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展示(10):明初广州府城周边急递铺分布路径研究(之二) 基于明代《永乐大典》广州古城图中的邮驿信息分析
2018-12-11 下午 04:37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   
分享

  三、明代《永乐大典》三幅广州古城图中的邮驿信息解读

  明代广州府驿站、递运所等驿传机构设置情况在明代历版史志中均有记载:如明正德年间《明会典》、明万历年间《大明会典》[1]、明嘉靖年间《广东通志初稿》[2]中均记载了广州府各州县驿站、递运所名称及数目信息。但关于明代广州府急递铺分布状况在历版史志鲜有记载,明正德年间《明会典》[3]、明万历年间《大明会典》[4]均仅对明代急递铺制度作简要描述;明嘉靖年间《广东通志初稿》[5]、明嘉靖年间《广州志》也仅粗略记载了广州府急递铺名称与数目信息。[6]

  明代《永乐大典》一一九零五卷中有三幅广州古城图(如图1、图2、图3),图中绘有明初广州府番禺、南海两县境内急递铺信息。[7]三幅古城图分别为《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详细地反映明初广州府城内外格局风貌的古地图。[8]三幅古城图均采用传统地图画法,标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方位,图内框与外框四周均标明四至八到及相应里程,地图中符号较少,各种地理事物名称多用文字加长方框标注,注记内容清晰可见,各事物方位相对准确。三幅古城图除表现明初广州府城城郭形制、城内格局、重要衙署、道路网络等信息外,还重点绘出广州府番禺、南海两县境内驿道线路与急递铺名称、数目、分布路径等内容。相比史志文献,古城图内容更为直观清晰,成为研究明初广州府城周边急递铺路径走向的珍贵史料。

  三幅古城图的绘制,均以广州府城最为详细,府城内外采用不同的绘图比例。府城内绘图比例较大,城内主要行政机构如广东布政使司、广东都司、广州府、提举司、按察司、番禺县治、南海县志等均给予清晰注记;府城外绘图比例显著缩小,城外地区的行政机构设置信息表达简略。据《永乐大典》记载,在古城图绘制年代——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9]实行省(布政使司)——府(州)——县三级行政制,广州府辖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清远、新会、阳山、连山、连州共一州九县。[10]其中,《广州府境之图》绘有番禺、南海、东莞、增城、香山、清远、新会等七县大致地理方位,《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与《广州府番禺县之图》还注记有南海、番禺两县境内巡检司分布状况。

  此外,三幅古城图还大致绘出广州府的自然地貌特征,如双曲线表示的河流、水波纹表示的珠江、传统绘画表示的山地等。《广州府境之图》着重描绘广州府城北部越秀山、白云山等山地,以及西江、北江、流溪河、潖江、东江、增江等水系分布状况;《广州府南海县之图》着重描绘广州府城北部白云山,以及石井河、流溪河、白坭水、新街河、芦苞涌、北江、西江等水系分布状况;《广州府番禺县之图》着重描绘广州府城北部白云山,以及石井河、流溪河、沙河、东江等水系分布状况。(如图4、图5、图6)

1

图4 《广州府境之图》中的广州府城周边各县与山川地貌分布信息(杨晓琳绘制)

2

图5 《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中的南海县山川地貌分布信息(杨晓琳绘制)

3

图6 《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中的番禺县山川地貌分布信息(杨晓琳绘制)

 

  1、三幅古城图中的广州府城周边陆路驿道信息

  三幅古城图均绘有广州府城城郭平面。明初广州城郭是在元代三城(东城、子城、西城)格局基础上将三城连一,呈长形形制,当时北城垣还未扩展至越秀山。府城城郭共开八座城门(如图7):西城门两座,分别为中和门、金肃门;北城门两座,分别为朝天门、拱辰门;东城门一座,为震东门;南城门三座,分别为镇南门、迎薰门、朝宗门。[11]由于该时期广州为南粤驿道交通核心,与中央联系以北向驿道为主,因此三幅古城图中均用虚线表达出珠江以北地区的陆路驿道信息。陆路驿道起点均始于府城城门,蜿蜒曲折通往周边各县境。

4

图7 《广州府境之图》中的广州府城郭八座城门示意图(杨晓琳绘制)

