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千:树木树人平生志,营山营林总葱茏 坪石众先师小记(35)
2021-03-30 上午 10:4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   
分享

  按语:

  徐燕千(1912-2010),中国现代林学家,林业教育家,诗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开拓了中国橡胶的垦殖事业,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提出营林技术的革新建议,成绩斐然,贡献卓著,在全国林业系统声望极高。

  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任务条目中介绍中外林业科学家29人,徐燕千被遴选入编。其事迹于1991年又入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学卷)。他对广东省林业发展、建立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林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著有《造林学》《橡胶栽培》《华南主要经济树木》《木麻黄栽培》《广东森林》《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看综观经济学》等1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创作诗作百余首。

1

图为徐燕千。 

  坚持博采众长,立志不懈追求

  1912年5月27日,徐燕千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的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徐传霖是前清秀才。徐燕千小学毕业后,以优良成绩考取蕉岭中学。中学时期,他不仅出色地完成功课,而且充分博览家中众多藏书。他生长在山间田野,也帮助家中进行劳动耕作。他很向往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所以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燕千还受到陶行知先生关于“乡村教育”论著的影响,对陶行知提出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一”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说感触很深,从而确立了“以农立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

  1932年徐燕千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在大学期间,徐燕千受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教授的影响,对树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焕镛教授曾生动且具体地教导徐燕千:森林对于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我国地大物博,地跨热、暖、温、寒四带,境内有乔木、灌木8000多种,发展林业具有重要意义。

  邓植仪、丁颖、侯过等教授们严谨治学、树木树人的作风也让徐燕千颇受感化,为他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林学家和林学教育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与思想基础。

2

图为青年时期的徐燕千教授(前排左一)与侯过教授(前排左三)等合影。

  1936年,徐燕千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经老师侯过介绍到广东省建设厅林业局第三模范林场任技佐。1936-1938两年间,他还担任过第二模范林场任技佐、广东省农林局林业系技佐,第三模范林场主任、技士。1939年任广东兴宁县建设科科长,1940年后他被调往中山大学粤北乐昌演习林场任技师兼森林系讲师。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他一直坚持在林场工作或教学,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他随中山大学农学院迁返广州。

  情系祖国,培育橡胶产业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列强试图通过封锁技术与物资的手段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其中就包括当时我国还不能独立生产的橡胶。

  橡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中共中央做出在华南的热带地区开发橡胶垦殖事业的决策。1951年秋,徐燕千和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的部分师生组成了首批奔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开展工作的队伍。

  他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写出了《橡胶厂规划设计说明书》,而且被采纳用作示范本。当时的橡胶事业刚刚起步急需技术指导,华南垦殖局“借用”了他来担任技术组长,并主持橡胶培训班,为垦殖场的技术干部们讲授橡胶经营的有关课程。

  徐燕千还亲自编写了《橡胶造林及抚育讲义》,为新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橡胶生产技术人员,被华南垦殖局评为特等劳动模范。

  1952年,徐燕千回到华南农学院后肩负起了开办橡胶专修科和林业橡胶班的任务,并担任了教学工作,编著有教材《橡胶栽培》,继续努力为橡胶事业培养人才。

  直到现在,华南垦殖局及其名下垦殖农场的很多领导、高级工程师、技术骨干等,都是他的学生。

  营山造林,造福一方

  林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燕千十分重视对林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不断提出营林技术革新的学术主张,以切实解决林业发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的刍议”,以解决台风、寒露风和倒春寒的灾害性天气问题,为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

图为20世纪70年代徐燕千教授在珠三角考察农田防护林。

  解放以来,尽管我国造林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8.3%提高到12.7%,但是由于未充分认识到森林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过量采伐、毁林开荒、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森林资源被消耗殆尽,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

  对于从事林学研究的徐燕千来说,他敏锐地察觉到森林资源对于农业发展,甚至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性。森林能够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水源,而土壤的肥沃、空气质量的优劣,水源的充足对于提升农业种植产量、进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徐燕千认为,广东省陆地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和气候失常,与广东长期忽视自然规律、过度开采森林资源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4

