿站、驿铺,便于岭南商贸往来,运渔盐之货抵内地;为传递文书、疾行管员、藩属中原向岭南贡使之便,成为粤东邮传大道。古水道依托凤河完善水道线路,并设渡口、码头,形成5处渡口、2处港口。民道因各地墟市商贸往来需求,民间自发筑道,交通鹅埠墟、小漠墟和赤石墟。随着官道、民道和水路线路逐渐完善,形成完整古驿道线网格局,由东西向 1条官道、南北向3条民道和1条水道构成,沿线设置6处驿铺。

3

4

  (四)古驿道近现代发展

  民国时期,由于海丰驿铺撤销、通信归邮,古驿道变为邮路。至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期,深汕因战略地位凸显,成为红色革命重要战场,古驿道见证了无数革命英雄事迹。直至现代为满足发展交通需求,大规模推进公路的建设,使原有古驿道被公路覆盖或隐于山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21年以来,“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的组织下,拜访当地职能部门、年长者居民。在他们的回忆和带领下,项目组翻阅大量史实资料,徒步近160公里,在赤石镇北部、小漠镇西部及鲘门镇北部山区之间共计发现3条9段28.19公里的古驿道遗存本体。这些遗存的古驿道埋藏于地底、隐于深山,正悠悠诉说着无声的历史故事。

5

图为走访座谈调研情况(来源:作者自摄)

6

图为赤石镇古道沿线历史资源遗存现状(来源:作者自摄)

7

图为东都岭双宫岭古道遗存现状(来源:作者自摄)

 

  二、深汕古驿道承载合作区多元文化

  深汕古驿道是东西向广府联系潮汕的重要通道,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纽带,见证民族迁徙、融合、抗战等重要历史,其承载的主要文化包括海防军事文化、古寨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历史价值高。

  海防文化:深汕古驿道是古代国家海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自古以来发挥抗击倭寇入侵、保卫沿海的重要作用。相传宋末时,宋端宗兵败南逃至此,时值国破山河,遗留下陆秀夫于岩壁题刻“壮帝居”,铭刻了爱国英雄精忠报国史实。

  古寨文化:历朝历代民系通过古驿道迁徙至此,众多古寨村落散布,历史及文化积存丰富,集家族文化、防御文化和革命文化于一体。

  民俗文化:古驿道是连系红罗畲族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纽带。历代先民通过古驿道南迁至此多经福建、潮汕地区抵达现深汕特别合作区境内,形成以客家、潮汕、广府为主的民系。至明末清初,红罗畲族村徙自邻县归善(今惠阳惠东一带),世居鹅埠罗裙山,成为深汕唯一的少数民族。

  红色文化:深汕位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场,古驿道作为革命志士奔走往来的重要通道,传承着红色基因、记载着革命文化、弘扬着爱国精神。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期,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曾在此处开展革命活动。

 

  三、深汕古驿道彰显合作区历史文脉

  深汕古驿道规划与活化利用工作的开展是我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和利用工作从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直部门主导走向地方自主推进的重要代表,受到了省市的关注与认可。

  本次规划依托深汕山、河、湖、海、湿地、温泉等资源优势,分区划定古驿道主题线路,推进绿美深汕生态建设,充分衔接省市区各级国土空间、绿道、碧道等规划,利用古驿道集文化载体、线性空间于一体的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全民健身、“百千万工程”等工作相结合,探索“深汕古驿道+”发展新模式。

  2023年3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借鉴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修复和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启动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古驿道试点建设项目,选定东都岭、双宫岭、鲘门段三处古驿道本体加连接线总计41.8km线路进行修复建设,并连通了2022年修建的深汕首条郊野径,实现了合作区内数十公里的徒步环线,也是古驿道与郊野径的融合的新尝试。环线通村达山,小溪为伴,途经碗窑遗址、洋坑古寨等历史古迹,形成文化自然体验丰富的多元游径,为未来开展体育、经济、旅游、农业等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图为 深圳东都岭古驿道(郊野径)(来源:网络南方+)

  2023年9月,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场定向越野比赛活动在鲘门镇朝面山村成功举行。活动以“寻根南粤情 梦回古驿道”为主题,依托2018年修缮的南山岭重点段开展,旨在进一步传承发扬古驿道承载的文化精神,将体育活动融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9

  未来,合作区将以古驿道为基础,借助休闲步道和绿道体系,开发多条郊野径和健身休闲步道,打造群众周末健身休闲场所,探索多类型的深汕“古驿道+”发展模式。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