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上的繁华商埠——惠州皇思扬古围村
2018-02-21 下午 02:0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驿路的畅通带来了商贸的繁盛,在南粤古驿道沿线,孕育了许许多多因商而盛的美丽村落。今天,驿道君就带你去探寻一座曾经繁华的商业古村——惠州皇思扬古围村。

1

  皇思扬古围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又名黄沙洋、黄狮,处于西枝江畔,距惠东县城25公里,距多祝镇1公里。在这村庄生活的人们主要有萧、杨、许、郑四大姓氏。明末清初时,他们从福建漳州迁至这里围寨建屋,繁衍生息,谋划“天人合一”,图展未来的建筑布局,打造基业。奠基的几户人家起先是开垦荒地,男耕女织,和衷共济。直至乾隆嘉庆期间,这里才成为有几千人口的村庄。

  古围村的建筑群内有城门、神庙、青丝观、书院、学堂等,村内分布有近10口井,水质清甜。建筑物群除祠堂是梁架殿堂式结构外,大部分住宅是二进或三进硬山式结构。屋檐、门楹、窗棂等有以蝙蝠、龙、鹿、花草等为题材的灰塑、石雕、木雕,表示吉祥如意,整幅画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装饰华丽,工艺精巧,堪称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之精华。

2

  皇思扬古围村是南粤古驿道上的重要节点,这里曾是惠州通往潮汕的水陆运输的中转站,又是南北来往商客的落脚点。古村人十有八、九从事买卖,因此村中舟车辐辏,络绎不绝。为了方便交通,村人便从大岭头到多祝下西门以卵石砌路,从此,此路便成了重要的交通古道。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周恩来东征时还路过此古道,还在古村马寮演说过。孙中山先生民主的革命友人山田良政任起义军军师,在与驻黄沙洋的清兵激战时,中弹牺牲在皇思扬古道上。

3

  村中的古村巷道经纬有序,也以卵石铺成。其中设计布局似乎是绝处逢生。多数巷道一眼望去好像一道“死胡同”,但当你走到巷道的尽头时,就可找到出口处,从出口处走到“死胡同”,到了尽头又有出口处,条条巷道通大路,让人流连忘返。

  由于商贸的发达,村中很多人发家致富,因此村人在建设时也十分注重村庄的守卫功能。古村北、西城门和部分民居被围成一个小城堡,城堡内有协天宫、北帝爷庙,以及几姓的宗祠。这些祠堂建筑既精美又显得尊贵,是村民最为重视的建筑。雕梁画栋,就连门楹、窗棂都有表示吉祥的花草和动物的画样,生动玲珑,工艺精巧。其中,萧氏数代为官,祠堂就有“钦赐花翎”“旨赏戴蓝翎”的御匾高悬。

4

  古村北门是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墙身下半部是青麻石,上部是青砖,布有枪眼,用于防御,屋脊有灰塑龙,西侧山墙开一石拱门,门上有阳刻楷书“大兴门”三个字,为忌北煞,“大兴门”上面装置五只灰塑蝙蝠,表示“五福临门”,化凶为吉。入拱门右转又有拱门,这是北门西开,一方面显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性强,另一方面还有“西丁北财”的意思。

  经济的发达也孕育了古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清朝时,但凡有钱的大户都会设私塾、办书斋、兴学堂,当时全村就有十多间书室。村里人认为入仕为官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的义举,村中小孩小小年纪就拜孔破笔,颂读四书五经。据族谱记载,当时村里考取20多位进士、举人,官居一品至六品。村中随处可见精美的鎏金匾额和楹联,有武魁楼、翰林第、大夫第、将军第、都尉第等。石柱有40多条,当时村里每出一名举人,就竖两条旗杆夹,并注明年号、科名。

5

皇帝御赐的“介寿怡谋”牌坊

  在众多人才中,最令村人自豪的就是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考得武进士的萧风来,官居一品,任广西左江、右江两镇总兵,他屡立战功,战绩显赫,为官清正,乐善好施,深受同寮的敬重。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适逢萧凤来母亲八十大寿,且五代同堂,皇帝钦赐恩准,建石牌坊,以表彰其功德。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正门上层有皇帝钦赐的“圣旨”“恩荣”和皇帝钦颂“介寿怡谋”的楷书,据说是当时上书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显得栩栩如生。整座牌坊的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气势雄伟,施工技术巧妙绝伦,二百多年来都耸立在村前。

 

  【交通小贴士】

  自驾:济广高速—广惠高速—惠东大道—环城北路—S356—永东街—S356—平安西路—皇思扬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