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花海、森林献先师
2020-11-30 上午 11:35   作者:吴永彬   
分享

  目前,华南研学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省“三师”志愿者对各学科的办学历史、科研成就、教育精神也在不断深入挖掘呈现。今年初,针对抗战时期农林学科的办学历史,省领导提出“梳理一下当时植物学发现的品种沿用至今,农学理论沿用至今”的工作指示,这是丰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内涵的重要举措。通过查找和展现先师们的研究成果和治学精神,可以让我等后辈学习前辈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些研究成果更是缅怀先师、激励我们前进的物质基础。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的查找,为大家介绍几种沿用至今、对我省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代表性树种。

  一、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广宁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

  说起金花茶,很多人都已熟知,从观赏特性上,它开金黄色花,很特别,与普通的茶花开红色或白色花不同;在药用价值上,花朵所含的成分被国内外研究者分析得很透彻,并已经被广泛商业化。所以无论从园艺观赏特性或保健品方面,金花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作为山茶科独特的种质资源,毫无疑问,它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目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

图为1933年7月29日左景烈采集自十万大山天堂村的金花茶标本。(照片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2

图为金花茶的花。(照片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3

图为金花茶植株。(照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4

1974年5月3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建交,联合发行花卉邮票,邮票图案分别是中国的金花茶和马来西亚的炮弹花。(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地,广宁油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在《关于南粤古驿道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的树种规划初探》(2019年4月22日发表于南粤古驿道网)一文中有介绍。国内常见的油茶一般都开白花,但广宁油茶开红色花,树形笔直优美,作为中等高度的小型乔木,适合庭园种植。它还是高产和高营养价值的“油茶”,是观赏性经济性俱佳的良木。

5

图为1934年12月18日黄志采集自广东省罗定县的广宁油茶标本。(照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6

图为广宁油茶的花,2017年12月笔者摄于东莞大岭山林场。

7

图为开花时的广宁油茶。(照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8

图为广宁油茶的植株,2017年12月笔者摄于东莞大岭山林场。

  这么漂亮又有经济价值的两种茶科树种,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发现和命名,并把它们公诸于世的。它们为世人所知,为社会所用,跟国立中山大学的好几位先师息息相关。最直接相关的当属农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左景烈、黄志和戚经文三位先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的模式标本由左景烈于1933年7月29日采自广东十万大山(今属广西防城);广宁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的模式标本则由黄志于1934年12月18日采自广东广宁。

  左景烈,字仲伟,生卒年月不详,湖南湘阴人,为近代著名人物左宗棠之曾孙。1927年,左景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农科,1929年春应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之聘,任该所研究员,主持广东植物的采集工作,1932年赴海南五指山采集植物,1933年赴广西十万大山采集植物。

  金花茶植物标本正是左景烈这一次带队赴十万大山采集到的,采集的时间是1933年7月29日,采集回来的植物标本,经过压干、装订、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后,一般暂时保存在标本馆,然后一个个鉴定种名,以及该植物所属的科和属。有些常见的种很快就鉴定出来,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植物分类学刚起步不久,许多标本暂时无法鉴定出来,这里面有些可能是未发现的新种。压制装订好的标本会一直存放在标本馆里,等待着“有缘人”给它一个名字,幸运的是,金花茶和广宁油茶就属于首次发现的新种,虽然,等待的时间往往是漫长的,但结果是美好的,像金花茶,这一等竟是15年后的1948年。

  1948年11月国立中山大学植物学研究生戚经文在Sunyatsenia(《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专刊》,简称《中山专刊》)第7卷1-2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茶属4新种》。金花茶和广宁油茶就是其中两种。在论文的序言部分,“我的研究生论文是研究中国山茶科分类,在撰写论文时,查阅了保存在学校植物研究所标本室的大量标本,在其中我发现了该科几个属存在大量尚未被描述的种。这是一个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它体现了我的一些研究成果。”论文第二段,戚先生感谢他的指导老师陈焕镛蒋英两位教授对他学业的指引和帮助,同时还感谢吴印禅教授和侯宽昭副教授在他学习过程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9

图为戚经文先生发表在Sunyatsenia杂志的论文首页(部分)。

  从这篇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植物分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先生们的治学过程。戚经文先生提到的四位老师,陈焕镛教授和蒋英教授都是他的导师,笔者在《中国农科高级人才培养的开拓者之一:国立中山大学的农科研究生教育》(2020年6月22日发表于南粤古驿道网)一文中,因当时缺乏直接的资料佐证,没有把戚经文作为农林植物学部的研究生。就在本文即将完稿时,笔者收到华南农业大学农史馆倪根金教授发来的关于戚经文先生的生平资料。现整理如下:

