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古驿道概况与调查
2018-05-14 下午 04:23   来源:茂名市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分享

       一、信宜古驿道的形成

       信宜地处粤西山区,位置偏僻,境内崇山峻岭,河溪纵横,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始建县,历史上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开发较晚,汉族人口相对较少。且建县后,隶属关系多次调整,隶属较长的变更便有三次,古驿道亦随之兴废。隋朝以前100多年,信宜地属泷州或永熙郡。州、郡址均在今罗定境内。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起信宜地属容州都督府,至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改属广南西路高州,时间长437年。宋后隶属基本稳定[1]。

       清朝初年以前,信宜地域属少数民族势力范围,汉人不易穿越及管治。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前,僚人(南方百越地区古越人的一分支)作乱,不服汉人统治。明清时期,至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前,境内瑶民多次作乱,朝廷数次重兵征剿,战争延绵不息。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6年),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20万官兵分10路征讨罗旁瑶民,高州参将陈璘率一路大军进攻信宜怀乡,于怀乡虎跳峡杀死当地瑶民首领肉翼大王后,怀乡地区成为“草木茂畅,禽兽繁殖”的丘圩。战后,西宁知县在“新图”[2]进行“屯田”。对军官“授田立家”,有部分官兵“受田立籍”,或听民迁徙,“受田与世业”,于钱排达垌设巡检司衙门,后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0年)迁怀乡圩头。至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白石落龙十里山瑶民造反,杀死率兵前来征讨的梧州都司陈龙启。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陈龙启之子陈经策请清兵围剿,杀光当地瑶民。此后,连年战争,田地荒芜,境内瑶民消失。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起,清政府为加强信宜地区的管治,以资助修建房子,给予种子、耕牛等办法,开发怀乡、白石等处荒地,还派兵协助移民。这时候,信宜的汉族人口还很少,据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人口登记,全县只有1365户,4964口。所走驿路仅为驻军及官兵巡防使用,商民人迹罕至,且多有变更,还未成形。清朝康乾年间,大量移民入境,人口大增,社会稳定,商贾往来日众。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辟筶杯岭,北行抵罗定,水路直达省会,商旅便之,驿道逐渐形成。

 

       二、信宜境内古驿道调查

       据明万历《广东通志》有关茂名地区古驿道、驿铺记载,及查《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之高州府部1-15册明朝府县志,信宜境内没有固定的驿道、驿铺。本办据省志办传真的明万历(1587)《广东驿路分布图》上网搜索,疑有驿道经信宜境。经多方联系,2016年5月25日揭阳市某技术学院黄玮老师给本办传来:2006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杨正泰著《明代驿站考》。该书载明朝信宜境内驿站3个,一掘峒驿,属高州府电白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改立石马驿置。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怀乡镇(《寰宇志》卷一O五,《纪要》卷一O四,《清统志》卷四五七)。二窦江驿,属高州府石城县。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革,在今广东信宜县境,确地待考。(《寰宇志》卷一O五,《宪宗实录》卷一五八)。三立石驿,属高州府石城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改置掘峒驿,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怀乡镇(《寰宇志》卷一O五,《纪要》卷一O四)。据本人多方考证及走访境内镇隆、怀乡两地,3驿实为2驿,立石驿即掘峒驿。掘峒驿原在钱排镇达垌村,今有遗址,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7年)迁怀乡镇平梅汛地村。窦江驿在镇隆圩。因年代久远,建设频兴,窦江驿的确切遗址无法考证,大概位于现镇隆圩尾。

       另,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重修信宜县志》《建置志》卷二之五道路茶亭记载,信宜境内衢路3条:县南衢路、县东北衢路、县西北衢路。一般道路2条:县东道路、县西道路,茶亭19个。同时记述各衢路、道路的走向及里程;各茶亭在县内的位置及是何人倡建,详见附件。并未见驿站、驿铺记载,但按“三十里一驿,五里一铺”的惯例,信宜境内应有驿站及驿铺。从散见于旧志的文字及民众口述获悉,清乾隆后信宜境内驿站有2个,一为怀乡镇平梅汛地,即明朝的掘峒驿,此为县东北衢路的驿站,旧县城距此九十里。二为钱排镇达垌驿,今有达垌驿遗址,此为县东道路驿站。清康熙二十六(公元1687年)废原掘垌巡检司(都城司)衙门,此驿亦当同撤。

 

       三、信宜古驿道概况

       经查阅各种资料及本办社会调查考证,清乾隆元年后形成的境内驿道(衢路)及一般道路途经村庄、山岭、河流线路为:

