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南岭这些古道,可不止送过荔枝(二)
2024-05-23 下午 03: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岭探秘”   
分享

  除了久负盛名的西京古道,岭南国家公园(拟设)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道古村,往下看,一起用脚丈量南岭历史。

 

  01千年网红花路——梅关古道

  南岭众多古道中响当当的必是梅关古道,作为“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一到冬季,这里便是花花花花花花人人人人人花花花花花花!古道边梅花开得漫天遍野,古道中人来人往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

1

  连苏轼都曾登梅岭赏梅赋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细雨熟黄梅。

2

  而梅关古道绝不只有美!岭南沟通中原的咽喉要道,更串起了那段烽火岁月里专属梅关和古道的红色记忆。

  梅关在梅岭岭头,北距大余县城10千米,南距南雄市区25千米。梅关古道现存典型路段是以梅关为中心的南北约4千米的路段。

  这条翻越大庾岭的由广东南雄市到江西大余县的古道,始于秦代在横浦关(一说即今梅关)修筑的“新道”。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重修了“岭东废路,人苦峻极”的梅岭古道。

3 

  新修古道“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大刀阔斧地凿开长20丈、高10丈的大山坳花岗岩石,把路面扩宽为2-3米,并整齐地铺上鹅卵石和花岗岩碎石。古道从梅岭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大余,南连广东南雄,长30多千米,像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古道跨越的梅岭,因秦汉之交番军将领梅鋗驻兵岭下,故得名。

4

  但唐代以后因“上多红梅”,改以梅花为名;宋代淳熙年间(1174-1189年)知军管锐多植梅,以实其名;以后各代至今,多次种梅,使得沿路遍开梅花,成一方盛景。

5

  梅岭古道是在唐宋及其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基本完成的大背景下,沟通先进的长江流域(扬州)和珠江流域(广州)的主要大动脉,因此它的使用频率颇高,历代政府也不得不多次修缮,使它保持完好,以便发挥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02乌迳古道水路陆路通

  乌迳古道是南雄通往江西的另一条重要古道。古道全程近200千米,包括水陆三段:由南雄市区浈江河码头溯昌水而上约65千米可抵乌迳新田。乌迳古道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甚至早于唐代的梅岭古道。

6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乌迳古道路旁的牙行、商铺林立,依旧繁华,成为粤盐北运的重要通道。明嘉靖年间,新田、乌迳沿河有盐店、牙行210间,来往乌迳与南大坊的牛车每天约100辆,往来于南雄与新田、乌迳的木帆船约500艘。清代出现“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的盛况。

  1933 年,县城到新田的民船达250艘。乌迳为当时粤北第一大墟市。享有“西晋第一村”美誉的新田村建于西晋建兴三年(315年),是古道上最重要的中转站。新田码头泊位宽12米,直通新田圩河边街各商行。

7

  1970 年后码头被弃用。如今村中保留有晋代古井、唐代石鼓、明代祠堂、清代民居,还有千年古树等,又有明清以来的40多座祠堂、照壁、书院、堡寨等。2021 年2月至3月又发现了明清时期的新田墟大门遗迹和古道遗迹。

 

  03来乐宜古道,还能看古村

  乐宜古道于东汉时期开通,是北宋时期广东与中原地区交通的干道之一。古道自乐昌市北行达湖南宜章县,接郴(郴州)宜(宜章)古道。古道在乐昌市境内有100余里,为商贾、行军之道。

8

  现古道遗迹尚存七段,乐宜古道沿途有不少古亭、古庙、古桥、古村和其他文化遗存,最著名的古村是乐昌市黄圃镇应山村、庆云镇户昌山古村。

9

  应山村村前的古道上,右边有大官古桥、三峰古亭,左边有水口庙、凤翼亭、玉环大石桥,村后存有凤山书院遗址。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的玉环大石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村有清代民居近百栋,大部分雕梁画栋,独具风格。祠堂三栋,以富禧祠堂最具标志性。

10

  户昌山古村始建于800多年前,有观音阁书院、云从书院、龙门弟私塾、华峰书室四所书院蒙馆,以此培养李姓后裔,谋取功名。至今村前大坪上仍有几十对“旗杆石”,它们是当年考科举、博功名的见证。村中成片的清代民居有50多栋,祠堂、雕梁、壁画、牌匾随处可见。

  

  04古代粤湘要道在城口

  城口古道位于仁化县城北38千米处的城口镇,俗称“古秦城”,据载是任嚣筑“任嚣城”时所开辟,是古代粤湘之间的重要通道。

11

  古道由城口向北,过三江口,通向湖南汝城县井坡、大坪。1982年城口古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口古道现仅存15千米,城口-峃山段保存较好,长度近2千米。路面宽约2.5米,用花岗岩、麻石条或河卵石砌成,也有路段用山石砌成。存留遗迹主要有古秦城遗址和广东关两处。

  现古代城墙已毁,清代重修的西门城楼尚好,西门城楼有前后两门与古道相连。城内街道宽约 5 米,城门用灰色石条筑成。广东关位于城口镇北 2 千米处的大坳头,现残存北面城门。城口镇作为古道要冲,保留了不少古桥,有七星桥、恩村桥、上寨传盛桥、石庙桥、狮子潭桥、温泉拱桥、东罗大石下罗洞桥、狐狸坳老拱桥、响杨桥等。

  茂密的树林、悠长的小路、厚重的石阶……古道,作为交通要道的功能已然成为历史,然而古道所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却是一笔璀璨的文化遗产。

12

  “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南岭的古驿道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是南北文化交流汇聚中心,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古生物、古地理、人类迁徙等方面具有重要保护意义。

  古道之行,始于足下。走出繁华的都市,走出狭小的生活圈,背上一个旅行包,带上一柄登山杖,也来走一走这些古道,细品古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精神,对话古今,滋养内心,出发吧!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南岭探秘”,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