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铁路的游径化改造七:纽约高线公园的人文关怀
2018-08-11 下午 04:11   来源: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苑溪 黄鼎曦   
分享

  1 高线公园基于人文关怀的出发点

  经过居民非营利组织“高线之友”多年的努力,将高线改造为“高线公园”公共开放空间的提议得到官方认可,并获得财政资金和社会募捐实施改造。高线公园能在“拆与不拆”双方的多年对峙后最终得以保留,这是一场“人情的胜利”,保留了当地文脉结构和市民记忆载体。这种文脉结构包括了“历时性”的纵向传承关系和“共时性”的横向环境关联(与周围工业遗产关联)。在承载市民记忆方面,高线曾经承担交通运输功能,它见证了曼哈顿50年的发展历程和几代曼哈顿人的成长,已融入市民的记忆中,成为“城市家园”的一部分。高线铁路虽已废弃,当地人还是更希望它继续留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种非既得利益者对“旧物”表现出的强烈的渴求,似乎还夹杂着对家园的捍卫情绪,是捍卫自身作为市民对自己家园改造的发言权的表现,也是出于“人情”的本能。高线公园项目源于人情,从居民倡议出发开启改造过程,充分考量了市民对高线去留和发展的诉求。

  2 高线公园改造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高线改造设计的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向每一个公众敞开的公共活动空间,即为全民服务的开放性共赢场所。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改变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市民能直接从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活跃性、互动性感知到城市积极的包容性,增加归属感和存在感,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高线公园的延展性开放空间也正是纽约钢筋水泥森林居民所需要的。

  高线改造设计过程中,对旧物的处理也别具人情味。高线主要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都受到保护,相关旧物经过防护处理后有机融合在公园里,集中展现了高线各个历史时刻。新设施的设计也从历史中汲取元素,成为传统特征与现代构架的结合体。如此公园成为了一本“高线回忆录”,这是对其人文历史最大的尊重。另外,纯自然生态系统在曼哈顿难得一见,而附着于高架桥上的小型自然生态系统,稍加规划和修理就成为了城市中不多见的自然生态景观。“保留自然”成为高线公园设计中又一个具有人情意味的想法。

  3 高线公园开放——公众参与中的人文关怀

1

图为市民休憩空间

2

左图为西街23号草坪,右图为市民休憩空间

  3.1 公众参与到高线公园中

  高线公园完工后向公众开放,现已成为“纽约市民的公共大阳台”,为市民的互动提供了全新平台。因其富有创意的改造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人们喜欢在这里开展各种户外休闲活动,包括阅读、跑步、聊天、摄影、观赏街景等,人与公园之间具有深度交互,体现了人文关怀。同时,公园提供了人际交流场所,能够促进人之间、人群之间的交流,使城市更和谐且有人情味,缓解大城市中陌生人组成社会的冷漠氛围。

  正如景观设计师Adriaan Geuze所说:“现代公园不应再被看作是一片安静的绿地或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应被视为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城市十字路口,是人们乐于聚集和参与的地方。”高线公园不把使用者当旁观者,给使用者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设计师对人性的尊重。高线公园没有变成限制人们想象的绿地,其功能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无障碍处理方式,提供了一处可以自由活动的场地,让游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场地上或悠闲散步或小聚闲聊。人的参与也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多种方式利用公园设施,体现了公园的设计创意,公园因而生机勃勃、趣味横生。

  3.2 促进公众参与的人性化细节

  高线公园对环境和人性的尊重,还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上。例如为一些躺椅安装轮子,让躺椅可以在铁轨上来回滑动。滑在铁轨上的躺椅犹如旧时车厢的变身,向人们提示过去场景,引发无穷回味。这些躺椅还带来城市沙滩的浪漫感觉,所以十分抢手。

3

图为安装上轮子的躺椅躺椅在铁轨上来回滑动

  而且随处可见长椅、太阳椅、阶梯椅,还有木制甲板、草地,都能供人休憩(可以看书、喝咖啡)。公园为繁忙的都市生活营造了惬意的休息空间。有规律摆置的条形木椅,一端与地面铺装相连,成为连续地表的一部分。木椅同时也是小滑梯,成为孩子们最爱玩耍的地方。人与设施的互动形式活泼多样,公园的可参与性非常强,与市民联结紧密,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观,还是城市公共活动的热点场所。

4

左图为街道家具成为地表的延续;右图为座椅滑梯是孩子们的最爱

  3.3 公众参与到高线公园所代表的艺术中

  另外,高线公园促进公众参与艺术。公园附近是纽约艺术区之一,而公园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品。促进艺术家展示他们为公共场所的设计工作,并且采用人们最易接近的艺术形式,创造条件方便市民观察体验这些艺术,提高广大观众的兴奋,扩大艺术与市民的接触。作为地标,向公众展示这一文化中心。

 

  资料来源:

  1. 杨·盖尔,孙璐.人性化的城市:哥本哈根的经验与启示——杨·盖尔访谈[J].北京规划建设,2018(03):186-196.

  2. 朴永春,赵雁.对“人情”主导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 解读“高线公园”的设计[J].艺术教育,2016(02):220.

  3. 崔曦.城市场所功能更新——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2(06):100-103.

  4. 翟俊、姜莉. 列车过后的景象——纽约高架线公园[J]. 景观设计师,2009.11

  5. http://www.ikuku.cn/post/97742

  6. http://art.ifeng.com/2015/1007/2545976.shtml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