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私立广州大学迁徙历史考证
2020-01-16 下午 02:34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广州大学 杨晓琳   
分享

  私立广州大学于1927年由陈炳权、金曾澄、钟荣光等人创办,于1951年撤销,是华南地区一所历史较长的私立大学,以财经学科而享有盛誉,在当时影响较大。抗战时期,坚持办学的私立广州大学为躲避战祸,七迁校地,辗转于粤北、粤西及粤东多地,书写了华南教育一段光辉的历史。本文即通过查阅详实的民国史料,挖掘与考证抗战时期私立广州大学历次迁徙信息,以此探究与梳理该校播迁历程,还原该校在这段八年艰苦岁月中的迁校路径及办学历史。

1

图1、私立广州大学校徽

2

图2、私立广州大学徽章

  一、历史考证

  民国时期出版的《广州大学九周年纪念特刊》,其序言中记录了私立广州大学的办校沿革与迁徙历史,关于校址播迁信息摘取如下:

3

图3、《广州大学九周年纪念特刊序言》部分内容

  “七七抗战开始以后,学生家属,纷徙香江,本校以环境特殊,为利便学生进修计,遂呈准在香港新界粉岭,分设附属中学临时授课处。旋于翌年二月,迁往荃湾,八月再迁九龙,惟大学部仍在广州,难在敌人日夕威胁之中,而校务进行,未尝稍懈,颇为社会舆论所推许。” 

  “二十七年(1938)七月,添聘黄毅芸,谭维汉为校董。是年十月,广州沦陷,大学本校,迫得迁往开平县属沙蓢村,同时在九龙附属中学及中山县湾仔两地,增设大学分教处。另一方面在澳门白马行街设立附属中学及计政班,籍以收容逃亡学生,实现抗战不忘教育之本旨。”

  “二十八年(1939)秋,添聘孔院长祥熙为本校校董,……校舍殊不敷用,遂在九龙深水涉元州街,再阔校舍,并添设社会学系及会计学系,校务日渐进展。不料敌军继续在中山湾仔方面登陆,……大学部九龙分教处,因此益加扩充,规模更大。”

  “廿九年(1940),本校因开平沙蓢村地址狭小,遂改迁台山城铁路公司原址为正校校址,加聘陈梦周为校董,将理学院扩充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学系。”

  “卅年(1941),本校法学院,增设银行学系,……太平洋战事爆发,时仅三日,九龙剧失,香港相继沦陷,……致使十余年来同人苦心经营之事业,初则全部荡然于广州,继则遭劫于中山湾仔,最近又复损失于香江,……所幸陈校长炳权,王校董志远,在事变一星期前,离港飞韶。闻讯之余,一方面呈准教育部大学全部迁韶,并择定上窑为校址,一方面即在曲江孝悌路筹计政训练班,以为恢复大学之准备。”

  “三十一年(1942)二月,计政班如期上课,同时本校在港同人归国消息纷至沓来。训导长黄毅芸,计政班主任黄文衮,教授黄兆栋,梁式文等率领学生冒险偷渡归台山本校,其余教授……等亦均已先后脱险,分批抵韶,此不独为本校荣誉之所关,抑且为中华民族发扬正气也。……此为曲江上窑本校校舍完成之最大助力,全校计分大礼堂一座,总办事处一座,课室廿余间,图书馆一座,科学室一间,各部办公室十余间,球场四处,宿舍五区,其他房舍共计若干,全校风景秀丽,住居武江之畔,黄岗笔峰诸山,环拱于前,老虎飞鼠二岩,屏列于后,各生藏修息游,乐得其所。……

  “是年(1942)十月二八日,奉教育部高字第一四三三三零号指令,核准将文学院、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莘莘学子,欣然来归,本校添为广东战时省会之最高学府,实拜中央当局之赐助与社会人士之爱护也。”

  “又本校各届毕业同学,因本校声誉日隆,桂林方面青年之入计政班者,为数极重,本校为适应青年志求深造起见,遂在桂林设立计政分班,……至原在台山澳门两地之附属中学及计政班则仍依旧继续推进。”

