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粤古驿道沿线有众多文化特色村落,有的崇文,有的重武。而在广州花都区炭步镇,有一座名因文化昌盛而得名,又以武术高强而闻名的古村落,这就是位于广州花都的藏书院村,今天驿道君就带你到这座有趣的古村走走吧。

藏书院村
藏书院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邻近佛山三水。村民多姓谭,谭姓先人于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高明,再迁到广州郊区沙龙,到了明末再从沙龙分支而来,立村至今约400年。古村名原为藏寿庄,据村中老人介绍,藏者,因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隐其形也;寿者,地久天长也。
那么为什么会改成现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名字呢。原来在立村之初,村中长者就非常重视教育,村中读书人非常多。后来在一次乡试考中,该村多名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同时考上了贡生,当地官员为奖励该村,特送牌匾,赐名“藏书院”,从此该村就以此为名。

村中的洪圣古庙
藏书院村坐西南朝东北,前低后高,建筑占地约4.3万平方米。村面平直,村面左右长约220米,前面地坪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塘外是广袤的农田,自然环境优美。村后是遍种防护竹篱的小山。村头村尾各有炮楼1座,立村布局已考虑其防御功能。

古村建筑上的木雕仍然保存完整
该村现还保存了大批完整的古建筑,总数约70座,充分体现了岭南古村落的布局特色,弥漫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其大多建成于清代,也有部分建筑遗留明代风格。村面的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主要为祠堂和书舍。除祠堂、书舍外,其余的古建筑多为三间两廊式民宅,大多为红砂岩石脚。每列建筑间多有巷里相隔。现存古巷道11条,大多由石头铺砌,侧砌排水沟,大部分巷里还设有水井。现在,大多数建筑还在使用。

村中的武馆仍能看到村民练习拳术的身影
如此重视教育的古村又为什么会因为武术而闻名呢?据说在清朝中期的时候,传村民谭让曾向同是花都人的洪拳创始人洪熙官学习洪拳。谭让习得武功后回家向家中子弟传授,洪拳逐渐在谭氏子弟中传习,并逐步在藏书院村形成了爱好习武的风气。因此洪拳的练功套路及其精髓能较原始地、完整地在此村中得以流传,如今洪拳在藏书院村中已经传到第九代,据说村中的中老年人几乎个个都会武功。时至今日,在村中仍能看到村民练习拳术的身影。
交通小贴士:
广州绕城高速——S267线——汤边大道——S118线——藏书院村
(注: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