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烽烟的华南教育:抗战办学档案史料选编公开出版
2022-02-23 上午 10:2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广东文物考古”   
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为维持祖国教育独立,存续中华文化命脉,我国众多学府曾踏上艰辛的迁徙办学之路,书写了中国抗战史和教育史上悲壮的篇章。广东领近代中国风气之先,各类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广州等市县纷纷沦陷,百余所华南院校在战火中辗转,在靠近沦陷区和前线的地方坚守至抗战胜利。他们为抗战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华南文化教育留存下珍贵的火种。

1

《烽火弦歌——抗战时期广东学校迁徙与办学档案史料选编》上、下册,基于广东省档案馆藏史料编研

2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抗战时期办学档案史料选编》上、下册,基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史料编研

  这样一段历史值得铭记。自2019年起,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在省政府的重视下全力推进,挖掘和研究抗战办学历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广东省档案馆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保藏有规模庞大的广东文化教育档案,为挖掘史料价值,促进档案利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与两馆合作编研了《烽火弦歌——抗战时期广东学校迁徙与办学档案史料选编》《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抗战时期办学档案史料选编》两书,目前已公开出版。泛黄的档页为公众讲述华南教育在抗战时期那段不凡的历程,更呈现出许多早前少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3

4

广东省教育厅颁布的战区内学校斟酌措置办法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

为尽力维持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连续颁布多项法令,指导各级院校做好空袭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安排非常时期的上课办法和疏散迁徙事宜。后续又对战区学生和教职员工收容、师生生活待遇等各个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共克时艰,坚守教育使命。

5

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地层平面图

(广东省档案馆藏)

国立中山大学迁徙至粤北乐昌坪石之后,理学院数学天文系在当地建立了一所战时的校园天文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9年底在坪石塘口村进行考古发掘,揭露出完整的建筑基址,与广东省档案馆保存的图纸档案相互印证。依托史料,天文台遗址将活化利用成为华南研学基地的重要节点。

6

教育部关于收容香港大学借读生等情给国立中山大学的训令

(广东省档案馆藏)

粤港澳地域相近、文化相通,在抗战洪流中命运紧密联结。抗战全面爆发之初,很多广东院校迁徙香港、澳门等地继续办学,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又有大批港澳侨生回内地继续求学。三地院校在战时的守望相助,留下今日彼此交缠的文脉,也留下共同的教育记忆。

  希望这批抗战办学档案的公开出版,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对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的了解,并为研学基地的建设提供史料支持,助力有志之士开展对华南教育历史的学术研究。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广东文物考古”,作者为张羽,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