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张张老照片,回忆东莞厚重历史;拾起一段段旧时光,感悟先辈爱国深情。
新春佳节,东莞“坪石先生”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郑师许陈列馆等文化场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诗意过年的好去处。“坪石先生”的爱国故事,深深感染着后人,增强外来务工者对大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这是东莞赓续传统文化的硕果,更是打造品质文化之都的华彩。春节期间,东莞市镇村三级242个文体场馆全面开放,让留莞过年的外来务工者畅享文体盛宴,激荡爱国情怀,感受他乡似故乡。

图为学生们在参观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
“坪石先生”爱国情深,厚重历史感召后人
“坪石先生”,家国情深。
近日,在东莞虎门镇,来自广西的农华带着自己和亲戚的三个孩子,参观郑师许陈列馆。他自己给孩子们讲解,不大的陈列馆和古村落,他们整整游玩了一下午,深深被郑师许的爱国精神感动。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说好下次还要来。

图为郑师许陈列馆。
求学东南路修远,治学史海勤作舟。郑师许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是在抗战烽火中坚守教育事业的莞籍“坪石先生”中的一员。
抗日战争时期,身处战乱中的中山大学师生,从云南澄江回迁至粤北坪石。在坪石任教的教师们烽火逆行、传道授业、学术报国,被尊为“坪石先生”。
莞籍“坪石先生”除了郑师许,还有邓植仪、邓盛仪等人。1月19日,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在东莞桥头镇邓屋村开馆。
邓植仪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历任广东大学农科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等职务;邓盛仪是我国著名爱国企业家,参与中山大学筹建和教学,兴办民族企业,坚持实业兴国。
策展负责人介绍,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展现了两位先辈践行学术报国、实业兴国、献身教育的事迹,是对东莞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活化利用,更是赓续华南教育薪火、传承“坪石先生”爱国精神的重要举措。
春节假期,在镇妇联的组织下,来自湖北的夏雅涵带着儿子钟文韬参观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

图为市民在参观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
夏雅涵边参观边拍照,被邓氏的家风深深感动。“邓屋村被誉为‘院士故里,一门五杰’,相继走出了邓植仪、邓盛仪、邓鸿仪、邓锡铭、邓锡清等名人,邓锡铭是中科院院士。”夏雅涵说,“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让我感受到东莞厚德务实的文化氛围,更加喜爱这座城市。”
钟文韬是六年级学生。当他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邓植仪将香港制钉厂设备秘密运往天津,支援国家建设的故事时,忍不住赞叹:“爱国情怀让人感动!没想到我身边有这么伟大的人。”钟文韬是桥头镇荷娃讲解团的一员,先后讲解过石水口革命故事、迳联古村落文化,他细心地参观,准备将“坪石先生”的爱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东莞记忆”历久弥新,人文湾区近悦远来
归乡情切,佳节更甚。但东莞通过优质的文化服务,让留莞过年的务工人员爱上东莞,感受到他乡似故乡。
夏雅涵20年前离开湖北,来到东莞打拼,后来和丈夫创立了东莞市德源塑胶有限公司。这是她在东莞过的第三个春节。“年轻时,不管有没有挣到钱,一到过年只想着回家。”夏雅涵说,“现在不同了,桥头镇文化氛围好,慢生活很惬意。我们在这里成家立业、小有所成,东莞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图为学生们在参观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
来自湖南的彭玲敏已在东莞工作近20年。最近,她带着读四年级的儿子参观郑师许陈列馆,感受文化熏陶。受疫情影响,彭玲敏和家人已在东莞过了两个春节。她说:“东莞文化场馆很多、内容丰富,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四处看看,给他讲虎门销烟等历史故事。东莞是近代史的开篇地,文化底蕴深厚。”
有的外来人不仅是受益者,更融入其中,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春节前后,谭启忙碌而又充实。他是湖南人,2015年大学毕业后就落户东莞桥头镇,如今是曲艺家协会桥头分会的副会长。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开馆当天,他担任义务讲解员。
“我们的‘新春赏花行’文化活动,从1月26日持续到2月15日,每天精彩不断。”谭启如数家珍地说,除了传统的赏花、参观场馆、戏曲表演,还有手工制作、T台走秀、朗诵等亲子活动,让大家有的看、有的玩、有的乐。想老家吗?谭启说:“想啊,但东莞也是我的家!”
从留莞过年务工人员的体会,可以感受到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的火热氛围。
东莞正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水平打造“东莞记忆”示范项目;加强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擦亮虎门销烟、东纵抗日、篮球城市等名片;打好文化惠民“组合拳”,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品牌……这些“走心”工程,让东莞文化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让千万东莞人的幸福感、归属感日益充盈。
东莞展览馆副馆长黎娜介绍,春节后,东莞展览馆还将举办莞籍“坪石先生”专题展览,系统深入地讲好莞籍“坪石先生”故事,传承烽火逆行、学术报国的爱国精神,进一步擦亮东莞历史文化名片。
东莞的探索,是广东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案例。当前,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呼之欲出,“三馆合一”项目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吸引更多人爱上广东、筑梦湾区。
人文湾区终成归宿,家国情怀光耀古今。
(原文2022年2月1日刊登于《南方日报》,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