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登五指峰
2023-11-30 上午 11:00   作者:黄玉美   
分享

  在立冬刚过的一个黑云压山山欲碎的晌午,性本好登山的我,携建国兄登临位于乐昌九峰镇东南15千米的浆源村五指峰(海拔1726米。据旧乐昌县志记载:“五指峰在县东140里,俨如五指直立,面粤背楚。”因遥望五峰酷似五指并拢插霄,故有此称谓)。

  车进入浆源地界,建国问一位路边的老农:“请问五指峰在什么地方?”对方边接过烟边遥指山谷尽头边回答:“五指峰,很远啊!从这里直进,只有一条路,在里面一间农庄停车开始登山。”谢过对方后,心存清晰目标的我们加速前进。十分钟后,车停在一处电站门口,却没见农庄身影,心中笼罩巨大的疑惑,不敢贸然续进。我谦虚地向一位正蹲在梯田修手扶拖拉机的大哥讨教:“师傅,请问五指峰朝哪条路去?”“一直去!”“怎么没看见农庄?”“农庄被政府封了。”“要不要进电站?”“要,一直进去!”“请问还有多远?”“不知道,我没去过。”谢过慈善的大哥后,我们继续驱车前行。

1

  车在堆积厚湿落叶的路面如履薄冰地滑漂近100米后,心有余悸的建国说没信心再往前开。我们只好找一块稍阔坦的坪泊车,背着简装徒步深入。我们踏着被薄如蝉翼、若隐若现的雾气浸染得如涂了橄榄油一样湿滑的路面缓步移动,愈往前行,心里愈慌乱,愈难以掌控鞋摆放的位置,强大的登顶信念却支撑我们执着前进。我们尽量遴选摩擦力稍大的路边提心吊胆蚁行,不时要钻过横空在路上的巨树,循着浸泡在淡雾中峡谷的天然曲势,认准相对安全的落脚点,溯浆源河寸步前移。仰眺前方,雾韵冉冉升起:气势恢宏的雾幕将峻峰灌顶囊括,临时构建一座山区型海市蜃楼;横贯山腰的雾线增添了山的层次感,是一幅《富春山居图》的袖珍版;当轻浮的雾海略过峰顶,山峦如揭开神秘面纱的古玩,浓郁的古韵扑面而至;被雾气孜孜不倦洗涤的树冠,显得更洗炼,轮廓更鲜明,闪烁着青花瓷的光泽;那被嫩如油脂的雾粉填充的山谷,仿佛隐含一股永远无法猜透的神秘,如出水芙蓉的丽质令人爽心悦目,疲惫锐减;这些永远不知疲倦的山中最活跃的生命,它们怂恿着岩隙的雾气探头探脑钻出来,形成一股油丝般的状态,鬼鬼祟祟悬浮在枯燥的河面,极度渲染恐怖氛围,为瀑布的登场作铺垫;有些雾气则幽灵般纠缠着瀑布,裹携着山谷的鸿图,奔向远方……山因雾而秀,雾因山而奇,山雾融为一体,共荣共存,相得益彰。山给雾提供了发挥天赋的平台,雾不厌其烦地擦洗着山体,在丰富了山的内涵,增添了山的色彩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使山体滋润鲜活,永葆青春,光彩夺目,历久弥新。银铃式的瀑响如催促我们前进的特殊号角,志存登顶的我们心存疑虑地前行。扎缚在枝条的红布条是特殊定向仪,我们不时审视前方被纯洁雾幕稍然吞噬的山峦,那若隐若现、尽情显出的朦胧丽色,令人心旷神怡,无形中助长我们的脚力。

  我们不知挤越过几道从湿雾润泽的草丛开劈的“之”字窄缝,艰难拖着如刚从水底捞起一样重湿的鞋,扫落晶莹剔透的雾珠,眼前终于坦露一道由苍绿的南、北山坡遥对构成的“天阙”式隘口,潮润的雾气诚如欢迎故交,滔滔涌来。我们加速前进,躲入一间如衔咬在三角形峰南麓的简易平顶建筑,门额书“雨水仙”字,配对联:“雨水仙神通湘粤各威显圣,五指峰三位真仙有求必应。”神龛供三位仙像(从左往右分别书“有求必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信众祈求保佑的对象。

2

  建国兄因体力不支,只好在殿周围转悠,希冀用清冷的雾气祛除疲惫。我则鼓足勇气,用眼前壮丽的景色提神,从雨水仙殿后唯一通巅的道路简装朝被朦胧的雾袋一如既往包裹的狭径爬升。这是一条有一定高度,有一定坡度,有一定险度,通往成功的道路。我如爬行动物一样,四肢齐动,全神贯注,在被湿雾扫荡的坡面寻觅良机,匍匐前进——粗糙的岩面是进步的抓手,硬冷的枝条是前进的动力,苍劲的矮竹为我摇旗呐喊,倔犟的荒草为我助威……透过如白纸的镜片,凭感觉在矮树丛中寸移尺进,超负荷慢足登巅,欣然偃卧在僵硬的裸岩上,尽情释放天性。这是一方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洪荒世界——天山共色,云雾同体,四野皆空,石树同温,岩苔共处,枝坚叶硬,花稀草衰,峰人合一,灵气灌顶,万物的天性在此赤裸裸显露。这是一顶以原始岩土为基础,永远被恶魔般的古老雾气扫荡,长期“修炼”,仅受自然力量支配的生命平台。据《山洋指迷》记载:“气者,水之母也;水者,气之子也。有气斯有水,有水斯有气。气无形而难见,水有迹而可求。水来则气来,水合则气止,水抱则气全,水汇则气蓄。水有聚散,而气之聚散因之;水有浅深,而气之厚薄因之,故因水可以验气也。”水气在此酿造出自然界精华——雾,这股神奇的自然力,在巅峰不同的部位繁忙地分配,输送生命的给养,孕育不同的生命体,滋养、筛选、考验、鞭策、润色各类生灵。任何生命体都有可能携带雾的基因,是雾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生命体凭籍自己的天赋幸存,彼此真诚团结,相互关照,共同御寒,是生命的强者。一切都在自生自灭中任性延续……

3

  重返雨水仙殿,我与建国兄会合后,沿原道返程,亲身体会水石戮力塑造山谷地貌的天然魅力。据《水龙经·气机妙运论》记载:“水土震荡,水落土出,遂成山川,是以山川有波浪之势焉。经云:‘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气行则水随,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犹影之随形也。’……夫气,一也,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水其表也,气其里也。表里同运,内外同流,此造化必然之妙用。”山谷是精气的释放口,潜藏在山腹的精气一旦显露出来,则凝结成水,汇水成河,形成一股战无不胜、攻无不破的力量。山谷给清白而矢志归海的浆源河水提供发挥天赋的平台,对河水进行巧妙的调整——分解、撕裂、摆布、约束流动渠道,在涧谷精心调度下,持之以恒地在不同的部位,造就千姿百态的瀑布景致,并顺势将水输往远方——越是险峻的地区,它活得越精彩,越有神气,越有力量!川谷一动一静,一高一低,以柔克刚,以刚制柔,构成一曲永恒的天籁!

  不知不觉,我们终于走出了被雾清心呵护的溪谷,登车回望继续巍屹在雾岚中的秀峰,再度品味雾的神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