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友好太阳之旅骑行乐昌峡追寻吴尚时大师足迹
2023-11-30 下午 04:00   作者:何昆亮   
分享

  中法友好太阳之旅自行车拉力赛要穿越乐昌峡,骑行到坪石的华南研学基地,此举吸引了乐昌坪石当地的骑行爱好者参加。乐昌峡,是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吴尚时先生徒步考察穿越多次的粤北峡谷之一。体验骑行之乐与缅怀历史二者合一是难得的机会。

  吴尚时先生是从法国里昂大学走出的岭南地理大师。吴先生于1929年进入里昂大学学习地理学,师从安德烈·阿利克斯,在里昂进行野外调查,发表《法国里昂金山黄土之变硬》野外调查报告。1932年又师从著名的法国地理学家布朗夏布,得名师真传,回国后在坪石的教学期间,他带领助教曾昭璇、何大章、罗兴华等穿越在岭南各山脉中研学。这种勤于野外调查的学风,便应是师从布朗夏布的研学精神。吴尚时的理论与实践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红色岩系”“珠江三角洲”“乐昌峡”等考察成果颇具世界水准。

  2018年,为庆祝广州与里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0周年,中法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太阳之旅”自行车拉力赛,4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骑手从里昂出发,横跨欧亚大陆,沿丝绸之路穿越10多个国家,骑行1.2万公里抵达广州。

  五年后的金秋,中法太阳之旅重启。

  11月21日,中法太阳之旅2023自行车拉力赛队员们经过4天骑行从广州花都来到乐昌,开始了穿越乐昌峡到坪石研学基地73公里的“历史性穿越”。对于关注了解中山大学地理系教学活动的人来说,这也是追寻吴尚时大师足迹重走乐昌峡的极好的体验,甚至可以说是法国里昂与中国坪石两地深厚历史渊源的进一步延续。

1

图1 中法太阳之旅2023自行车拉力赛在乐城碧桂园拉开帷幕

2

图2 中法骑手飞驰在乐昌峡青山绿水间

  吴尚时先生特别注意山区河谷研究,1940年中山大学搬回坪石期间,吴先生有可能对此作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乐昌峡实为一断层谷,深受地质构造支配。在最近地史时期,由于陆地间歇性上升运动,河流下切与旁蚀交替进行,结果形成高度不等多级侵蚀面或宽谷。乐昌峡本身则处在幼年相貌,乃最近一次陆地上升、河流下切的产物,这是对乐昌峡所在地区地形特点、成因和演化的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乐昌峡》一文,是吴尚时先生峡谷理论之代表作。

  吴尚时先生考察乐昌峡全凭徒步,苦在行中。今天可以边骑行边体验吴先生当年的考察活动,乐在骑中。

3

图3 骑行之乐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追寻吴尚时先生进行科学考察的刻苦精神

  位于粤北乐昌和坪石盆地之间的乐昌峡,为一典型横谷,甚至有成直角之河曲,有的河段走向又不受地质构造影响,形成多种矛盾现象,很早就引起地质学者注意。

  “两侧峭壁拔江而起,耸峙七八百米,千米之高峰距河有不过三公里者,山坡之倾斜往往逾四十五度角,石滩横河,峥嵘江底,罗列如剑戟。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之奔腾。“九泷十八滩”之天险,良非虚语。”(本文加引号的黑体字文字摘自吴尚时《乐昌峡》,下同。)

  而今因为乐昌峡水利枢纽的建成,昔日壮观的“九泷十八滩”已消失在高峡平湖之下。

4

图4 今日乐昌峡新秦村以南风光

5

图5 今日乐昌峡新秦村以北风光

  “打禾塘隔峡北望之九峰水,为乐昌峡中最重要之支流,东侧范以大平仙、三姊妹;西侧范以蔚岭两列高达1000米之山脉,彼此相距约8公里。河谷狭窄,两旁山脉陡立,活现幼年相貌。然而登坡眺望,则上述两列山脉间之地势,多起伏于600米左右,吾人苟能除去九峰水及其短少支流之深谷,则所余地形,当与打禾塘之上段相类似,同为一壮年之阔谷。”

6

图6 “隔峡北望之九峰水,为乐昌峡中最重要之支流”

