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赤子:新四军的左翼诗人
2020-11-07 下午 01:45   作者:张雁   
分享

  按语: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2020年度最后一站即将在汕头市南澳岛以北(南澳岛总兵府内)深澳镇举行,这里是陈子谷的家乡,距离陈子谷出生地旧居遗址仅15公里。寻找左翼诗人、革命英杰陈子谷,将进入公众的视野,带领大家重温华侨参与抗战之壮举,缅怀在新四军中左翼文化人陈子谷、戴平万、许幸之、蒲风等,以血书写的诗篇。以下为张雁创作的《一首悲伤的史诗》,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左翼先烈陈子谷先生不凡的革命人生。

 

一首悲伤的史诗

张雁

  陈子谷同志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早期的团员。因为他是华侨,从遥远的泰国回国来参加革命,又是日本的留学生,诗人,文质彬彬,有学者的风度,所以在众多的团员中很惹人注目。再加听说他家里非常有钱,他是撇开“万贯家财”来穿草鞋的,他身上更有神秘色彩。

  其实他从小就是“苦命”。他的身世很像一部传奇小说。

  他于1916年1月出生在汕头对海的南澳岛上一个贫苦盐民的家里,四岁时,父母把他卖给澄海县一位侨商的眷属陈老太太做孙子,养祖父陈峥嵘很富有,在泰国做药材和金箔的生意,另娶了一个泰国女子,生有两个儿子,陈子谷才六岁,陈老太太去世了。养祖父看他聪明,把他接到泰国,送进私垫读中国古文。他学习勤奋,写得一手好字。稍稍长大,养祖父又叫他跟帐房先生学记帐、打算盘,看来他的将来肯定是富商家庭能干的一员了。

  但是富家偏多苦恼事。他的泰籍养祖母给他白眼,他的两个外籍叔叔给他拳头。这培养了他对豪富之家的憎恶和叛逆的精神。他向往独立、自强、正义的人生。他爱读祖国的历史,钦慕历代的民族英雄,特别对于岳飞的浩然正气、精忠报国更引为自己的楷模。此时,国内大革命时代“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精神正影响着许多华侨青年,广东省当时是真理与新知识的荟萃之地,少年陈子谷深受吸引。他当然不知道政局的变化,刚满十二岁就独自偷偷地跑回了祖国,要上洋学堂读书,后来养祖父也答应了供给他一定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在汕头和香港读完初中,又去南京上了高中,十七岁便进了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他在进步学生的影响下和经济理论的学习中,逐渐懂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始向往共产主义。他积极参加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并参加了共青团。此后不久,因安葬养祖母他回到泰国。1934年,征得养祖父的同意,他去日木留学(以只准读商科或医科为条件)。他刚到日本就结识许多进步青年,决心和他们一起参加左联活动,积极寻找革命真理。

  他酷爱新诗,很快担任了左联机关刊物《东流》诗歌栏的编辑,笔名子鹆,这就是陈子谷之名的由来。以后他又和蒲风、林林、雷石榆、林蒂等组织“诗歌座谈会”,出版《诗歌》杂志。他还和魏克虎、陈辛仁(辛人)、任白戈合租了一座小楼,取名“三闲庄”,作为东京左联活动的场所和“杂文社”办公的地址。和他一起参加左联活动的还有王阑西、林焕平、丘东平、林为梁等。

1

《东流》文学月刊,东京左联机关刊,林焕平、陈达人主编。主要发表外国文学理论和东京左联作家的创作,鲁迅、郭沫若也在此发表作品。

  陈子谷的晶莹的诗句和流畅的韵律,表达了劳苦大众的阶级苦难,吹起了革命斗争的号角。他虽已是富商的后代,但没有忘记他出身的那个渔村和贫穷的家庭,在《诗歌月报》上发表了《捕鱼》一诗:“沙滩扶着我们的小屋,稻草盖住泥墙。木棚上撑着我们的鱼网,地面涂个腥秽一片;”“生命在浪头跳跃,象鱼网里的鱼那样凄凉!”他的诗集《宇宙之歌》中充满了激情的诗行:“我们的生命比狗还不如,生活是一片深渊。”“我们住在黑暗的牢里,毒刑在等待我们。我遥见斗争中藏着活泼的生命,勇敢、真诚,谁也准不得谁懦怯,口供写在我们挣扎的脸上。”他还写道:“我空对黑暗的现状愤怒,我晓得这是万分的错了,我该拿起铁枪或锄头,代替这仅是痛哭、惨号的笔墨!”可以看出,这时的子谷,已立下了为劳苦大众谋解放和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志向。

  当时郭沫若同志住在东京,积极支持左联的工作。《宇宙之歌》出版时,郭沫若同志曾在《质文》(杂文)上著文推荐;并写信给子谷说:“你有真挚的情绪,洗练的辞藻,明白的认识。“《口供写在我们挣扎的脸上!!!》是一粒盐——这便是结晶。单只这一句便是一首好诗”。“祝你努力,在你的诗的热情横溢的时候请多写诗。”

2

《杂文》月刊从1935年12月15日第4号起改名《质文》,发表郭沫若、任白戈、邢桐华、史征军、鲜鱼羊(俞竹舟)等左联作家的评论、杂文和外国文学介绍。

 

论诗人

  原来诗人的伟大

  不单在于真正豪放的诗章!