  《广州府境之图》较简略地绘制出广州府城周边驿道分布状况。府城以北共绘有四条陆路驿道,起点皆在府城北城门朝天门:由朝天门出发,第一条沿西濠通向珠江;第二条通往城北白云山;第三条往西北通至广州府清远县;第四条往北通向广州府阳山县。府城以南的珠江北岸也绘有多条陆路驿道:由府城南城门镇南门、迎薰门、朝宗门各向南直抵珠江,并沿珠江北岸有一条东西向驿道联系东濠与西濠。府城以东绘有一条陆路驿道:由府城东城门震东门出发,一路往东通往广州府增城县及惠州府。除驿道外,该图中还绘有五羊驿、递运所等驿传机构内容。(如图8)

5

图8 《广州府境之图》中的广州府城周边陆路驿道信息(杨晓琳绘制)

  《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与《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则更加细致地绘出番禺、南海两县驿道、驿站等驿传信息及相应山川地貌,是《广州府境之图》中番禺、南海两县陆路驿道内容的深化表达。其中,在《广州府番禺县之图》由番禺县通往增城县的陆路驿道上、《广州府南海县之图》由南海县通往肇庆府四会县(今广东省四会市)的陆路驿道上均注记有大量急递铺。(如图9、图10)

6

图9 《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中的广州府城西北部、南部陆路驿道信息(杨晓琳绘制)

7

图10 《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中的广州府城东部、南部陆路驿道信息(杨晓琳绘制)

 

  2、《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与《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中的急递铺信息

  由《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与《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可知,广州府城周边的急递铺均设置在府城东部、北部与西北部的番禺、南海两县境内,珠江以南区域没有绘制。两城图中绘出的急递铺设置信息如下:

  (1)府城东部:《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中,府城东部急递铺沿由府城通至增城县的驿道分布,共注记有九处:大水正铺、大水平铺、大水中铺、车陂正铺、白石正铺、白石中铺、白芒铺、乌石正铺、乌石中铺。(如图11)

8

图11 《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中的广州府城东部急递铺注记信息

  (2)府城北部:《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在府城北部未绘出驿道路径,但注记有大量急递铺。急递铺排布由府城通往北部清远县,共注记有二十三处:松柏铺、开气正铺、开气中铺、磨刀坑铺、横江正铺、横江中铺、牛迳铺、冷水坑铺、鸡鸭正铺、鸡鸭中铺、鸡鸭下铺、康峒正铺、康峒中铺、松柏塘铺、杨村正铺、杨村中铺、佛子岭铺、牛往正铺、牛往中铺、象岭铺、大窝朗铺、新添铺、野鸭塘铺。(如图12)

9

图12 《广州府番禺县之图》中的广州府城北部急递铺注记信息

  (3)府城西北部:《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中,府城西北部急递铺沿由府城通向肇庆四会县的驿道分布,共注记有二十二处:龙塘铺、安息铺、云台铺、石马铺、官峰铺、茅山铺、溢池铺、横潭铺、凌江铺、通广铺、新腰铺、牛栏铺、严峒铺、水东铺、擢桂铺、杨梅铺、清水铺、仙安铺、华山铺、连塘铺、仙岗铺、望仙铺。(如图13)

10

图13 《广州府南海县之图》中的广州府城西北部急递铺注记信息

  (4)府城内部:明代在各地府城、县城内均设急递铺总摄机构,称作“府前总铺”或“县前总铺”。公文由总铺出发,通过急递铺依次传递至下级地方。三幅古城图均在府城内注有急递铺一处,应为府前总铺,属于广州府急递铺的中枢。(如图13)

 

  注释:

  [1]万历《大明会典》卷145《驿传—•水马驿上》,卷146《驿传二•水马驿下》,卷147《驿传三•递运所》。

  [2]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28《仓厂•驿传》,书目文献出版社,第480页。

  [3]正德《明会典》卷121《急递铺•诸司执掌》。

  [4]万历《大明会典》卷149《驿传五•急递铺》。

  [5]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37《祥异•铺舍》,书目文献出版社,第609页。

  [6]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6•史部•地理类》,《(嘉靖)广州志》卷25《公署四》,书目文献出版社,第364页。

  [7]《永乐大典》卷11905,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 年,第8347页。

  [8]曾新:《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6页。

  [9]曾新:《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3页。

  [10]潘理性、曹洪斌、余永哲:《广东政区演变》,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1年,第34页。

  [11]曾新:《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6页。

 

  (本文首发于《中国地方志》核心期刊2018年第5期,南粤古驿道网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