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研学坪石基地再度唱响《杜鹃花》
2021-04-28 上午 10:45   作者:何昆亮   
分享

淡淡的三月天,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杜鹃花开在小溪畔,

多美丽呀,

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

……

摘下一枝鲜红的杜鹃,

遥向着烽火的天边,

哥哥你打胜仗回来,

我把杜鹃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头发上。

  2021年4月24日,在韶关乐昌坪石铁岭下的文学院旧址,一群坪石人满怀深情地即兴唱起了这首《杜鹃花》。这是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黄友棣在抗战烽火中谱写的抗战歌曲,当年传遍神州南北,长城内外,前线后方。八十年来长盛不衰,传唱至今。

1

图为坪石街坊参观学习团在罗家头铁岭下文学院旧址。

  这是一群来自广东省内各地的土生土长的坪石人,退休后居住在广州、顺德、深圳、珠海、湛江、东莞、中山等地,听说自己的家乡坪石已建设成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不禁欢欣鼓舞,适逢建党100周年党史教育、学习革命传统活动,在准备了数月之后,特地相约组团,一行48人,回家乡参观学习。这群人当中,有大学教授、资深医生、党政机关干部、中学教师、国企老总,工厂职工等,都是在坪石街出生长大的同龄人。

  这首略显轻快的抗战歌曲,诞生在八十年前在抗战烽火中迁到坪石的中山大学文学院。作曲家黄友棣先生写道:

  “抗战期中,国立中山大学由广州内迁云南澄江,后再由云南迁返粤北乐昌县的坪石。当时我任教于师范学院,该院建校于群山环绕的管埠。每当春回大地,漫山遍野,尽是鲜艳如火的杜鹃花,这比翠绿的陌头杨柳,更易惹人怀旧念远。”(注:引文引自黄友棣先生著《琴台碎语》,下同。)

2

图为坪石附近的杜鹃花。

  “一九四0年冬,师范学院的同事陈维祥先生,送来一首新诗,这是文学院哲学系四年级学生方健鹏君所作,(笔名芜军),诗句很纯朴,开始是: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畔;多美丽啊!像村家的小姑娘。……

  “我很想用此诗作成民谣风味的抒情歌,以例证民歌艺术化的设计。一九四一年春,由省立艺专音乐专科学生,以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初次演唱于曲江青年会礼堂,甚获听众之喜爱,连续鼓掌请求再唱,情形十分热闹。这给我启示:音乐创作,不可忘记自己民族的语调。外国音乐作品可能美丽而优秀;但绝对无法取代民谣曲风的亲切感。那时,给我隐约看见中国风格和声的道路。” 

   “《杜鹃花》的词作者方健鹏君,在文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广西桂林师范学校。在旅行时因入水救援遭溺的学生面自遭灭顶;师友们皆为惋惜。此事距今已三十余年。每当杜鹃盛开的季节来临,追忆往事,使我不禁黯然神伤了!”

  (笔者最近看到的资料显示,其时方健鹏刚刚接到原来所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党支部的通知,正准备返回坪石与中大的地下党员结伴奔赴东江纵队。)

  暮春时节,坪石的杜鹃花仍然盛开。对坪石老街情有独钟的这一群坪石人对杜鹃花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来到广同会馆,再次合唱《杜鹃花》。少年时期,他们是广同会馆的常客,每天放学之后,住在附近和平街、民主街的他们常到会馆里面打乒乓球、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近两年建设华南研学基地,他们才知道这里曾是赫赫有名的中山大学研究院。

3

图为坪石街坊在广同会馆前合唱《杜鹃花》。

  自古以来 ,坪石的武水船运发达,与西京古道、宜乐古道连通南北。现代交通也很方便,1931年韶关至坪石公路通车,1935年粤汉铁路修通而设立坪石车站,1941年修通了坪石至连县的公路。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10日,日军入侵武汉,粤汉铁路汉口一段落入敌手。10月21日,日军入侵广州,粤汉铁路清远以南落入敌手。

  抗日战争期间,坪石街成了广东省战时后方。

  广州沦陷前,一批 “走日本”的广府人,从石井、江村、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中山、新会、罗定等地逃难到坪石街安身立命。