  他有一颗大胆和赤热

  为现实

  为真理

  奋斗

  牺牲的胆量!……

  原来诗人的伟大

  他有真正的

  永久的

  不灭的人性

  有舍身十字架的精神。

  爱和恨

  真和美

  有毁灭个人肉体的决心。

  为着自由的大地,

  他不惟用笔来写,

  还要用血去涂。

  他自身的事迹就是一幅雄伟的国画!

  他一生的行为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

  编者按语:这是一首对革命诗人的赞歌,同时也是陈子谷自己心迹的表达。他勉励自己要有为了真理而毁灭个人肉体的决心。作为一位革命的诗人,为着大地的自由,要用血去涂抹,创作出雄伟的画和悲壮的诗。只有这样的诗人,才是真正伟大的诗人。1934年他东渡日本求学,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诗集《宇宙之歌》,抨击黑暗的旧社会,受到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称赞。郭沫若在给他的信中说:“尔有真挚的情绪,洗练的辞藻,明白的认识。尔所所得‘希望诗歌能像音乐一样给大众朗诵’,这也是我所抱的一种希望。……我希望你忠于自己的希望。”对于写诗,陈子谷总感到不足以动摇旧社会的根基,他说:“我徒对黑暗的现状愤怒,我晓得这万分的错了,我应当拿起铁枪与锄头,代替这仅是痛苦、惨号的笔墨。”于是,他决心要投入血与火的现实斗争中去,于1936年从日本再度回到祖国参加了抗日。

摘自《红色之旅:上饶集中营》第六章 诗文荟萃

 

  1935年秋,子谷被日本警察当局驱逐出境。他从东京回到香港,在共产党员宣侠父的指导下,参加了南方抗日救亡统一战线的活动。1936年6月“两广事变”时,他在雷州半岛参加反蒋抗日军队的组建工作。“两广事变”失败后,他又回到北平,不久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0月到了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2月,他从延安来到新四军军部南昌,被分配到军战地服务团工作,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在服务团,许多同志欣赏他的《字宙之歌》诗集,把那些隽秀的诗句抄在本子上,记在心上。爱好诗歌的同志常向他请教,和他共同研讨;一些诗歌的初学者在他的帮助下,更是受益不浅。

3

抗战期间,数以千计的华侨青年回国报考军校,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图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7期26总队第8队旅泰华侨生毕业纪念照。

4

1938年春,回国参加新四军的部分华侨青年在皖南合影。

5

1938年从泰国一起回国的几位同志在延安合影。

6

由著名剧作家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的《告别南洋》,这首歌曾为许多华侨青年广为传唱并深深地激动过他们的心(此照拍自当年一位华侨机工的日记本)。据统计,战时回国参军参战的华侨仅粤籍侨胞即有4万人。

  他在服务团时也不过二十二岁,比一般年轻的团员大不了几岁,但他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较高,又见多识广,对日本军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看得比大家深透,他在服务团接受党的教育也就比大家深刻,无形中就成了大家的老大哥。同志们特别爱听他联系实际讲人生的哲理、斗争的艺术,讲在日本左联的活动。他不是喜欢吹嘘的人,沉默思索的时候多,但看到同志们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睛,他总是禁不住自己的激情,也就向大家倾吐些心头的感想。他是诗人,言简意赅,却充满真情,所以有时虽是片言只语,也给人启发和激励。同志们喜欢接近他,他也喜欢接近同志们,把自已完全溶入服务团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之中。

  他还是服务团的休育活动分子,是军部篮球队的选手。这篮球队的队员大都是各单位的华侨,球艺相当高,常和国民党友军的代表队比赛。这样,子谷和团里的一些体育爱好者把服务团的生活搞得更加丰富多采。当他参加体育活动时,学者的风度就变化成热情外露生动活泼的气质,使同志们更加喜爱他。

