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澳古驿道走出来的近代精英——革命志士篇
2017-07-28 下午 01:18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南粤古驿道八个示范段之一的岐澳古驿道连接了中山和珠海,这两个地方在解放之前同属于香山县。由于靠近澳门的关系,这片土地在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冲击,也让这里的人们能够最早开眼看世界,因此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当中,不但有革命志士、经济巨子,还有科技先驱、文化翘楚。

  这其中,当属孙中山最为世人所熟知,他的事迹不用多说,但是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香山县的能人志士投身反清革命事业,驿道君就先带领大家认识这些香山县的革命志士吧~

5

陆皓东(1868—1895)

  陆皓东是香山县翠亨村人,与孙中山自幼相识,两人年龄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对世俗表示反抗。自孙中山从欧美留学回国后,便从孙中山处接受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参与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中。

  1895年,陆皓东在准备广州起义时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6

杨鹤龄(1868—1934)

  杨鹤龄字礼遐,香山县翠亨村人,与孙中山自幼相识。1895年,他加入兴中会,在港澳一带协助筹募起义经费和开展反清宣传,与孙中山、陈少白、尤烈同被称为反清“四大寇”。1921年9月14日,杨鹤龄被孙中山聘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4月4日,任港澳特务调查员,后病逝于澳门。

7

杨心如(1868—1946)

  杨心如,香山县翠亨村人,兴中会成员。年少时常与孙中山谈论天下兴亡大事,后加入兴中会,将自己产业十居其九捐助作起义费用,负责奔走中山、澳门、香港、台湾之间联络革命。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被乡人誉为“翠亨四杰”。

  1895年广州起义及1900年惠州起义,均积极参与。后在台湾协助陈少白建立兴中会分会,地点就设在其家中。惠州起义时,孙中山曾在台湾住在其家一段时间。1911年黄花岗之役,奉命到香港策应,失败后做善后工作。民国成立,孙中山认为台湾为海外联络要津,留他仍居台湾。后在反袁斗争中,也在其家接待不少同志。孙中山逝世时,悲愤抑郁。七七事变,更为沮丧。日本投降,台湾复归祖国才笑逐颜开。时人称他“爱国不求官”的人。1946 年,在台湾病逝,享年78岁。

8

孙眉(1854—1915)

  孙眉,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孙眉于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数年之后,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1878年,寄信回国请其母偕12岁小弟孙文(孙中山)到檀香山协助其商店业务。孙中山志在读书,不愿为商,孙眉欣然资助其生活和求学费用。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向孙眉说明创立意图,孙眉称赞说“志大言大”,并且第一个捐款赞助,并且成为兴中会最早的会员之一。1895年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则以平贱价钱出售牲畜,以捐充军饷。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行债券,孙眉将千多头牲畜变卖认购债券。至1907年,孙眉已经变卖所有家产助孙中山革命,由富豪变为赤贫,仍然毅然赴湛江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并未单恋仕途,后移居澳门,1915年,在当地病逝。

9

刘思复(1884—1915)

  刘思复,香山县石岐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积极参与反清活动。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至香港创办《东方报》。

  1907年6月,在广州策划暗杀满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1909年,赴香港致力研究《新世纪》,宣扬无政府主义。1910年春,与高剑父、谢英伯、陈炯明等人在香港组织支那暗杀团。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东江一带组织民军。同年冬,与丁湘田等北上,策划暗杀满清摄政王载沣。到上海时因南北议和告成,遂隐居西湖白云庵。1912年5月,返穗组织晦鸣学舍,宣传无政府主义,同年7月,与莫纪彭等创立心社,在广州发起研究世界语,任广州世界语学会会长。1913年,创办《晦鸣录》杂志,被广东都督龙济光查禁,1914年,迁至上海,在上海成立无政府主义同志社。1915年,在上海病逝。

 

  其他领域的香山精英驿道君将在之后陆续奉上,敬请期待哦!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