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驿道:烽火驿道 敬献于“中国烈士纪念日”之时
2017-09-30 上午 12:15   作者:阿瑞   
分享

1

  编者按:

  “缅怀是为了唤醒记忆,纪念是为了缔造未来。”2017年9月30日,迎来了我国第四个法定“烈士纪念日”,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

  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会被铭记,每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都会被仰望。为了纪念“烈士纪念日”这一重要的日子,阿瑞特此拿出其于今年5月在国防大学生活、学习的2个月中所创造的画作,敬献于中国烈士。对英雄的缅怀、对烈士的追思,激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下面,跟着驿道君一同在画中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吧!

1

《精忠报国岳飞雕像》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其壮烈,不下塔山保卫战;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2

《正气歌》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词和散文记录了抗元斗争的经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反映了南宋末年广大军民勇赴国难、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虎门硝烟》

  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6月,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为了防止鸦片在运回京师的路上被偷偷换掉,并避免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所带来的鸦片残留,林则徐决定采用“海水浸化法”于虎门公开销烟。

  画中重现了当年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士兵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4

《1937年黑山扈战斗》

  颐和园边的黑山扈在抗战时是北平城去温泉、阳坊、南口的交通要道,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成为我军、日军的争夺地。

  画中的黑山扈战斗群雕展现了当时战斗激烈的场景。1937年9月7日,日军得知国民抗日军的行动消息后,于上午九时左右,在两辆军车配合下,组织一个中队的兵力向国民抗日军发起进攻,但很快就被击退。敌人不甘心失败,又于下午二时组织六、七十人,从红山口一带南山分成几路纵队向国民抗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可刚下山头就被二总队打了回去,伤亡数人。日军再也不敢冒然前行,只得据守山头与我军对射,甚至连离得远一点的一具尸体也不敢运走。

  为打破对峙局面,二总队派大队长杜雄飞带领两个中队,从山脚绕过包抄敌人后路。敌人只得一面应战,一面急速转移到另一个山头。突然,从北平方向飞来4架飞机,低空盘旋侦察,驾驶员清晰可见。当时为排长的苏家顺端起轻机枪就打,周围的战士也一齐举起步枪来打。只见一架飞机翅膀摇晃着,紧接着一声轰响,飞机带着一团烟雾坠毁在清河附近的农田里。这是平西抗日游击队第一次击落日军飞机,首创民众抗日武装用轻武器击落日军飞机的战绩。

5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五位英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6

《毛主席在延安王家坪会见抗大学员》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

  抗大是毛泽东亲自领导创立的。抗大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担任了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为抗大制定了著名的“三句话”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八个字”的抗大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毛主席于革命根据地延安王家坪见抗大学员,以自己有说服力的理论系统,坚定抗大学员为中国革命胜利而奋斗的决心。

7

《红色沂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有“小延安”之称,在孟良崮战役、渊子牙村自卫战中此根据地声名显赫,推进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画中红色沂蒙的群雕展现了沂蒙人民的英勇形象和他们所怀有的沂蒙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催热泪下的故事,曾让陈毅元帅含泪诉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基调。

8

《老校长与帅园》

  在国防大学里有幢恬静幽雅的小洋楼,名曰“帅园”,是当年原军事学院为老院长刘伯承元帅所建的。但“帅园”落成后,刘伯承元帅以“不能让我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啊!”的缘由拒绝进住“帅园”,认为这样会使得自己远离群众。

  事实上,按照刘帅的级别和功勋,如果自己主动要求享受一定的经济和物质的待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当这些待遇主动送上门来的时候,这位面对各类艰难险阻从不退缩的战士却“退缩”了。

  金钱物质当然诱人,刘帅却拒绝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是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早已将“特殊”二字剔除干净,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了他们,始终把自己当作了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而不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官老爷”,于是自然就与利益和享受“绝缘”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