图为20世纪70年代徐燕千教授(前排左三)在博罗开展林业调研工作。

5

图为1976年徐燕千教授(中)在广东博罗县长宁公社食堂前调查木麻黄。

  1981年,徐燕千和吴世宦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论文——《论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规律》,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还有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规律的意义,这篇论文极具指导意义。

  除了重视森林生态的基础理论外,徐燕千还很重视营林实践,在植树造林方面具有独特的前瞻性。早在七十年代,徐燕千就指出营造混交林对于森林资源多样性与林业发展重要性的意义。

  而在当时,世界各国人工林,从造林技术和经济效果来考虑,仍以营造单纯林,而且仍然着重营造针叶单纯林为主,同时,混交林的营造理论和实践都并不成熟。

  徐燕千的这一科学观点与当时大多主张营造单纯林的科学家背道而驰,甚至有人以“搞什么混交林,叫混账林!”来讽刺徐燕千。然而时间证明徐燕千坚持营造混交林的正确性。

  1980至1989年,已经是六、七十多岁的徐燕千不辞辛劳,多次到粤北、西江、梅县(七县)、乐昌、龙川、德庆、始兴、封开等县以及新丰江水库进行林业考察,足迹踏遍这些地方的山林湖泊。

  他的研究成果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获得广东省林业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委情报成果一等奖。

6

图为20世纪70年代徐燕千教授(前排左三)到广东省始兴县进行林业调研时的合影。

7

图为1982年7月徐燕千教授(后排右二)在西江林场调查时合影。

  徐燕千力主在始兴县建立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始兴县墨江中上游有阔叶林7454多公顷,通过调查研究,他认为这片森林是粤北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既维系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又关乎下游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

  而当时林场与森工部门合作,准备修筑公路,采伐木材。经徐燕千呼吁,始兴县决定取消开采计划,建立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并聘请徐燕千为顾问,最终保住了这大片珍稀森林。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1981年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上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重要意义和科学价值可见一斑。徐燕千教授在《喜赋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律诗中言:

  层峦耸翠喜新天,绿海无边景色妍。

  挺秀乔柯连碧落,长流溪谷涌清泉。

  自然生态群兴旺,物种繁荣代永延。

  环境资源能两顾,农林渔收庆丰年。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欣喜与兴奋。

  1988年,始兴县消灭了荒山,政府再次邀请徐燕千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进行林业考察,为始兴林业发展如何更上一层楼建言谋策。徐燕千教授深谋远虑,认为始兴林业的发展“必须更新观念,抛弃旧的传统林业,向崭新的生态林业方向进军”。

  建设生态林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无先例可循,难度较大,徐燕千教授废寝忘食,广泛查找文献,潜心钻研,花费半年时间撰写出《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探讨》一文,并于1989年3月向全县干部作了首次报告。

  同年8月,经过始兴县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筹备后,在始兴召开了“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研讨会”,这是全国第一个建设生态林业县的研讨会,林业部和中国林学会对此极为重视,认为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和生态林业县建设是两件最能体现徐燕千教授现代林业观的突出典型事件。

  80年代以来,徐燕千还在多种场合宣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在他的努力下,1984年以后梅县地区建立了梅县阴那山、大埔县丰溪、蕉岭县皇佑笔自然保护区;粤北地区建立了佛岗县观音山、乳源县八宝山自然保护区。他对于建立广东特色自然保护区、促进科学研究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

图为1992年11月14日徐燕千教授(右)与庞雄飞院士摄于八宝山自然保护区。

9

图为1992年12月14日考察广东松原始森林时摄于乳阳林区石坑尾,时年80岁。

10

图为1996年冬徐燕千教授(左七)出席车八岭自然博物馆落成典礼。

11

图为1998年7月18日徐燕千(中)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座谈会留影。

  自持严师风范,桃李芬芳远扬

  共和国成立初期极度缺乏林业建设人才。中山大学农学院开办的林业专修科和橡胶专修科,广东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建立之时,徐燕千都是创建人之一,并曾任教务主任、教务长等职。