       县南驿道(衢路):县前总铺出南门或西门—慕礼渡(今镇隆圩头—茂名县龙塘白铺—淋水岭而抵府城,境内长6里。

       县北驿道(衢路):县前总铺出东门—十里铺—横茶铺—官步铺—东镇铺(圩)—芒尾铺[3]—黄坡岭茶亭—平梅汛[4]地(立石驿)—怀乡铺(圩—中堂官渡头—马鞍岭茶亭—枫洞汛—筶杯岭茶亭—涵口汛—贵子铺(圩—回龙铺—石马铺,通罗定州,水路达广州,境内长160里。

信宜2

信宜市古驿道基本走向图

       县西北衢路(疑属容州都督府时驿道):县城北门—大水坡—大埖—大路径—北界圩—金洞—筏步—界牌出容县东南境,境内长110里。

       县东道路(疑属泷州及永熙郡时驿道):县城东门—十里—赤坎(横茶—官步)—大赦坡—天堂冈—铁炉—白石渡—沙底—白鸡岭茶亭—连塘坳—北永—水—罗镜,境内长160里。

       县西道路:县城西门—六旺—茹米垌—淋水垌—粮科—茶山岭—茂名县红花坡、北流大仑圩,境内长25里。

       据2016年实地考证,境内驿道从县前总铺出南门(文明门)或西门经大路街至慕礼渡的两段走向尚存。驿道宽2.5米,长2公里多,夯土上铺青砖。20世纪90年代,村道建设时用混凝土覆盖。怀乡圩至官渡头段2公里,路宽2米,夯土混铺鹅卵石,今走向尚存,大部分被覆盖。今黄坡岭、马鞍岭、筶杯岭两边均存1米宽古道16公里,荒草覆盖,淤泥掩埋,无人行走。其中黄坡岭南面残存2公里,古石桥一座,马鞍岭南北残存6公里,筶杯岭南北残存8公里。

 

       四、古驿道现存建筑及遗址

       (一)古石桥及桥东南面残存驿道

3

古石桥及桥东南面残存驿道(2018年3月摄)

       位于茂名市辖信宜市池洞镇岭砥村委会黄岭脚自然村,清乾隆元年后形成的西北古驿道由此经过。石桥长约8米,宽0.6米,高约2米,今仍为村民跨溪耕作用。桥东南西山边残存驿道约1.2公里,泥路路面宽约1.5米,今部分路段村民用作梯地耕种,地名称长径。

       (二)筶杯岭南面驿道

4

筶杯岭南面驿道石级(2018年摄)

       位于茂名市辖信宜市茶山镇滩垌村委会,清乾隆元年后形成的驿道,1990年前,贵子与茶山村民来往尚用,茶贵公路建设及村民砍树耕山淤泥填埋或破坏大部分,今仍有部分清晰路段,上图是中段石级,长50多米,路面宽约1.2米。

       (三)立石驿(掘洞驿)遗址

       位于茂名市辖信宜市怀乡镇平梅村委会汛地村,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于此设驿,清末废。民国初年,地方官府把其土地卖予著名华侨陈铭盘之父陈赞卿建房居住,名“大亨屋”。土改期间,“大亨屋”遭没收,改建成粮仓。“大亨屋”也是革命烈士陈文炎故居,建筑尚存。遗址存土墙砖,长33.5厘米,宽15.8厘米,高9厘米。

5

立石驿(掘洞驿)遗址 (2016年摄)

       位于茂名市辖信宜市怀乡镇怀乡小学校园内。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怀乡巡检司撤销,巡司陈荣让出其书塾基址,并邀集邑人宁象雍、林昌仁、张延琏、高泰安、潘明扬、周敦等出资倡建,成曰“怀新书院”。该建筑为砖、瓦、木结构,面宽三间,二层,三山拱门,当面二砖柱。面宽14.2米,深7.8米,占地110平方米。1927年12月15日,中共信宜县委以此楼为指挥部发动怀乡起义,攻克国民党七区团局和二区区署,成立怀乡区苏维埃政权。1983年信宜县人民政府公布“文昌阁”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维修加固。

6

文昌阁(2015年摄)

 

       附:《学政刘熙载记》[5]

       圣天子御宇之四载,余奉命督学粤东。巡试高郡毕,迂道按临罗定,抵信宜怀乡,旅次怀新书院。仰见规模宏伟,栋宇焕然,似落成未几者。登阁谒文昌,抚楹栏而观:环奇峰,绕绿水,修竹古树,映带左右;远望怀市,若明若没,地隔半里,嚣尘不杂,洵乐育人才之区也。多士来谒,询所由,知院基址乃前巡司陈荣书塾。于咸丰初年,时将解组,邀集多士议拨为书院。同志欣然,醵金更制,鸠工庀材,历数年而成。颜之曰“怀新”,余曰:“善哉!《大学》曰‘明新’,‘盘铭’曰‘日新’,周书曰‘咸与维新’,新之义无穷。而诸公以名书院,知其敦本务,崇实行。他日人文蔚起,宏我国家,稽古右(上)文之治,岂细微哉?”多士乃为砻石之请,余既喜院之新成,而又间道至止,义不获辞。爰秉烛而锡之匾联,并记其巅末。抑余更愿为多士诵焉。