  戚经文(1916.5--1990.7)先生,广东开平楼田村人。1931年9月--1937年7月,在广州广雅中学读初中、高中,1937年9月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41年7月毕业。毕业后留校,任农艺系助教,1943年起兼攻读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学部研究生(注:当时学校条例,凡助教经考试合格,可兼读研究院),1947年7月研究生毕业。1948年9月晋升为农艺系讲师。1956年晋升为副教授,1957年11月至1959年11月到苏联莫斯科农学院进修。1981年晋升为华南农学院教授。曾先后担任过华南农学院农学大队副队长,农学系系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甘蔗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学院经济作物教研室主任、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会副主任等职务。

10

戚经文(1916.5--1990.7)先生

  戚经文先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可谓波折,伴随着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的播迁而辗转,1937年7月入学,在广州石牌度过了一年级安定的大学生活,二、三年级随大学迁至云南澄江,四年级在湖南栗源堡,1941年7月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在抗战年代,戚经文先生一直陪伴丁颖教授在湖南栗源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戚经文先生是丁颖教授的女婿。

  其他三位先生跟我们目前开展的华南教育历史密切相关,因笔者掌握资料所限,仅作简单介绍:

  吴印禅(1902—1959年),字韬甫,江苏沭阳人,1928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同年9月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助教,1934年5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从事植物区系研究。1940年回国,吴印禅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1941年至1945年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生物系主任,理学院代院长。1946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历任农林植物所副所长、所长,曾编写《植物分类学》讲义,著有《广西大瑶山水龙骨科植物》等。

11

吴印禅(1902—1959年)先生(引自胡宗刚《华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

  侯宽昭(1908-1959年),广东梅县人,1932年7月在中山大学农学院本科毕业,留在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任技助,1938年攻读研究生,1939年随中山大学迁至云南澄江,7月起开始调查澄江植物,采集标本;1940年10中山大学农学院搬至栗源堡办学,侯宽昭到香港,协助陈焕镛教授管理农林植物所。侯宽昭主持编写了《广州植物志》,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植物分类学方法编撰的地方植物志。

12

侯宽昭(1908-1959年)先生(引自胡宗刚《华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

  黄志 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植物研究室成立后,为了尽快扩充植物标本量,当时陈焕镛教授从曾经任教过的私立金陵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聘请了大约8位人员充实到植物研究室,其中就包括了左景烈和黄志两位先生。黄志先生专门从事植物标本的采集,根据胡启明、曾飞燕撰写的《华南植物园标本采集历史纪要》(2009)一文记载,截止至1949年,黄志共采集植物标本达14000余号,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的标本馆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

13

14

图为广宁油茶和金花茶的文献(部分)。(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学界关于金花茶的命名之争论,一直持续不断,部分相关文献可参考张宏达和叶创兴先生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于金花茶学名的订正”(1991),李树刚和粱畴芬先生发表在《广西植物》的文章“金花茶拉丁名要更改”(1992),以及李才华发表在《广西林业》的“金花茶拉丁学名订正始末”(1992),还有梁盛业(1928年--)发表在《广西林业科技》的“扶绥中东金花茶新种”(1994)。在梁盛业先生发表在《广西林业科技》的“世界金花茶植物名录”一文中(2007),戚经文先生命名的“金花茶”被粱盛业先生用“防城金花茶”中文名进行描述发表。

  二、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

  左景烈先生在广东工作时间不长(1933年带队完成广西十万大山的标本采集后,就离开国立中山大学,转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任讲师,从事兰科植物研究,1936年赴爱丁堡植物园研修,后回国),但他采集的著名植物除了金花茶,还有著名的木兰科树种乐昌含笑,标本是1929年6月左景烈在乐昌茶坪村采得,后由英国植物学家恩第定名发表于1929年的国际植物学杂志(Journ. Bot. 1929,67:222),种加词chapensis 就是采用茶坪这一地名。为感谢和纪念左景烈先生为植物分类学所做的杰出贡献,乐昌含笑又名景烈含笑。

  乐昌含笑树形优美,树高可达30米,花色淡黄,清香,是粤北乃至珠三角地区优良的绿化树种。

15

图为乐昌含笑的花。(照片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16

图为开花时的乐昌含笑。(照片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17

2008年12月24日,笔者带学生们在乐昌龙山林场开展乐昌含笑调查。

  三、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

  陈焕镛教授(1890—1971)字文龙,号韶鈡,广东新会人。191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美国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曾在私立金陵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28年受聘于中山大学,同年创建了我国早期植物研究机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植物研究所,1935年中山大学成立研究院,被聘为农林植物学部主任,翌年被选为中国植物学会会长。解放后他继续担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1954年在该所基础上扩建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他是首任所长。陈焕镛教授为发展我国植物分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此外,他还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8