  任职时期,他极度重视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改革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建议确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完善体系。

  此外,徐燕千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要求极高,教书几十年,教材也是他亲自编写。尽管对教材早已倒背如流,但每次上课前,他仍旧会认真仔细地重新备课,反复修改和补充上课的内容。

  实验实习课时,即便有助教,徐燕千也总是亲自指导和操作示范。他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严格。他的学生回忆说:但凡在工作和教学研究上出了差错的,他都一律要求及时改正。

  徐燕千向来按时上班、按时上课、惜时如金,难以接受迟到现象。在他的严格规范下,学生们都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态度。

  在政治思想上,徐燕千也很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他反复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常常比喻说:“学习就好像盖高楼,一定要先打好地基,稳固基础,然后才能添砖加瓦,要博览群书,集思广益。”

  他经常教导学生:“为人之道,要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中之重,切勿利欲熏心,好高鹜远,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有一丝虚假,也不能有一丝的骄傲、夸张和自满”。他还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青年教师:“要打好基础,还要学好外语、努力搞好科研”。

  他一直认为,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科研水平的人才是促进国家建设和发展科技事业的奠基石。徐燕千无私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他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高级科技人员,先后投身到祖国的林业事业建设中。

12

图为2009年新年森林培育学科教师看望徐燕千教授(前排左三)。

  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的古炎坤教授是徐老的学生,谈及恩师,88岁的老人家仍然滔滔不绝。他说:“我刚入校时,徐老是林学系的副主任,为人积极进步,作风正派,平时并不善多言,但一站在讲台上,就像换了一个人,语言生动风趣,很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实践上,这对师徒曾经有过争执,但是徐老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主动找来古教授道歉,其胸怀之宽广,容人之雅量仍为古教授所铭记。徐燕千教授晚年腿脚不便,从1980年左右至1999年,古炎坤则坚持每月上门,亲自为徐老理发,两人师徒之情可见一斑。

  半个多世纪以来,徐燕千兢兢业业,不遗余力提掖后进,专攻林学,从事着林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闲暇之余,常感怀赋诗,陶冶情操,古稀之余仍老而弥坚,更在其《七十自勉》中抒怀咏志,字里行间流露出愿为祖国林业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追求:

  年届古稀意若何,袛期大地森林多。

  移山力学愚公志,种树宗师郭橐驼。

  生态平衡肩更重,育才宏道世同歌。

  尚存一息争朝夕,耿耿丹心永不磨。

  年届耄耋之际,徐燕千仍老有所学,耆龄笔耕,追求自勉,《九十自勉兼怀恩师》一诗中表达了自身对祖国林业事业蓬勃发展的殷切期盼和对恩师难以忘怀的深切之情:

  行走九十未龙钟,身健目明耳尚聪。

  树木树人平生志,营山营林总葱茏。

  师承林学侯子约,业授植研陈焕镛。

  绿化神州师训在,鞠躬尽瘁善始终。

  时值华农百年校庆前夕,陈晓阳校长登门看望徐老,当看到徐老家中挂着的《九十自勉兼怀恩师》书法时,顿觉“营山营林”、“树木树人”与林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理念不谋而合,当即打电话给林学院院长,建议把“营山营林,树木树人”作为院训。

  最终这八个字经梁鼎光教授书写,如今镌刻于林学院(现更名为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院楼中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学学子砥砺奋进,为祖国林学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

13

图为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庭校训。

  毕生根植于中国林业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徐燕千教授,奋发淬励,楷模后生,老而弥坚,虽人已逝,其志长存。“营山营林,树木树人”的精神也必将感召一代代华农师生,为祖国林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记著名林学家和林业教育家徐燕千教授,李心光.1992-04-008

  2.徐燕千.造林的历史和现状——必须重视研究混交林的营造[J].广西林业科技资料,1978(04):30-35.

  3.徐燕千教授传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I[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1-404.

 

  本文部分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原林学院)古炎坤口述编写。

 

  (原文刊登于“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