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29日,“访梅江古道印记,赏客家小镇风情”2023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梅州·梅江站)在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客天下旅游度假区举行。这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系列赛事第五次跑进梅州,首次跑进梅江区,此前2016、2017年跑进大埔,2018、2019年跑进平远。赛事的到访除了有参赛选手激励精彩的运动瞬间、当地丰富的文娱活动外,也是梅州各地活化利用古驿道的模式、经验及成果的展示与推广。
依托三省交界,梅州古驿道交通网络体系及功能丰富
梅州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明清以来的客家文化中心,古驿道资源丰富,它既是客家先民的迁徙之路和客家山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华侨“下南洋”的重要通道,也是历史上传统商贸要道和兵家要道。
目前,梅州全市各县(市、区)有古驿道线路20条,总长度1846公里,其中陆路15条,总长度1219公里,水路5条,总长度627公里。在这些古驿道中,既有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和梅州岃的“寻乌调查”红色文化古驿道、大埔县青溪镇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也有明末以来客家人出南洋的松口水陆华侨文化古驿道,以及列入我省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的大埔三河坝—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驿道和梅州兴宁—平远“粤赣盐米商贸”古驿道等。沿线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共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个,其中叶剑英故居、父子进士牌坊、谢晋元故居、丘逢甲故居、人境庐和荣禄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见,梅州古驿道交通网络体系极为丰富与发达,水路兼备,沟通粤赣闽三省乃至海外,有着商贸、迁徙、军事、文化交流等综合功能与内涵底色。
梅州整合“古驿道+”资源 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
时过境迁,古驿道逐渐丧失了交通功能,一度消失在岁月尘土中。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持续关心下,省自然资源厅的持续指导下,梅州古驿道得到有效保护和进一步活化,一条条沉睡在梅州大地上的古驿道被重新唤醒,迸发时代新活力,释放经济、生态、文化、体育、旅游等多重价值。这不仅整体提升了南粤古驿道品牌价值,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还提升了梅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形象,彰显梅州城市的魅力。而它们的活化利用,也将为梅州市全域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牵引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通过活化利用,整合资源,使古驿道走上新生的发展之路。为保护利用好古驿道沿线丰富的资源,充分挖掘梅州市古驿道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体育、生态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2018年梅州市出台了《梅州市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各级各部门在保护古驿道本体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梳理、整合沿线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强古驿道与沿线资源的活化利用,把古驿道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休闲旅游、户外体育运动等有机结合,把名镇名村、古村落、贫困村、自然文化资源等串珠成线,以道兴村,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古驿道+旅游”“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 等交叉融合,整合“古驿道+”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探索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挖掘南粤古驿道的多元经济价值结合新路径,成功激活了乡村的“内在造血机能”,拉动了古驿道沿线交通、各种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振兴,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梅江区:让古驿道徒步活动成为“打卡”梅江的新方式
以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为例,当地政府联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徒步爱好者在2022年挖掘开发出一条超过200公里的可闭合古驿道,随后启动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工作,将其与既有的南粤古驿道连接,规划打造国际标准徒步路线和户外运动基地,举办了百里徒步、星空露营等系列活动,同时盘活乡村旅游资源,与酒馆民宿、山村书屋、咖啡馆等新业态联动,如今筀竹村已成为本地人气火爆的“网红村”。
梅江区委副书记、区长钟秀堂表示,梅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开发,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与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体系的绿色要素融合,通过举办百里徒步、定向赛、越野挑战赛等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做好绿色山水大文章,助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兴宁市:修旧如旧再现十二肩岭古驿道
走进兴宁市大坪镇金坑村,绿树掩映中一条蜿蜒的石铺路延伸至远方。这是十二肩岭古驿道,全长约1.9公里,曾经是客家人挑盐、担货去江西的必经之路,使用时长超过350年。因古代往来担货挑夫经过此山岭,需要歇肩十二次,故称为“十二肩岭”。
近年来兴宁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为重点线路,投入1300多万元完成兴宁北线古驿道本体修复、连接线、标识系统建设,以及沿线节点提升工程。
大埔县:红色基因为古驿道活化利用注入灵魂
1930年至1931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一条串联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交通线,即“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位于大埔县青溪镇。大埔交通中站下辖多宝坑、铁坑、伯公凹小站,棣萼楼等中转站及多个联络点。大埔辖区内交通线为坐大船沿韩江而上到大埔,再改乘小船到青溪;经过多宝坑、伯公凹、铁坑、桃坑等地,到达福建永定县,进入闽西苏区,全程超过100公里。这条交通线虽经中央苏区多次残酷的反“围剿”战争,但始终保持安全畅通,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图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规划设计图。(资料图)
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牛丞禹介绍,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该团队已于2022年启动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中的大埔茶阳-省界伯公凹段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以价值保护为核心,以“最大保留、最小干预”“花小钱、办大事”为原则,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体验游、专题游、深度游线路方案,策划了交通线上青溪官路(青潭角-长丰村-黄石下)、调和桥-花窗古驿道本体修复和沿线连接线建设,孙世阶、丘延林、江如良等交通员故居和沙岗头、调和桥、大埔中站、清溪小学、省界伯公凹、多宝坑小镇等重要节点的修缮,以及同天饭店、同丰杂货店的室内展陈等方案,力求将珍贵的红色遗址通过“点线面”综合施策保护起来,以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形式来推动苏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养分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打造成为我省红色革命教育新载体。
红色基因为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注入了灵魂,同样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余里古驿道,也是一条充满红色记忆的古驿道。据介绍,余里古驿道全长5公里左右,沿途风景秀美,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里也曾炮火连天。1927年10月三河坝战役打响阻击战后,起义军曾取道余里古驿道,向饶平转移。如今古道换新颜,藏于典籍的历史场景得到活化。
参考资料:
1.梅州: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中焕生机,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https://mp.weixin.qq.com/s/9rto-qj1KjC-ff8ZqVHLtg
2.梅州梅江区发现超200公里古驿道,将这样活化打造
https://new.qq.com/rain/a/20220521A07G0T00
3.深山藏古道,活化向新生
http://www.nanyueguyidao.cn/ViewMessage.aspx?MessageId=14045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