陈焕镛(1890—1971年)教授(引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

19

20

图为陈焕镛教授创办的国际学术刊物Sunyatsenia《中山专刊》封面和内封。

21

图为1934年5月25日郭素白采集于乐昌市铜坑村的任豆标本。(照片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陈焕镛教授一生发现的新种约125种。任豆是其中一个新种。1946年, 陈焕镛教授在标本馆研究植物标本时,发现一种特殊的豆科植物标本 (标本号 76320;采集号80690),采集者郭素白,标本采集时间为 1934年5月25日,采集地点是广东省乐昌市铜坑村。为了感谢著名学者任鸿隽(1886-1961年)在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专门秘书、后任中基会执行秘书期间,为国立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在困难时期每年给予的资金补助,使得研究工作得以延续不断,1946年以其名创立了一个新属任豆属Zenia Chun,以表达他对任老的感恩之情。陈老的这一举动感动了著名植物绘图专家冯澄如,冯老特地画了一幅《任豆图》,当时国内与陈焕镛教授齐名的另一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1894-1968年)欣然在画上题写《任公豆歌》一首:“粵中名山多奇峰,煙巒幻出千芙蓉。韶雄遠與庾關通,鳥道懸絕稀人蹤。千年古木如虬龍,時生嘉卉羅珍叢。風柯紛披葉蔥蘢,花翔如蝶酡顏紅。枝頭來三白頭翁,宛如幺鳳棲刺桐。是乃葛仙鮑姑所未見,名山久閟今初逢。移根瑤圃光熊熊,一洗萬國凡卉空。自來珍物不世出,宜著篇什歌豐功。任公德業人所崇,以名奇葩傳無窮。彩繪者誰澄如馮,錫名者誰陳韶鐘”。此举乃成为植物分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22

图为任公豆图。 (引自胡先骕的《任公豆歌》——简介冯澄如绘画《任公豆图》2009)

23

胡先骕(1894-1968年)先生(引自马金双《中国植物分类学纪事》)

24

任鸿隽(1886-1961年)先生(引自胡宗刚《华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

  任豆作为广东、广西和湖南石灰岩山地的特色树种。目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任木为速生树种,木材材质轻而细致,易加工,适作家具和建筑用材,并可作为紫胶虫寄主。我省目前正在建设南岭国家公园,在粤北大面积的石灰岩(石漠化)山地急需植被恢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的林业部门已经开始种植任豆,适应性好,生长快速,是我省粤北石灰岩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任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可以进一步开展优良单株的选育,从良种选育到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25

 26

 27

图为任豆的花、果和干型。(照片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结语

  目前在粤北开展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把先师们的研究成果和历史资料集中展示出来,激励后辈,让年轻一代学子在缅怀先师的同时,有实物可看,有思想理论可学。把这些有历史感、有现实意义、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中去,把学科史与科学研究、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挖掘展示出来,让年轻学子了解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由于战乱不得不从广州搬至罗定,又从罗定到云南澄江,再由澄江辗转广西再播迁至粤北的艰苦办学历程。本文所述的广宁油茶首次发现就是在云浮广宁,模式标本则采自罗定和广宁,金花茶的首次发现地是在广西防城,乐昌含笑和任豆则采自粤北乐昌,冥冥之中与今天我们华南教育历史基地高度吻合,也说明我们的先师们,在战乱年代,每到一处,教育没停歇,科研也没停歇,熟知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只有扎根下去,深入钻研,才有可能在浩瀚的森林中发现新的物种。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们展示学科史的绝佳教案。

  在乐昌“蒋英坊”落成之日,我们可以代表戚经文先生种一盆金花茶,献给他的老师陈焕镛教授和蒋英教授;在坪石老街,寻一处山头,种一片任豆林和五棵乐昌含笑,用任豆林纪念陈焕镛、蒋英等一众先师为华南教育特别是植物分类学在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种五棵乐昌含笑我想可以表达三层意思:一是纪念左景烈先生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所做的突出贡献,二是纪念乐昌含笑是从乐昌茶坪村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第三层意思,五棵树寓意“森林”,以纪念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系主任侯过教授,是他创办了武水演习林场,才延续和发展成今天的省属乐昌林场。侯过教授生前喜欢用“五木斋”命名他的书斋,为纪念侯过教授对我国林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台湾省林业部门特地在高雄建设了侯过纪念馆——五木斋。

28

图为位于台湾高雄的侯过纪念馆——五木斋。(图片引自侯怀珍《忆侯过先生》2007)

 

  (致谢:感谢华南农业大学农史馆倪根金教授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Four New Camellia From China, Chin-Wen Chi . Sunyatsenia, 1948,7 (1-2): 15-21

  2.华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1928-1954),胡宗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2

  3.华南农业大学校史,《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11

  4.关于金花茶学名的订正,张宏达,叶创兴.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0(3):63-65

  5.金花茶拉丁名要更改,李树刚,粱畴芬.广西植物,1992,12(1):95-96

  6.金花茶拉丁学名订正始末,李才华.广西林业.1992(6):35

  7.扶绥中东金花茶新种,梁盛业.广西林业科技.1994,23(1):52-53

  8.胡先骕的《任公豆歌》——简介冯澄如绘画《任公豆图》,孙英宝,马履一,傅德志.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2):225-231

 

  作者简介:

  吴永彬,华南农业大学南粤古驿道植物资源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副教授。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