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研究中心成果展示(3):草侵古道沧桑在——从化溉峒古道
2018-02-13 下午 03:00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   
分享

       广州市从化区地处广州东北部,位于珠三角向粤北山区延伸的过渡地带,境内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从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纵横分布的河流水系,在历史上形成了陆路驿道与水路驿道。其中,在从化区的温泉镇溉洞新田村高围社,现今仍保留有一处陆路古驿道,称作“溉峒古道”,该古道包括一条长几公里的古道石板路、一段石板桥和一座茶亭。

古道1

溉峒古道现貌

       溉峒古道相传修筑于元朝末年,后毁,于清初由溉峒(现新田村和龙新村合称)的乡民自发重修而成,是当时乡民与外界往来联系的重要通道。溉峒古道长约4公里,宽约2米,部分路段采用沿途石山上的红褐色石块以及沿古道小溪里的黄蜡石铺砌而成,坚固耐用。除石板路之外的其余路段均为黄土路。溉峒古道的道路曲折漫回,山野峰回路转,丛山层林叠翠,溪泉萦回石鸣。特别是其中的一险要处,道宽仅有1米,有“跌死马”之称。

2

溉峒石桥旁的指路石碑

       在溉峒古道线路上建有石桥一座,为三孔石梁平桥,长约18米,宽约1米,由9块花岗岩石板拼砌而成,桥墩部分以红砂岩石垒筑,石墩迎水面砌成分水尖状。溉峒石头的桥头竖有一块指路石碑,上面阴刻有“左通街口,右通山下”。该桥曾于1993年进行过修复。

3

溉峒古道远安茶亭

       在溉峒古道的中段,立有一座茶亭,叫做远安茶亭。茶亭始建于明朝初年,由当地乡绅关龙飞组织乡民修筑而成,过去在溉峒古道上来往县城的乡民多在该亭歇息。茶亭在清代曾遭毁坏,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建,其面阔三间,总宽约12米,进深两间,约6米,占地约72平方米,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茶亭建筑屋顶铺素瓦,亭前设一拱门廊,拱券由砖砌筑,拱上饰有灰塑。

4

远安茶亭前廊拱门

       在茶亭前廊拱门两侧,绘有当地文人苏展雄、陈国隆撰写的一幅对联:“远水有情留雅客,安身无意会良朋”,暗合“远安”之意。值得留意的是,在茶亭明间的后墙上绘有一幅丹青国画风格的壁画:“广九铁路图”。广九铁路是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九龙工商界人士提议筹建。至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与中英公司签订《广九铁路借贷合同》,同年7月,广九铁路(华段)广州——深圳段动工兴建,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铁路建成。在过去的年代,广九铁路的信息能传到这样偏僻的山间茶亭,实属不易。而如今,当地的人们往返县城早已不再经此旧路,曾经满是熙攘热闹景象的古道、茶亭已然破败凋零,荒凉不堪。只剩下草侵古道,道尽沧桑。

5

远安茶亭墙上壁画:广九铁路图

 

       参考文献:

       《人文广州》、《广东文史资料精编》、《文史纵横》、《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