  “抗战初期,南京、上海沦陷后,大量海外货物都由香港经广州北运,这个扼守湘粤要冲的坪石,凭着地理的优越形势便又被人重视而一变为工商业的安全地带。本来,粤汉铁路通车以后,货物全靠火车,因坪石市镇距车站有八里之遥,这个向来的经济融通要镇,于是为人所鄙弃,商业倒闭,居民他迁,街道冷落,今非昔比了。此时的坪石,真好似覆水重收一样,又逐渐受着宠爱。”

  “为人所鄙弃”的坪石街迎来“覆水重收”,自有许多道理,最重要的是,坪石迎来了国立中山大学。

  “1940年冬,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培正学院等院校先后迁来坪石,继之的一些新工业、工厂迁入,加上早前长沙、韶关历次疏散人口移至坪石者甚多,如今人口剧增,百业重兴,书店、银行、旅社、酒店等纷纷开落常贸易,应有尽有。”

  以上是1944年7月在坪石出版的《建国日报》的报道。因为中山大学的到来,几乎奄奄一息的坪石街,从一个商贸古镇蜕变成文化重镇。因为中山大学的各个学院进驻,自古地瘠民贫的坪石乡村,一跃成为高等教育学堂。

  古老的坪石街旧貌换新颜。自2019年7月开始,在省、韶、乐昌市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坪石老街已逐步建设成国立中山大学纪念园。4里长街上,从北至南依次建有不锈钢雕塑《铭刻》、游客服务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柱、研究院纪念园、花岗岩雕塑群《坪石先生》名录及浮雕群像、小剧院及广场、定友图书馆。

  细心的广东省“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进行设计时,刻意保留了坪石老街的城市肌理,仿制了一街两边的部分商铺建筑式样,复建了老街的红砂岩石板街道,以玻璃板覆盖展示清代的街道路面。漫步在新铺设的老街石板道上,看着一街两边展现的店铺、会馆,坪石街坊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儿时的坪石街,不觉感慨万千,由衷地感谢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者。

4

图为坪石街坊在瞻仰浮雕群《坪石先生》。

  瞻仰《坪石先生》浮雕的人群中,有一位特别的游客——已经退休12年的广东省环保厅干部司徒安力先生,前两天刚听说坪石正在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他立马买了广州至坪石的直达火车票,一个人赶到人生地不熟的坪石,幸好遇到这一班故地重游的坪石人,受邀跟着一起参观。

  司徒先生激动地说:“参观了坪石中大旧址,特别感动的是看到了《坪石先生名录》石刻墻。我的家人及亲戚里,有3位坪石先生,2位坪石中大学生。”

  司徒先生指着浮雕上的《师范学院、中大附中》名录说:“我的外祖父、父亲、母亲都在名录中,外祖父谭太冲,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父亲司徒汉贤,师范学院教授兼附中校长;母亲谭婉容,在1942年至1945年任师范学院理化系讲师;三姨谭道容,1943年由坪石培正培道联合中学转坪石中大附中,1944年进坪石中大英语系。三姨丈黄腾,1941年读坪石中大工学院。”

  司徒先生说:“名录墻永久刻画了坪石抗战办学的精神!将激励后人永远不惧艰辛,奋发向上!”

5

缅怀坪石先生,献上一束鲜花。

  坪石先生是谁?这一群坪石街的原住民通过两天的参观学习,在国立中山大学各学院的办学纪念地缅怀先贤,感受到坪石山水间留存着一段不屈不挠的抗战教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烽火弦歌;坪石先生是在武阳司讲授社会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者李达先生,是在坪石讲授《资本论》并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是在塘口村的古庙里开创核物理启蒙教育的卢鹤绂先生,是水文地理学大师吴尚时先生,是学贯中西的数学天文系主任黄际遇先生,是坚贞不屈的建筑工程系主任卫梓松先生……

6

图为坪石街坊向坪石先生敬献鲜花。

  1945年1月21日,日军攻占坪石。卫梓松教授在坪石沦陷时为敌所困,坚决拒绝出任伪职,大义凛然,以死明志,于3月3日服药自尽,长眠在坪石山水之间。

7

  坪石先生坚持抗战教育的爱国精神,坚守知识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长留在坪石的山水之间。

8

图为雕塑作品《铭刻》——记录历史,穿越时空,走向未来。(张耀松/摄)

9

图为坪石街坊赴“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参观学习团。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