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军:惠来的救运——坪石先师文丛(43)
2020-09-13 下午 07:45   作者:芜军   
分享

  按语(阿瑞撰写)

  《陨落的星辰》一书是诗人莫洛在1949年出版的一本文化人传记,纪念1937年至1948年在12年间文化界138名已故的文化人的生平和事迹,详略不一,但是中国文化界抗战时期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传唱已经80年的抗日歌曲《杜鹃花》作者芜军是书中记载的已故文化人之一,文中记述,芜军1943年在广东坪石主编诗刊《诗站》,为当时国内优秀诗刊之一。[1]芜军先生是笔名,在学校读书的名字是方健鹏。

  陈茵女士是抗日东江纵队老战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1944年毕业于粤北坪石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国文系的前辈,在2001年的回忆文章题为“杜鹃花”一文中写到:“我们这班人年青人特别喜欢唱歌;一些同学同学还喜欢写诗,芜军就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他和一些同学,在文学院编了一个叫做《诗站》的墙报,宣传进步思想,用诗歌来鼓舞人们的战斗热情。芜军同志又是党组织的秘密负责人。……黄杰文唱《黄河颂》唱得特别好,我们都叫他‘黄河颂’。他站在小山岗,满怀信心地扬手指挥大家唱《杜鹃花》。歌声是那么柔和,那么轻快,又那么充满感情。山上的杜鹃花也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2]

  芜军创作的《杜鹃花》,由黄友棣谱曲,是中国民族存亡之时,激励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抗日歌曲之一。

  《杜鹃花》被传颂至今,但芜军先生的信息资料很少,只知道芜军是国立中山大学的学生,芜军是笔名,名字为方健鹏,在1944年于桂林附近溺水身亡。现公开发表文章获取的信息资料缺且错漏不少。在华江同志和广东省档案馆的同事帮助下,在浩瀚泛黄的历史档案中,终于寻找到芜军先生几乎被忘却的历史。

  广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显示,方健鹏,别字灵羽,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惠来,父亲方兴宏,在惠来县城惠北马路经营商号为“元发堂”的店铺。方健鹏初中毕业于惠来县立初级中学,在香港华南中学高中普通科毕业,1937年9月考入国立中山大学英文系,时21岁。

  香港华南中学为私立中学,抗日战争时期迁至梅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香港,1949年解散。方先生中学毕业入石牌校园后不久,华南局势紧张,1937年9月17日,国立中山大学张贴关于严格实行灯火管制的布告,1937年10月,日军飞机烽炸广州的大学,10月18日,吴康、许浈阳、林励儒举行广州各大学教授座谈会,决议致电欧美文化界揭露日军烽炸文化机关的罪行,1938年在广东中日战机多次交火。[3]

  在广州的广大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抗议日军的侵略行径。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1937年12月开始筹备,1938年1月1日发表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宣言》,宣告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4]方健鹏积极参加到抗日的行列中,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广州沦陷后,方健鹏随同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一行60人,跋山涉水避开了日军的烽炸,走了2个月的旅程,1938年12月抵达河源,1939年挂出“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部东江区办事处”牌子,方健鹏担任宣传部长,开展宣传发动群众抗日组织工作,培养青年抗日干部。[5]

  广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显示,广州沦陷时国立中山大学整体搬离石牌,方健鹏没有随学校赴澄江,1938年至1939年申请休学。当1940年国立中山大学返粤在坪石办学时,方健鹏向校方申请复学,并提出对英文系因时间疏隔关系已失兴趣,志愿攻读哲学系。1940年12月2日时任文学院院长吴康先生为方健鹏同学向校方申请,12月10日校方陈孝禅教授代许崇清代理校长批准了文学院的申请,同意方健鹏先生进入哲学系二年级学习,开始了粤北乐昌的清洞和铁岭的大学生活。

  施瑛老师数天来耐心多方搜索,寻得不少资料,在这里提供方健鹏先生,也就是《杜鹃花》词作者芜军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落款是在石牌,对照方先生的经历,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读解《杜鹃花》。

 

 

  本文1938年4月23日载于《救亡日报》。

 

  惠来,一座被时代的炮火烧焦过的山城;自从抗战开始的时候,许多热情的青年们,跟着整个潮汕救亡怒潮的澎湃,也高擎起自由的火把,朝向光明的坦道,在严肃地工作了。

1

图为曾遭日舰炮轰的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神泉镇。

  这儿的救亡团体有抗敌后援会,妇女协会,青年抗敌同志会,银河剧团,以及新近产生的先路剧社。后援会只是一块空头招牌,没有什么叫工作。妇女会,不知怎的,许多分子却甘愿投向别个团体工作去,对自己的反而表示冷淡,以致工作也表现得很薄弱,看去好象一盘散沙。除这两团体暂不说外,救亡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当然是青抗、银河、先路了。他们多是富有情感底热血青年,没有虚伪、狡滑企图;大家只有一条共同的心:忠诚于民族的自由解放,三民主义的及其实现。

  宣传的工作,在这儿已经做得很周到,和相当深入了。到沿海各个渔民的村落去,到山峦里各个田庄去……青抗的同志是非常努力和苦干的!他们成天成夜地紧接住民众的身边,能挨着肚皮同他们继续谈话,谈到愤怒的火焰在眼泪里喷发出来。他们都被鼓动了:“是呀!我们应打日本鬼去!”银河,在寒假时,曾一度到乡村下去轮回演剧,深入到农民们的底层去,把他们的心都挑动到抗战的洪流里来。先路,它里面的分子大多是宣教小学的小学生,说是一个孩子剧团吧,他的产生是给人家别开生面的。成立后不久,他们即假座宣小工作第一次的公演,最近也到隆江去,博得人家很好的声誉。尤其是妇女们,她们都给这班小孩感动了。因为,他们的主剧是利用旧形式的潮剧演出的,对于落后的民众,能抓住他们思想的脉搏,很容易地被理解和接受。

  总之,沉寂的惠来城,是在他们这班热情底青年们的努力下,沸腾了,咆哮了。救亡运动,在这儿曾开放过灿烂的花朵。现在,他们已透过这个阶段,进一层地向组织和训练上工作了。不过,不幸的是同别地方一样,惠来也发生着同样摩擦的现象。因为工作者们的情绪过高了,动作上难免有些地方要同人家出入,便以致得不到一般人的同情。他们在造谣中伤了,在破坏了,救亡工作便受到很大的阻挠和限制,工作的开展,便成为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这儿,我很希望他们尤其一般不谅解工作者的人,都能认清当前统一战线的意义,本着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共向民族解放的大道走去!把一切的意见都打消吧!

 

  注释:

  [1]莫洛:《陨落的星辰》,人间书屋出版,1949年,169页。

  [2]陈茵:“杜鹃花”,收录于罗永明编:《我们的中大》,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20页。

  [3]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省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I,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8月,第75页、第265页。

  [4]广东青年运动史研究委员会编:《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文献选编》,1983年12月,第3页。

  [5]河源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河源文史资料》,第16辑,2006年,110页。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并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本文由施瑛、阿瑞推荐并提供相关资料,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周文娟 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