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赴英德开展古驿道考察与调研
2020-10-19 下午 04:20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   
分享

  为更好地做好古道学项目研究,根据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委托《南粤古驿道古道学基础理论课题研究》子项目《基于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活化利用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负责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一行,于10月16日至18日前往英德进行古驿道文化的考察和调研,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志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高云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艺术学院系主任、教授白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艺术学院教授杜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办公室主任曾国华等。

1

图为古道学专题座谈会。

  10月17日,专家组一行首先来到位于连江口镇和黎溪镇的英德古驿道(连江口—黎溪段),该段古驿道自连江口镇浈阳坊起经连樟村、白坟村至黎溪镇恒昌村吴光亮故居,全长约56公里。专家组对古驿道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与黎溪镇镇长赖优学、副镇长陆光锦等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特别就乡村振兴和南粤古驿道文化活化的关系,古驿道文化产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

3

4

5

图为遗存完好的英阳古驿道新民段。

6

图为英阳(英德—阳山)古驿道新民段的马蹄印。

  10月18日,专家组重点考察了位于英德市黄花镇新民村辖区的英阳(英德—阳山)古驿道新民段。该段古驿道为石阶道,保留完整,有的石块还保留着当年马蹄反复践踏留下的明显痕迹,该段古驿道尚处于“原生态”状态,据专家初步分析,英阳古道(暂名)起于阳山县的水口镇,终于英德市的浛洸镇,是秦汉古道和西京古道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古代英西联通英中、英东的唯一通道。据英德文史专家、黄花镇副书记李阳海介绍,这条英阳古道从阳山经岩背再到浛洸,大约有七八十公里,在黄花镇境内就有四五十公里,且大部分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是研究古驿道文化难得的素材,也是作为主打生态旅游的黄花镇很好的旅游元素,非常值得保护、活化和利用。据李书记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曾在黄花镇旁边的九龙镇驻军,后撤走经过黄花镇时听说村子有瘟疫未敢在此地逗留,直接步行到浛洸,走的就是这一条古道。他还说,宋代含光县尉米芾痴石、善画,极有可能跟这条英阳古道有关联,因为从浛洸骑马到黄花路途不算远,更主要的是黄花的峰林景致绝对一流,是入画最好的素材。

7

8

9

图为专家组在英阳古驿道上现场交流。

  专家组除了实地考察了英阳古道(新民段)之外,还就古道的保护开发等话题召开座谈会,英德文史专家李阳海还向我们介绍了英阳古道(新民段)附近的古建筑:黄花古老建筑的代表作“彭家祠”、永丰古桥和永丰古庙等。黄花镇黄花中学副校长叶健锋、黄花镇新民村委员黄仕海等一起探讨英阳古道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活化模式等,并表示充满信心。

10

11

图为黄花古老建筑的代表作“彭家祠”。

12

图为永丰古桥。(网络图片)

13

  专家组一行在英德市还专门走访了英德文史专家、英德市政协副主席林超富和英德文史专家、英德市文广新局局长肖贞响等,对英德古驿道的分布和保护活化现状作了深入的调研,对下一步开展英德市古驿道文化研究开阔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