7

“七七”事变后,菲律宾华侨青年成立抗战服务团,1938年秋回国服务。图为服务团在广西水口战地服务。

  服务团是能够培养人才的。子谷不久调到敌军工作战线,他带着战士们喊日语口号,亲自教育日军战俘,工作同样是非常活跃,而又有思想深度。他在战斗的间隙,写过不少抒发革命激情的诗作,如《茅山下》,他在诗中写道:“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前面的朝霞;谁要自由,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茶花开满在山头,枫叶红遍了原野;别嗟叹道路的崎岖,我们战斗在茅山下。”这首诗,流传到服务团,大家看了很受感染,激励着团员热切地期望早日到前线投入战斗。后来在苏北反扫荡中以身殉国的著名作家丘东平同志,把这首诗作为他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茅山下》的主题诗。1939年,他由于战斗中表现勇敢、工作成绩显著被发展入党。1940年他被提升为军政治部敌工部科长。

  1940年初,他在泰国的养祖父去世,叔叔来信要他回泰国分遗产。他想自己已投身革命,还要这些遗产何用,不愿回泰国。但组织上比他看得全面;当时我新四军经费困难,国民党已很久不发给我军应得的军饷,叶挺军长要他回泰国领取遗产,并以军长秘书的身份向泰国各界为新四军募捐筹款。他回泰国去了。

8

《南洋商报》记者张楚琨(右)采访新四军叶挺军长。

  在泰国他怀着对祖国、对新四军的热爱,到处宣传新四军在敌后浴血抗日的壮烈事迹,召唤华侨捐款抗日,共募到6万多银元,连同分到遗产20万银元,全部献给了新四军。这笔巨款不仅解决了新四军全军两个月的粮饷,还解决了这一年的棉衣。而子谷自己仍然每月拿三元的津贴,过着同部队一样俭朴的生活。叶挺军长在《抗敌报》载文表扬他是“一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爱国赤子”。

9

泰国归侨诗人陈子谷参加新四军后将自己分得的遗产20万元和从泰国华侨中募到的6万元献给部队。这笔钱按当时标准计算,可以解决新四军2个月的粮饷及当年的寒衣。为此,叶挺军长称赞他“富贵于我如浮云”。

10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爱国侨领蚁光炎积极带领泰国华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图为蚁光炎(前排左五)陪同黄兴夫人(前排左四)到泰国各地宣传抗日。

  然而斗争远未结束,“毒刑在等待我们”成为他自己的谶语,而“勇敢、真诚”的陈子谷在任何“毒刑”面前真不愧是拿出“真正的言行”的英雄,令人肃然起敬。

  他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关进上饶集中营,开始他在七峰岩监狱和王传馥同志组织起党支部;后来他被移往关押叶军长的李村监狱,隔着高墙听到叶挺的怒吼,叶挺移走后,陈子谷等人搬进他住过的屋子,看到叶挺在墙上强烈感人的题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一时激愤不已,如积压已久的地下溶液喷涌而出,拿过叶军长原用过的毛笔在墙上题了一首《西江月》:“皖南我军有限,四周强敌重重,三春事业正东风,万里江山雾浓。敌区哀鸿在念,丕岭血色膝胧,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囚人恨重。”以后又移至石底监狱,他又和李子芳、黄诚等同志组成了党支部,并用三个月时间在废纸上悄悄地写下了以皖南事变为题材的《千古奇冤》三幕歌剧,长达2000多行,歌颂新四军被俘干部在狱中的斗争。剧中人物有叛徒、狱卒、牛头、马面。对话唱词,仿照莎士比亚悲剧的语言,哀壮动人。这个歌剧凝结了他的心血,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珍品。写成几天后,他托一位越狱逃跑的难友带出,请转至上海出版,可惜难友在艰险的途中丢失,未能带到上海问世。他被转押到周田村“特别训练班”后,被罚苦工、毒打,由于子谷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特务诬蔑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无耻澜言,被打得死去活来,用粪筐抬送到号称“狱中之狱”的茅家岭监狱的重禁闭室。他和茅家岭监狱关押的20几位同志一起策划暴动越狱,他被选为组织指挥暴动的暴动委员会五委员之一,终于在1942年5月25日夺取了敌人枪枝,越狱成功。他们转辗武夷山,备尝饥寒艰苦。子谷又流浪一年,行程几千里到达上海,终于找到党组织,陈毅军长得悉,立即指示护送他回到军部。

 

西江月·囚人恨重

皖南我军有限,四周强敌重重。

三春事业正东风,万里江山雾浓。

敌区哀鸿正念,丕岭血色朦胧。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囚人恨重!