       夫书院者,所以养士也。士行为风化之本,国家以得士为先。民俗转移而天下承平,胥由于此。使院新而士犹乎故也,名亦不得而饰之也。是故院之新易,士之新难,尔多士诚顾名而思义焉。自新为新民之本,新民造新命之极。澡身浴德,相与争自濯磨,将师道立而善人多。处则敦孝弟忠信廉耻之风,出则隆忠君爱国庇民之业。虽天下且与有荣,岂惟怀乡?多士勉乎哉!多士诵焉。

 

       (四)官渡头渡船屋

       位于茂名市辖信宜市怀乡镇中堂村委会下寨村,是信宜东北驿道要津义渡船夫住所。邑人何文澜、吴大赉、高松、张应美、杨方隆、杨国章、高佺、邱配道倡建,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一厅两房一厢房,面宽三间深两间,面宽15.2米,进深6.1米,占地面积92.72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阴阳合瓦,二步梁架,青砖墙,砖柱础,墙上有壁画,木质大门,花岗岩石质门栏。大门两旁各有石刻一块,左边为邑人刘汝新作官渡头义渡碑记[6],右边为□□义渡题名碑。

7

官渡头渡船屋(2015年摄)

 

       附:邑人刘汝新记

       怀乡官渡头,为邑东北往来要津。上通罗阳,下接郡城,商旅络绎,问渡者踵相接。旧有渡船,为舟人垄断,每春水暴涨,辄数倍索值,行人苦之。近乡父老,久议敛钱设义渡。计其费需数百金,以不能猝办,中止。岁丁酉,何君文澜、吴君大赉、高君松、张君应美、杨君方隆、杨君国章、高君佺、邱君配道始申前议,偕同人董其事,解囊以为之倡。而远近有力者,亦欣然乐助,得铜钱一千二百七十五贯,造舟而外,尽以置田。岁出粟四十石,以饩舟子。其余积储,以待他举。冬寒水涸,则架梁桥以渡。又于近岸盖一小亭,以为休息之所。由是唤渡者,无所留滞,而人人称便。夫人情私己而遗物,能以利济为心者寡矣。其或遇有所兴作,有踵门而求者,辄生吝色,谓其事于己无关;至有关于己矣,又以为众人分任之事,非其事也。让其善于人,亦不与之共事。诸君身任其劳,遂举前此所欲为而未果者,卒能合众力而相与有成。以此知义之可为,而天下无不可成之事也。吾邑素称尚义,道路桥梁随处修治。虽邻境异乡行踪所不到之处,亦出力兴修,捐资佽助,然或有所为而为之。自此渡之设,将要诸永久,盖由是郡邑之内,山川间阻数百里皆为坦途。而小溪别港,人力所未及者,犹将出其余资继起而为之。则其有济于人者,方推而弥广,而固非攘人之善,专其美于己,而因以为名者此也。既蒇事,而因为之记。

 

       (五)筶杯岭茶亭

       位于茂名市辖信宜市茶山镇与贵子镇界山筶杯岭山坳。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修辟信宜东北驿道时由邑人张文鸿倡建。二十世纪90年代建设茶贵公路时再由怀乡张姓族人倡议重建。是信宜东北驿道上重要茶亭,供过往官员、商贾歇憩的场所。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恩科乡试举副贡邑人李世芳省试过筶杯岭诗:

鸟道盘空万仞悬,行行已到此山巅。

嘉名论定曾稽古,佳句携来欲问天。

一径烟深迷去路,千岩松响杂奔泉。

登梯共是青云客,笑语伊谁捷足先。

 

8

筶杯岭茶亭(2016年摄)

9

贵子函口汛太保庙(2015年摄)

10

贵子圩头古驿道旁古榕树(2016年摄)

 

 

       注释:

       [1]《信宜县志》第一编地理,广东省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2]罗旁战事后,将信宜之定康、信丰、感化、从善等5个都(今信宜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宝、平塘、思贺、贵子、朱砂、洪冠、茶山、怀乡等镇、池洞镇部分,1961年划给高州的马贵、古丁、深镇以及罗定市的扶合、加益、榃滨、新乐一带)划给新设的西宁县,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朝廷批准,信丰、感化、从善、定康4都划归信宜,遂称“新图”。

       [3]东镇至芒尾铺的驿道中段,信宜松香长建长工地出土的西周铜盉,疑为过往商旅所遗。

       [4]古时驻兵警戒之所。据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信宜县志》载:横茶至赤坎渡,即赤坎渡,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才开通,为新旧图要津。

       [5]杨豪明、陈启著,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信宜县志》标点注释本第217页,2004年5月时代出版社。

       [6]杨豪明、陈启著,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信宜县志》标点注释本第121页,2004年5月时代出版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