  “三十二年(1943)七月,陈校长炳权因公出国,校长职务由创办校董王志远代理,时寇氛益炽。……三十三年(1944)六月,敌军鼠扰粤北,本校奉令疏散,准备西迁,教务长谭维汉,院长胡金昌,秘书廖景桐等,先赴西江,筹办迁校事宜,舟抵连滩,敌军踵至,辗转奔赴,因处山谷中者匝月,迨罗定收复,即在船步墟设校复课,嗣复迁设距罗定城三里许之三达祠。代校长王志远,训导长黄毅芸及一部分员生等,则因西江战事猝发,交通梗阻,仍折回韶市,在上窑原校址复课。

  “卅四年(1945)一月,日寇复北犯,王代校长率同全校员生退出曲江,行抵大坑口,敌骑猝至,资斧尽失,历经艰险,始达连平,旋勘定校址,仍照常上课,其图书仪器机械各种设备,原经抢救出险,运往仁化。……敌军追踪值至,纵火焚掠,付之一炬,损失尤为惨重。是年六月,连平又告警,……转往兴宁,校务仍积极推进,旋在西河背勘定新址,继续上课。”

  “是年(1945)八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本校之诞生地——广州,亦已涤尽瑕秽,复为一片净土。兴宁正校暨罗定分教处全部员生,均经复员,迁返广州东横街原校址。……

  在由私立广州大学倡办人及校董王志远先生撰写的《抗战八年之广州大学》中,也记载了私立广大抗战时期迁徙信息,相关重点内容包括:

4

图4、《抗战八年之广州大学》(王志远)部分内容

  “【一、抗战播迁】

  七七抗战开始,广州轰炸频仍,本校呈准将附属中学,暂迁香港,惟大学部,则仍在广州,继续上课。廿七年广州撤退,本校大学部迫迁往台山、开平、香港各地,籍以收容失学青年。卅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全校员生,发扬正气,不为敌伪所诱,先后由校长陈炳权、教务长谭维汉、训导长黄毅芸领导脱险抵韶,……卅二年,曲江疏散,粤省府准备迁连县转往罗定,旋因敌犯粤省西江,罗定不守,本校除一部分迁往罗定船步墟继续上课外,其余一部分仍返曲江。及卅四年,曲江沦陷,本校迁往连平,旋因连平陷落,复迁兴宁,惟在曲江疏散后,本校图书仪器测量镜水准仪计算机电灯工厂等物,迁运仁化,适敌车过境,尽被焚毁,此为本校八年抗战、七度播迁之严重损失。然在颠沛流离中,尚能到处规复上课,弦歌不辍,此均赖政府领导于上,地方人士协助于下所致也。”

  “【二、抗战期中之校务设施】(十二)学校基金与各地校舍:

  本校自成立以来,所得基金,除一部分移为购置广州市东横街校舍、香港青山道校舍、曲江上窑校舍、及广州沙河校地六十余亩外,其余校款,概因八年抗战,七载播迁,挪发殆尽。惟香港青山道校舍,因太平洋战事爆发,惨被敌寇炸毁,损失之数约港币十五万元。曲江上窑新建校舍,如礼堂、课室、图书室、仪器室、办公室、电机厂、及其他房屋,计三十余座,均在曲江失守时被敌军烧毁,此外电灯机场仪器图书等,全部在仁化损失净尽。”

  “【肆、复员计划】(一)修缮校舍:

  本校原有校址在广州市东横街、文德路两处,自广州沦陷后,东横街校舍一座被毁,其他如图书仪器几被全部掠去,旋该两校址均被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占据。国土重光,本校已迁返东横街原校址复课,现在积极修理,至文德路校址则已被华南中学占用。以致本校附中无从开课(现在交涉中)。”

  时任该校训导长黄毅芸撰写有《千里长征的回忆》一文,该文系统回顾了私立广州大学在抗战时期屡次迁校这段“长征岁月”的历史,相关迁徙信息如下:

