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建言南粤古驿道理论体系构建
2020-07-28 下午 10:4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舒韵江   
分享

  “南粤古驿道”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肯定

  “本书从遗产廊道的角度对南粤古驿道及其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价值重构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南粤古驿道遗产廊道的方式整合区域内的各项文化生态资源,统筹古驿道遗产的动态保护和活化利用问题。探讨南粤古驿道在新时代背景下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的融合共生方式和路径,从而使南粤古驿道真正成为集中展示岭南地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户外运动,满足人们对健康、人文和生态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这是由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院长张河清教授与法国昂热大学副校长莫里斯教授等合著的《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廊道研究》一书的内容简介。该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传统聚落文化与生态基因信息图谱建模及应用研究”等多个课题项目的资助,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

图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廊道研究》(张河清、王蕾蕾、莫里斯著)。

  据驿道君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平台上已发布了与南粤古驿道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者学位论文120多篇。正如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所说的一样,“南粤古驿道”是研究中国及世界文化线路的重要内容,拥有突出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和文化等综合价值,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线性遗产保护工作中都具有示范性意义。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实践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正得到国内外遗产保护、规划建筑、旅游管理等多个学术领域的关注,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2

3

图为《乡愁里的广东2》(叶一剑著)多处提及南粤古驿道。

  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在深圳开展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共有包括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内的9个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项目获奖。

  其中,由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联合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共同申报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以及由华南理工大学、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总体规划及坪石重点段建设规划”两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前者为防止古驿道修复建设性破坏,建立“保护修复指引—示范段详细规划—示范段施工图”三级总体工作框架,并设置26种古道修复的典型做法,以保障全省11条重点线路的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实施;后者为纪念抗战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为首的各个华南教育院校在广东韶关坪石坚持办学的历史,提出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的整体性策略构想,分别从实现历史信息空间化、历史遗迹实行动态活化利用、增设多样化研学活动功能及多资源整合联动规划等方式对基地进行总体规划和主要节点建筑及景观设计,从而让更多人认识并铭记这段历史。

  而获得二等奖的分别是“惠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古驿道活化利用一体化规划”“南粤古驿道·南雄市梅关—乌迳古驿道重点线路保护利用规划及建设方案”“乐昌市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三个项目;“南粤古驿道广州段策划方案和实施计划”“梅州市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重点线路(海丰段)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规划”“饶平县古驿道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四个项目则获得三等奖。

 

  专家座谈,共商如何构建南粤古驿道体系、呈现南粤古驿道的阶段性成果

  为积极响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总结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阶段性经验,夯实理论基础,进一步指导活化实践,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联合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协会组织“南粤古驿道体系构建座谈会”。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以及多位致力于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的专家参与了座谈。

  会上,专家们建言献策,围绕古驿道的建设规划、活化利用等方面,就如何构建南粤古驿道体系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4

图为“南粤古驿道体系构建座谈会”现场。

  ·马向明:融入历史,突出南粤古驿道的文化内涵

5

图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发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在历史上,南粤古驿道为移民、军事、行政、商贸等领域作出了贡献。构建南粤古驿道体系,要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以文化传承方式,融入故事与情感,用历史文化遗存稀缺性来点燃线性空间,阐释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的意义。

  ·邱衍庆:总结形成体系,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大空间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广东方案”

6

图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邱衍庆发言。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邱衍庆认为:呈现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阶段性成果时,要从“南粤古驿道”的整个体系出发,突出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工作的社会效应,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进行总结,为全国大空间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广东方案”和典型案例。

  ·李鹏:系统工程,响应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

7

图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鹏发言。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鹏认为,广东立足“以道兴村、以道兴粤”,在保护修复的前提上,积极探索实践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化利用,构建体系时要展现这一多层次、多领域互相融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如何助推广东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

  ·曹勇:注重历史考究,用文化讲好古驿道故事

8

图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保护中心副主任曹勇发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保护中心副主任曹勇从文物专业领域出发,阐释了历史真实对于保护活化古驿道的重要性,并认为:重视历史、尊重历史一直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实践中的核心原则,在下一步的理论体系建构中一定要给予强调。

  ·杜黎宏:以道兴村,南粤古驿道实现了多方面融合

9

图为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发言。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提出“融合”的概念,他认为: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目的之一是“以道兴村”,其工作与“融合”密切相关——在工作机制上,多部门融合、跨专业融合、服务型与志愿性融合等合作,体现南粤古驿道受各方各业重视;在修复活化上,历史与遗存、理论与实践、修复与利用、生态与人文等多方面融合,使南粤古驿道活化工作有效推动当地发展。

  ·田中:各方重视,地方志愿服务推动驿道活化

10

图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田中发言。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田中建议: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多地涌现出许多志愿者参与工作,他们的志愿服务使多部门参与的横向沟通畅通、顺利,让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成为自下而上的民生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

  ·孙丽辉:《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是南粤古驿道实践标准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11

图为珠海市规划设计院园林分院总工程师孙丽辉发言。

  珠海市规划设计院园林分院总工程师孙丽辉介绍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编制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在各条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她认为,保护修复指引有效指导了全省南粤古驿道的本体修复,保证古驿道修复的原真性、完整性、安全性,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实践标准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陈别: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理论化的南粤古驿道实践成果

12

图为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发言。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认为:5年来的持续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不仅实践成果显著,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研究新热点。他建议下一步要按照“工作逐步标准化”“构建古道学体系”的要求,在全面推进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古驿道前期调查、线路规划、修复建设、活化利用等方面所形成的创新内容,从理念、方法、案例等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提炼,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标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体系。

  ·方为民:总结经验,突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特色

13

图为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发言。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认为:从“绿道”到“南粤古驿道”、到“文化遗产游径”再到“碧道”,广东已经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覆盖全省的线性游径体系,“南粤古驿道”在此其中起到了重要衔接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要求,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以及其他各方深度参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力量,要高度重视,密切协作,突出广东特色,系统呈现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丰富成果,系统总结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价值、模式和机制,形成“广东经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