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整体提升项目之乳源大桥收费站公共艺术改造 大象无形、道冲不盈
2020-10-20 下午 02:30   作者: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   
分享

  西京古道始建于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乳源县境内(现辖范围)总里程约有70多千米,保存完好的石板路面约有12.5千米, 主要集中在大桥镇,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较早为岭南传输了中原文化,促进当地的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2012年10月20日,乳源西京古道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乳源西京古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2017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程建军教授团队及广州匠舍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乳源西京古道重点线路整治提升(含历史遗存点)系列项目的设计工作,本文特选取该系列项目中已经落成、富有创新且反响较好的案例供大家赏析。

1

  国(省)道收费站是特定时期下的交通设施,在设立初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支撑保障了地方公共交通道路的建设与维护,但在后期也一度成为制约掣肘地方经济发展的“痼疾”。正因如此,全国各地陆续取消了收费站的职能,而作为收费站本身的命运,则大都以整体拆除告终。广东省道S249乐昌坪石—乳源段(简称坪乳公路)全长78公里,是贯通韶关南北的交通要道,在大桥镇近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设有两层双向六车道收费站,大桥收费站也本应在拆除之列,但考虑到乳源瑶族自治县本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且坪乳公路在此地有部分与原古道路径重叠,地方有识之士对保留收费站的呼声较高,2018年乳源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听取来了各方面的建议后,作出了“保留大桥收费站主体建筑,并将其改造为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的宣传和利用窗口”的决定。

2

3

  接到设计任务后,团队快速确定了设计定位的“明暗”两条主线——明线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展示,焦点应放在“继承”;暗线为废弃交通设施的活化利用,焦点可视为“重生”。由此,带出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尊重融合、延续创新。

4

收费站原状

  其次,延续古道遗存中的主要特色传统建筑——过廊式石构驿亭之固有风格,依托原收费站建筑结构框架,用不锈钢搭建二次结构体系附着其上,既能体现当地特色传统建筑的物化特征,形成古道文化区入口序列的标志性形象,又能彰显建筑空间的尺度感。新与旧的建筑框架强烈对比下,形成现代与历史的对话。同时,内部空间的完整度,也提供了下一步功能赋予的可能性。

5

6

建构过程及效果图  

  细节方面,吸取当地客家传统民居中具有丰富寓意的典型“窗花”图案,用不锈钢板镌刻,形成通透的装饰纹样,作为建筑立面母题的基本构图元素。通过合理的雕塑语言的运用,利用不锈钢材质的特性——建筑框架?本体通透的图案处理手法,形成古典建筑形体影子一般轻盈通透的存在;在每天不同时段的光照影响下,亦真亦幻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呈现,时而玄妙庄严,时而灵动多彩(囿于条件所限,未能实施亮化);车辆穿梭于其中,一动一静尽显公共艺术作品与人的互动性这一核心理念。

7

传统客家民居窗花

8

9

  大象无形,道冲不盈——先哲老子的“道论”,隐藏了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所特有的景象、气派和谦虚包容的态度,是一个有志于肩负人类历史重任的伟大民族共同体所需要、所应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风格和整体面貌,也是作为文化产业工作者自觉自发的定位于与目标。

10

  建筑艺术是彰显地域文化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古典建筑风格的演绎有助于加深了解历史文明。本公共建筑艺术作品选取最为经典的当地建筑作为基本的造型符号,借助建筑艺术语言改造地方公共空间象征,打造成为整个古道文化空间序列的标志,形成传统建筑语言和现代公共空间与抽象思维表达三者间的和谐对话。团队希望通过本次尝试,能够为南粤古驿道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创造性实践性经验;同时在目前经济增幅减缓、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也为如何看待和处理废旧公共设施遗留提出新的思路和探索。

11

 

 

  撰文/程胜,排版/邵逸清。

  参考资料:《乳源西京古道凉亭研究》 程建军、陈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7年 《南方建筑》。

 

  建设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广州匠舍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总顾问:程建军

  方案主创人员:程胜、张可乐、黄震岳、郑创杰、张奕珊

  实施单位:广东东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朔土雕塑工程限公司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