7

图7 左为武水河,右为武水支流九峰水

  “乐昌峡为联络坪石乐昌两盆地之河谷,粤汉铁路左岸上凿山建筑,工程浩大,惟地质学者则赖是而得一极佳之人工剖面。武水自湘南之临武县来,经坪石火车站东行三公里,过白面石隧道,出红色砂岩盆地,入古生代坚岩地带,河谷聚缩成峡,尤以石英岩区为甚。”

8

图8 “粤汉铁路左岸上凿山建筑,工程浩大,惟地质学者则赖是而得一极佳之人工剖面”

9

图9 “过白面石隧道,出坪石红砂岩盆地,入古生代坚岩地带”

  “忆及曩昔粤汉铁路,南段久停于曲江,北段亦止于株州,自北伐成功后,全国统一,百废待兴,交通事业,亦日呈蓬勃。于1933年,南段轨道达于乐昌,1936年夏,乐株段完成,全部通车,乐昌峡一段,为全线工程最艰巨者,车道紧缘左岸,斩山设轨,遇坚硬之石英岩,或施爆炸,或凿隧道,工程自极困难,而页岩与性质脆弱砂岩之区,护路更不容易,每年雨季,往往山崩,摧毁路轨,阻断交通。”

10

图10 “乐昌峡一段,为全线工程最艰巨者,车道紧缘左岸,斩山设轨”

11

图11 “而页岩与性质脆弱砂岩之区,护路更不容易,每年雨季,往往山崩,摧毁路轨”

12

图12 “河谷狭窄,两旁山脉陡立,活现幼年相貌”

  一路骑行73公里穿越乐昌峡,山地自行车在乐昌峡谷内粤汉铁路路基改建而成的库周公路上飞驰,平路、上下坡路各占一半,费时大半天。遥想当年,吴尚时先生带着他的弟子,徒步穿越乐昌峡,全程是崎岖的山路,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艰辛。

  坪石时期,吴尚时先生带领地理系师生,以南岭野外为课堂,短途考察一周两次,长途考察每月一次。1941—1943年,地理系进行较大规模考察,不下20多次,且多徒步,涉及粤湘桂三省,包括坪石——宜章——郴州粤汉铁路两侧、衡阳附近南岳山地、湘桂间兴安运河(灵渠)、桂林市郊以至阳朔、坪石武水两岸直到临武、坪石和乐昌武水两岸峡谷和高山地区、乐昌东北之蔚岭山地、曲江、乐昌与乳源交界的瑶山地区、乳源——连县公路沿线、曲江(韶关)市郊及边缘山地、曲江盆地及其北部山区等。

  地理系学生外出实习,登山涉水,风餐露宿,冷热无常,食无定时,睡无定所,渴饮山泉,饿买番薯充饥,一天兼程数十里,还背上沉重的仪器和标本,其他系学生难以相比。野外考察专走小路不走大路,无径之处强行,逢山即上,遇水泅渡,虎啸不惊。常投宿沿途伙馆(挑夫旅店)与挑夫同睡,甚至在荒村古庙中栖身过夜。这也是当年考察乐昌峡之情形。

  吴尚时先生将野外考察结果写成的学术论文,粗略统计有:《广东省之地形》《乐昌盘地地理纲要》《乐昌峡》《浈武二河之水文》《世界气候型》《粤北之国防根据地》《县长与地理》《南岳之地形》《坪石红盆地》《粤北侵蚀面及横谷》《粤北红色岩系》;吴尚时先生与何大章、罗来兴合著的论文有:《曲江潦患与预防》《粤北之水力》《北江中下游之水文》。

  只要看看这些论文所述的地名,就知道其得来之不易,对先贤大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穿越了73公里乐昌峡之路,到达坪石——吴尚时先生工作的地方。在中山大学纪念园举行了终点到达仪式,韶关市委统战部、广州市外办、乐昌市委统战部、乐昌市外事局、文广旅体局、坪石镇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并表示祝贺。中法太阳之旅自行车活动创始人弗洛里安·贝利(Florian Bailly)先生一行参观了中大校本部旧址广同会馆研究院、定友图书馆,在小剧院观看了反映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历史的短片《战火书声》。

13

图13  弗洛里安·贝利(Florian Bailly)先生(右三)参观定友图书馆

  弗洛里安·贝利(Florian Bailly)先生向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赠送了吴尚时、叶述武等“坪石先生”在里昂中法大学的学籍档案复制件。

14

图14  弗洛里安·贝利(Florian Bailly)先生在定友图书馆里高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15

图15  穿越乐昌峡的太阳之旅车手与乐城、坪石本地车手在小剧院前合影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