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乐昌:这座千年古城里的文化魅力,等你来品味
2020-05-28 上午 12:55   作者:乐昌市委宣传部 谢贤峰   
分享

  千年的岁月,灵秀的水土,独特的人文,世代的传承,营造出乐昌浓郁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乐昌深厚的文化底蕴。放眼乐昌的山水田园间,既有山歌的悠扬清亮,也有狮舞的灵动活泼,还有纸马的喜庆欢快……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既向人们展示出乐昌文化的良好形象,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乐昌风情。

图片1.jpg

 

  乐昌花鼓戏

  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轻松明快的节奏,戏中既有古老的传说,也演绎着身边的故事,这就是乐昌花鼓戏最典型的特征。这种在乐昌民间传唱了近三百年的戏曲,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图片2.jpg

  乐昌花鼓戏用戏曲的形式给人们讲故事,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搬上舞台,《乐昌公主》、《张春打楼》、《朱买臣卖柴》……故事因戏曲而变得家喻户晓,戏曲因故事而变得经典动人,经过历代花鼓戏人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的乐昌花鼓戏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乐昌文化名片。

图片3.jpg 

 

  九峰山歌

  巍巍九峰山上,不仅有远近闻名的水果和花海,也飘荡着悠扬清亮的九峰山歌。勤劳而又淳朴的九峰人民,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动听的山歌里包含着九峰人民的淳朴和真诚。

 图片4.jpg

  九峰山歌现有“刘莎妹”调、“过山帮”调、“下南京”调、“九峰山歌”调和“牛尾村山歌”调等多种曲调,这些曲调各有特点,适合特定的场合或者人群吟唱。勤劳智慧的九峰人民根据丰富的曲调,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千百首歌词,唱出自己的家乡情怀、生活感悟和美好爱情……

 图片5.jpg

 

  三溪青蛙狮

  三溪青蛙狮,是乐昌特色拟兽舞蹈,青蛙狮既有南狮之威武庄严的气质,又有青蛙之灵动活泼的性格,集勇敢、驱魔辟邪、平安吉祥等民俗色彩于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乐昌民俗文化。青蛙狮的憨态可爱、佛与猴的幽默风趣在演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为大家上演一出佛、猴、狮奇遇的故事。

 图片6.jpg

  青蛙狮盛行于乐昌三溪、秀水等地,逢年过节或者其他喜庆的日子,当地都喜欢组织民间艺人舞青蛙狮。过去,三溪青蛙狮在物质匮乏、文化活动缺少的年代中,给人们带来了喜庆欢乐;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溪青蛙狮也成为乐昌的一个文化符号,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成为乐昌人心中的家乡情怀。

图片7.jpg

 

  乐昌渔鼓

  这种说唱表演早在清中叶就开始在坪石等地流行开来,以渔鼓筒、花杯、碟等为表演道具。方便的表演道具让表演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当数走唱、坐唱、表演唱,风格独特的表演方式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图片8.jpg

图片9.jpg

  乐昌渔鼓以当地所流行的民间小调为曲调,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剧目,充分展示了乐昌悠然有趣的生活风情和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乐昌渔鼓说唱不断融入现代元素,曲目也不断丰富,乐昌渔鼓的发展迎来良好局面。

图片10.jpg

 

  五山纸马

  这是唐朝皇帝钦点状元时用于娱乐和庆祝的歌舞,这是抗战时期激发广大人民抗日热情的表演,这是新春佳节人们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活动,这就是五山特色传统活动——纸马舞。

图片11.jpg

  精巧的纸马制作工艺、十多人的表演阵容、喜庆欢快的表演场面,这是许多人对五山纸马的第一印象,如今每逢新春佳节或者其他喜庆节日,民间艺人们依然会装扮成马童、骑手、仙女(挑花篮)、花棍等角色,在广场、街巷中根据各自角色的特点载歌载舞,演员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构成了节日里最欢乐的一面。

图片12.jpg

 

  香火龙

  稻草扎成的龙,既有龙的祥瑞象征和尊贵气质,又充满了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更贴近乡村田野,更加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春节期间特别是元宵节晚上,在乐昌乡村里,村里的长辈总是喜欢组织起青壮年在村子里的晒谷场、祠堂前等地舞起本村制作的香火龙,以庆贺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图片13.jpg

  震撼的锣鼓声在村子里回荡,插满香火的龙在夜幕下光彩夺目、上下飞腾,旁边围满了本村的、外村的乡亲,大家都在舞动的香火龙中找到节日的欢乐。小朋友们看着香火龙的翻飞也跟着蹦蹦跳跳,大人们则在这精彩的香火龙表演中找到儿时的情怀,也在震撼的锣鼓声中找到奋斗的力量。

图片14.jpg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乐昌文化历久弥新,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在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乐昌文化在国家、省市的舞台上不断大放光彩,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进了人们对家乡的了解,提升了大家对家乡的文化自信,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