5

图5、《千里长征的回忆》(黄毅芸)部分内容

  “本校自迁曲江,于上窑建校,环境幽雅,前临武水,后枕虎岩,碧水青山,鸟啼花落,……先后建筑礼堂、课室、宿舍、体育室、医疗室、仪器室、图书馆等凡三十余座。并自置电机发电,规模宏伟,……迨敌侵粤北,不旬日而曲江告陷,武江河畔,堂皇壮丽之本校学府,付之一炬,片瓦无存,其疏散至仁化之图书仪器电机亦终为敌人追踪所焚毁,损失殆尽,多年建设,竟成泡影。……一月廿一日(卅四年)由湖湘南下之敌人,已侵至外围,乐昌及乳源等地,情形益形严重。廿二日晨,本人即率员生分乘校船两艘,南下大坑口,而王代校长则循陆先到,……”

  “嗣后依照原定计划,退至连平筹备复课,择定城西郊外建筑华丽之德教堂为校址,添置设备,……无如时仅数月,喘息未及,而流敌又至,是时(六月五日),已寇兵临城,……东行走避,……”

  “嗣辗转至兴宁,重头收拾,依照既定方案,积极筹备复校,并选定西河背饶屋及佛子岭旧法院两地为临时校址,校务又复照常进行。”

  “迁兴而后,……获知抗战最后胜利。王代校长乃召开复课会议 ,商讨一切回穗复课办法及迁移步骤,当即决定分三批回市,并定于双十节前在原址复课。……第三批员生则由本人领导南归,于去年十月五日由兴宁雇车至龙川,买舟沿东江而下,十七日舟次河源翁洲遇盗,……直至是月廿八日始安全抵市,重观久别八年之珠海云山。”

  另据民国三十年(1941)出版的《教育杂志》第三十一卷第一期中刊文《抗战以来的广州大学》记载:“本校师生向西江移动后,十一月在开平县沙蓢乡租用周濂溪祠为临时校舍,通告各生复课。如此经过了一个学期,仍觉得交通不大方便,……”

 

  二、迁徙线路

  综合以上民国史料信息,可基本梳理出抗战时期私立广州大学迁徙路径及相关校址点。抗战时期,私立广州大学共经历了七次播迁,迁移过程及线路如下:

  第一次: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私立广州大学本校被迫迁往开平县沙蓢村周濂溪祠,同时在香港九龙附属中学及中山县湾仔两地增设大学分教处。另一方面在澳门白马行街设立附属中学及计政班,籍以收容逃亡学生,实现抗战不忘教育之本旨。

  第二次:1940年,因开平沙蓢村地址狭小,私立广州大学遂改迁台山城铁路公司原址为正校校址,将理学院扩充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学系。

  第三次:1942年,学校迁往粤北,以韶关上窑为校址,建有大礼堂、课室、图书馆、科学室、办公室、球场、宿舍等,颇具规模。另在曲江孝悌路和桂林开设计政班。

  第四次:1944年6月,学校奉令西迁,部分师生先赴西江至连滩,后在云浮罗定船步墟设校复课,再迁往云浮罗定三达祠复课,成立分教处。因西江战事猝发,交通梗阻,部分师生则仍留在韶关上窑原校址复课。

  第五次:1945年,曲江沦陷,位于韶关上窑正校的学校师生迁往连平城西德国教堂复课。

  第六次:因连平陷落,学校由连平复迁兴宁。学校图书仪器测量镜水准仪等物则迁运仁化,但在路途中被敌军焚毁。

  第七次: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分三批,分别从兴宁正校与云浮罗定分教处迁回广州,于10月28日全部返回广州东横街原校址。

  抗战时期私立广州大学迁移线路,示意如下:

6

图6、私立广州大学在抗战时期的迁徙路线示意图(该图由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绘制)

 

  (注:感谢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晓琳老师提供相关历史材料。)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