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过年的民间习俗
2019-02-17 下午 02:00   作者:陈国荣   
分享

  春节假期结束了,上班的都上班了,回外地的也都回去了,一切又回到安静的模式了,街上不再有那个熙熙攘攘的感觉了(上下班时间除外)。因为早起清闲,就着清茶来次随笔,聊聊我们过年的民间习俗,以补补前几天因为热闹哄哄而停顿的功课。

  我们潮汕人过年,和全中国一样,都是年前忙碌着清洁美化家居、置办年货等,现在家里的清洁工作稍有改变了,多是请钟点工来做,自己动手的机会就少了,但是那种爬上爬下的经历还是会有的,比如说拆装窗帘、整理吊灯、搬送年花、贴对联这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腊月二十四,是传说中众神仙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工作情况的日子。潮汕地区有拜神的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潮州柑(桔子)、糯米甜丸、大米、红糖(大米、红糖这2样是必须撒上几颗黑豆的,至于为什么,就不清楚了),准备烧的纸钱里面是一定要加上几张叫“纸马”的,说是可以让神仙们骑着走的。人人都知道神明是有法力的,但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心意、以及表现出我们的细心和认真。

  这天在所送的众神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灶神爷,因为灶神爷是天天守在家里灶头的,这一家人的好坏都躲不过灶神爷的眼睛,吃好吃坏是直接体现出这一家人的经济状况的,灶神爷到天庭的汇报,说好话说坏话更是尤为重要。

  除夕晚饭,是过年的重头戏,一年下来,所有人都是为了这一餐的团聚。一家人,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尽量往家里赶,就是为了围在一起吃这一顿团圆晚饭。因为年夜饭多数是会摆上一个火锅,所以,我们称年夜饭为“围炉”,全家人围在一起,分享着一年里面各自的精彩,其乐融融。

  吃年夜饭,很多人都是在拼豪华,觉得是不能亏待了这一餐。其实,现在吃什么已经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了,天天不缺吃的,没有必要专门在这一时间刻意吃些什么,可是拼豪华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就是表明自己能力的强弱。

  年夜饭最重要的就是聚,营造团圆的氛围。虽然说吃什么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几个流程式的菜还是一定得有,因为是有寓意的,比如蒸鱼是“年年有余”,大蒜炒咸肉是“年年有钱数”等等,而其中最为特别的(与潮汕之外地区都不一样的)就是一定要吃“蚌”。蚌是一种海里的贝壳类食材,潮汕地区多产于饶平海边,现在的人工养殖很多了,所以“蚌”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价格也不贵,那潮汕人为什么年饭一定要吃这个呢?

  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蚌属贝壳类。在远古时代,贝壳可是货币的代替品,可以当货币流通。潮汕人对“蚌”有另外的一个叫法,叫“蚌壳钱”,所以,潮汕人的年夜饭一家人围着吃这个蚌,人人动手剥蚌壳,寓意着一家人围在一起数钱,这是多么诱人的场面!为了这种向往,别的东西,可吃可不吃的,但蚌就是非吃不可的。

1

  大年初四,又是传说中的众神仙回归人间,回来紧守各自岗位的时间,一般在初三的下半夜(11点半过后),人们就会准备与年底送神那天一样的东西,来迎接神明的回来,在迎接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知道神明们会带来什么样的上天旨意,都希望可以接到幸福与美满,接到新的一年里的正能量等等。大年初一初二,就是大家相互拜年的日子,以前还有个约束呢,就是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就因为这一句,累坏了不少人,谁都得赶在初一二这两天,拜访完你认为是重要的亲戚朋友,不然的话,等到初三以后才去的,就担心人家误会了你的诚意。现在好了,登门拜年已经是非常的少了,除了几位亲戚老人家,其他的人,但是通过手机里的微信、短信、电话等等就可以完成了,剩余的时间,就是聚会聚会再聚会,各种各样的吃喝玩乐。

  大年初五接财神,同时各地方各村寨开始了闹新春活动,每一地方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游神活动,按照各自的时间安排轮流进行,可以一直延续到农历的三月。

  拜神、游神、赛大猪等等的活动,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的活动,此起彼伏地在各地轮流举办,喜庆热闹的气氛遍布在潮汕大地,一直是绵延着2~3个月的时间,那些朋友亲戚多的人,就会因为赶不同的场合而忙碌几个月。

  正月初九,是传说中的天公诞,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又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因为玉皇大帝是掌管着天地万物,生日这天的祭拜是不能少的,祭品却是不需要多,都是素的,而潮州柑、糖塔、寿桃这3样是一定要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男男女女都去踏春赏花灯,期间也就成全了不少人家的美满故事。在封建年代,男女的交往相对闭塞点,只有在这个月圆人欢的夜晚,才是一年里难能可贵的交往时节,所以,元宵节,也就成了中国人(潮汕人)的情人节。

  过了元宵节,新年的喜庆才是告一段落,过新年的气氛才慢慢的消退,人们也才是静心地回到平常的状况,潮汕有句话叫“十五过,搭埠姿娘找牵课”(意思就是过了十五元宵节,男男女女才出去找工作,做事情了)

  现在过新年是不少于20天的,在这段时间里,是所有人的狂欢,人们一整年的劳累,就都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无憾于此。每一次的迎新送旧,又都是开启新希望的时刻,也是人间温情的展示,更是感恩情怀的最好诠释。

  民俗,虽然也有些落后甚至是迷信的成分,但民俗毕竟是一种民间的文化传承、一种历史的延续,是民间的记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