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征文作品展示十一:通平驿道觅芳踪
2018-04-27 上午 09:31   作者:吕珠满   
分享

  在粤东海丰莲花山崇山峻岭中,一条平滑的鹅卵石古道,穿过翠绿的竹林,跨越幽深的溪涧,蜿蜒在秋草遍野的山坡上。这样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总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遐想起来:明清时期,海丰县有两条主要的驿道连通着惠东县。一条是梅陇镇经过羊蹄岭到赤石镇,渡凤河到惠东县;另一条是通平驿道,从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新寮公铺,翻越莲花山,逶迤到达惠东县布心墟。 

  通平驿道拥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是衔接海丰县与惠东县之间最近的捷径。昔日,行路难,山谷阻挡,溪流咆哮,驿道两旁的树叶上缀满雨露,每逢商贩们摩肩擦过时,纷纷掉落在他们的衫裤上,浑身都濡湿了。如果遭遇滂沱豪雨的恶劣天气,山洪暴发,商贩们更为担惊受怕,生命堪忧。民国时期,陈炯明都督曾经在陆军参谋翁式亮的保护下,骑着高头大马,现身在通平驿道上,多趟往返于惠东县与海丰县。这次,我们探寻着人家的芳迹,从莲花山观音台步行到湘子桥,虽然仅有六公里的体验,但呼吸到如洗的空气,感受大美如斯的通平驿道。

  自从明代的碣石卫设立以来,军屯点在海陆丰大地上星罗棋布。莲花山脉北面的归善(今惠东县)、紫金等地的百姓,经过通平驿道,纷纷南下,涌入海丰县境内。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海丰富绅林葵利出资修桥,建造新寮通安桥、云平岭下通平桥、分水山坳往北的公铺桥和湘子桥。所有这些桥梁都是平板桥,桥墩是用水泥钢筋灌注而成,保持着古道的畅通。我们思绪纷飞,揣测起来:当时,修路建桥的富绅,遇到坑谷就架桥,自始至终让古驿道变得坦荡如砥,毫无障碍,或许便美其名曰:“通平驿道”。

  桥通路通,财也通。贩子们挑着海丰盛产的鱼盐担子,星夜兼程,走在通平驿道上,源源不竭地送往惠东县,转运到惠州等地,弥补山区百姓们的生活需求。贩子们打响算盘,又从惠东县多祝墟、布心墟购买本地杉木等山货,肩扛背驮,赤脚踩着鹅卵石,顶多穿着草鞋,在通平驿道上跋涉二十几公里,夜以继日,朝着海丰县城进发。在通平驿道的路旁,客舍的残垣断壁宛在,掩映在树藤芒草里的遗址,仿佛诉说着沧桑岁月里演绎的故事。

  夜幕漆黑的时候,商贩们掏出几个铜钱,歇脚在客舍里,换来一餐温饱、一宿睡眠,免除风餐露宿之苦,直抵心灵的慰藉。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得到:第二天,贩子走卒们养精蓄锐之后,迎着绚丽的朝霞,重新赶路。古代的通平驿道,硬是把惠东县的山货连通到海丰,把海丰县的鱼盐输送到惠东,甚至惠州市等更远的地方,起到货物交换、互通有无、保持商贸的平衡。此乃通平驿道给我们另一番的启示!尽管如此,通平驿道却沉默无言,以一位见证者的姿态,铭记着贩夫走卒、樵夫商客的匆匆足迹,并且珍藏着一切。 

  天空作美,今天上午恰好阴凉。在巍峨群山中蜿蜒的通平驿道,在茂林翠竹中伸展着……我们时而踩在铺满枯黄竹叶的驿道上,时而踩在铺满白色茶花的路面上,时而跟枯藤老树擦身而过,时而在悬崖陡壁间小心翼翼。忽然,一群色彩各异的小鸟掠过树林,翩翩飞翔,在目光所及的丛林里降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徒步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路程(即两公里多)时,一座桥梁出现在眼前,两边的桥墩伸出一截桥面,有十来米的空间豁然断裂,始终无法愈合,迄今成为名副其实的断桥,亦成为谜团。断桥下面的坑沟里,清澈的流水哗啦啦地响个不停,清脆悦耳,撒着欢儿流淌下去……我们溯源而上,一条鹅卵石铺成的驿道,在绿荫丛里迂回曲折,兜兜转转,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进……

  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通平驿道最平坦最美丽的风景,就出现在观音台去湘子桥路上!一座座绵延起伏的莲花山峰,到处弥漫着翠色。在距离湘子桥三四百米处,我们发现一湾山溪,水流潺潺,清冽得一尘不染,河床上的石头和倏忽来往的小鱼都清晰可见;连灰蒙天空和翠绿树木都倒映进去,在水流中轻轻摇荡,荡起多彩的变幻。通平古道上的绮丽景色,是那么摄人魂魄,可谓是海丰版的“美丽九寨沟”!

  一番啧啧称赞之后,我们选择驻足留步,垒石燃火,煮沸清澈的山溪水,舀起泡咸茶,早已让人们垂涎欲滴。更何况,莲花山的东道主盛情难却,捧着六碗咸茶,光脚踩着湿滑的卵石,涉水送过来。顿时,我们五六个“胆小鬼”, 喝着溪水泡出香甜的咸茶,喝着家乡的味道,无限的温暖和感激都涌上心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平日里,生活在嘈杂喧闹的人群里,我们难以呼吸到这样清新的空气,难以享受到这样幽静的氛围,难以有筋疲力竭的美好体验。当天下午两点钟,我们意犹未尽,漫步在通平驿道上,返身启程,顺手拎走泡咸茶产生的两袋垃圾。忽然,一阵风吹来,草木随着弯腰点头,似乎热情地为我们鼓掌,似乎传递出我们的兴奋心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