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钱岗古驿道研学游
2019-05-05 上午 10:22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周曼   
分享

1

   陆游曾作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自古以来人们都重视体验学习,如今这种学习方式有一个专有名词——研学游。

  广州从化钱岗古驿道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踏步在前人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感受沿线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沉浸于绿色有氧的自然环境中,这不正是研学游的最佳体验吗?今天,就请随驿道君的脚步,到钱岗古驿道游学一番吧。

  溯源

  广州从化钱岗古驿道首起文阁墟,终止于上清幽,是南粤古驿道示范路段之一,也是研学游的理想选择之一。钱岗古驿道全程约13.2公里,途径文阁村、钱岗村、颜村和红石村,历史悠久,据《明代驿站考》《从化县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文献记载,清雍正年间,从化有陆上驿道和水上驿道;清光绪年间,从化境内通邮主要依靠驿站。

2

  研学打卡点

  钱岗古驿道文化地位突出,钱岗古村、广裕祠、颜氏宗祠、三坑口指路石等重要古遗迹,如一颗颗散落的明珠镶嵌在驿道沿线。

  钱岗古村

  钱岗古村是钱岗古驿道上的一座“古文化博物馆”,有“未有从化,先有钱岗”的说法,指的是钱岗古村比从化多200多年历史。古村自宋代建立起,历经多个朝代,门楼、书院、祠堂、更楼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遍布古村,漫步其间,仿佛穿行于时光隧道中。钱岗古村有两处价值连城的文物,一个是广裕祠,一个是“江城图”。

1

图为钱岗古村古民居建筑群。

  广裕祠因2003年摘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奖”的桂冠而名声大震,它是陆氏后人为纪念南宋丞相陆秀夫而修葺的一座祠堂。广裕祠大门两旁刻有对联“诗书开越,忠孝传家”,总结了陆氏家族的不朽功绩。祠堂分为三进,即前厅、中堂、后堂,后堂中间有一座神庙,供奉着陆秀夫以及一些最早定居钱岗古村的陆氏后人的牌位,这里是整个祠堂的重点。

4

图为广裕祠。

  “江城图”,又被誉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是古村西更楼的一副木雕丰檐板,反映的是清康乾盛世时广州珠江北岸20多公里的景象,工匠用精湛的雕刻技艺,生动刻画出当时的繁荣昌盛。当然,除了这两处景点外,钱岗古村还有四座分为四向的门楼、青砖牌坊“灵秀坊”、明砖古屋等,都是研学旅行中不可错过的古遗址。

5

图为灵秀牌坊。

  交通: 

  钱岗古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广从路附近,周围有多个公交站点,最近的公交站是太平公交总站;自驾车沿105国道(广从路)至太平镇十字路口转118省道往增城方向,到沙溪路口转入沙溪大道即可。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钱岗古驿道上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亦优美迷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从化东北部,是国家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从清代起,这里独特的景致便吸引不少文人骚客流连于此,并留下笔墨,如“造海生辉”就是郭沫若题写的景点。流溪河公园地处亚热带,温暖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给众多物种资源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公园中的被子植物有800多种,还有不少珍贵的树种(如樟、香花楠),另有100多种国家濒临灭绝的植物也在这里“扎根”。除植物外,公园内的动物品种同样繁多,有陆生脊椎动物158种,有2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穿山甲、金钱豹、蟒蛇、白鹇等。

6

  交通:

  班车:在广州市汽车站(省站对面)、广源客运站、东圃客运站乘广州到从化街口专线车到达从化客运站,再转乘街口至森林公园空调大巴前往。

  自驾车:广州——华南快速——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广高速到达良口站下-——105国道——然后走观湖路即可到达。

  钟楼古村

  钟鼓古村相传是清咸丰年间欧阳氏族所建,因此村中所有人都姓“欧阳”。古村的建筑风格特别,村四周有堞垛,村外有壕沟,乍一看就是一个“小王国”。村里每一户都能对望,形成“守望相助”的形式,不管大事小事,每户对望的人家都能相互帮忙照应,可见当地民风淳朴。

 7

图为钟楼村一角。

  交通:

  到太平镇可到环市西路市二汽客运站、广园东客运站等乘坐从广州—从化的班车,在太平镇下车。到达后可雇当地出租面包车前往。

  寻味

  食在从化,沿着钱岗古驿道游学就不能错过从化的美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从化是荔枝之乡,其中钱岗村的糯米糍果肉晶莹爽滑、厚实多汁,是荔枝中的精品。还有红石村的白榄,色泽金黄、味道甘甜,钙质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白榄性凉,煲汤能生津解渴、解毒、清肺利咽。

8

图为钱岗糯米糍。

  文化气息厚重的钱岗古村,有氧有趣的流溪河森林公园,这些只是钱岗古驿道研学之旅的冰山一角,还有碧水湾温泉度假村、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等景点都亟待各位小伙伴们去探寻知识、玩耍游乐。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