于上饶集中营狱中

  编者按语:这是陈子谷在监狱墙壁上挥毫写下的一首《西江月》,回顾了皖南事变,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使新四军陷入重重包围中,以致造成重大损失。全诗充满了对云岭群众的怀念和对顽固派军队的愤恨——“偏是囚人恨重”。

摘自《红色之旅:上饶集中营》第六章 诗文荟萃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子谷奉命进南京侦查日军投降情况,归途中被已接管扬州的国民党保安部队扣留关押,这时狱中旧犯人已全部放走,他成为新的第一号囚徒,也就被后来的人犯称为“龙头”。他敢于斗争,以“龙头”身份保护被捕的新四军的难友,免受犯人中刑事犯的欺凌。特别是他坚决拒绝以自首为条件的释放,使所有犯人以至狱卒、典狱长为之钦佩。他又在苏洲第三监狱和其他四位同志领导了绝食斗争,得到我党驻南京代表团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支援,才迫使敌人释放了一大批政治犯。

  这样的革命化、知识化的干部,久经考验的干部,当然应该大有作为的。在著名的莱芜战役中,经过他和杨思德同志出生入死的联络争取,桂系46军军长韩练成在我军总攻时放弃指挥,脱离战场,对战役顺利解决、全歼蒋军五万六千余人起了重大的作用。子谷后来调任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

  全国解放后,子谷从事党的统战工作,1952年又调到地质学院工作,后来当了党委书记、副院长。在完成繁重工作的同时,他不忘记在左联和新四军时的斗争生活,用了许多夜晚完成了《皖南事变前后》和《上饶集中营》两本报告文学著作,淋滴尽致地控诉了敌人的罪行、歌颂了牺牲的同志们的英雄行为。更值得一书的是,1956年,他在泰国的最后一项遗产——与二叔共得的一栋房屋卖掉了,他分得四万元。在某些干部开始热衷于金钱和享受的时候,他全部上缴给了中共北京市委。许多老同志们得知,深表钦佩。

  但是新的考验来临了。子谷由于为人正直热情,实事求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在讲话中批评了某些不正之风、批评了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结果自己竟被划为右派。子谷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怎么会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他悲泣不已。

 

  附录

寻访“左联”作家陈子谷出生地的报告

  一、 对陈子谷先生史料的简要梳理

  陈子谷(1916-1987),男,中国共产党员。出生于南澳,童年在泰国度过。1932年就读于北平大学,参加青年团活动。1934年春,东渡日本求学,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会,成为“左联”的成员。1935年秋,从东京回到香港,参加南方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6月,到雷州半岛参加组建抗日反蒋的工作。1937年,在“陕北公学”学习3个月。1938年春,回武汉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担任敌工科干事、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等职。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经组织批准,以叶挺军长秘书的身份回泰国曼谷到华侨中募捐,共募捐到1万套棉衣的费用,同时把自己分得的财产20万元,全部汇至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解决了新四军当年全军的冬衣和经费困难问题,受到军部领导和党组织的高度赞扬。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陈子谷被囚于上饶集中营,虽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并在狱中写下《千古奇冤》诗剧。1942年5月,从茅家岭监狱越狱,先在福建武夷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后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返回新四军队部。1947年1月,奉命到国民党四十六军军部做联络沟通关系工作,为莱芜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建国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科长,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杭州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副处长、中联部副处长,北京地质学院秘书长、党委书记、副院长,地质部教育司副司长等职。1956年,变卖在泰国的遗产(房屋),并将所得的4万元人民币全数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同时编著出版报告文学《皖南事变前后》和《上饶集中营》。1957年,陈子谷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1987年6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二、 旧居现状情况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调研人员拜访了南澳文史专家、南澳原博物馆馆长柯世伦。据了解,柯老是陈子谷的宗亲(外甥),在解放后陈子谷回访南澳时曾见过其人,并根据亲属讲述和自身经历整理了若干有关陈子谷的故事。

11

图为南澳文史专家、南澳原博物馆馆长柯世伦

  在柯老带领下,调研人员确定了陈子谷出生地位于南澳县后宅镇永兴村沟仔下,具体位置是咸水井脚直巷4-2号。原旧宅早已转让给他人,现为改建的三层楼房。

12

图为陈子谷旧居(图片来源:柯世伦摄)

13

图为陈子谷旧居所在地现状图(图片来源:调研人员自摄)

  三、周边环境情况

  旧居遗址在永兴村是纯渔业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民风淳朴,治安良好。从区域角度看,旧居所在地处南澳县城老城区,位于老县城区主街后的街巷内,生活和交通都较为方便。老旧民居密集,但现多已改建为混凝土材质的村民自住房,进出的巷道狭窄。

14

图为陈子谷出生地区位

  在旧居旁十余米位置有一巷道上挂“咸水井直巷”,巷道旁有一清代以前的咸水井。

15

图为咸水井直巷和咸水井(图片来源:调研人员自摄)

16

图为老县城主街现状

  四、 关于立牌标识的初步想法 

  1.从旧居遗址角度考虑,陈子谷先生出生地旧居遗址周边民房密布,道路狭窄,且旧居已经拆除建设为他人住房,不具备集中立牌展示条件。但周边咸水井和“咸水井直巷”名称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我们计划结合“咸水井直巷”名牌,尽快采用挂墙记名和解说牌形式,指明旧居遗址位置,简要概述陈子谷先生生平事迹。

  2.结合本月定向大赛角度,定向大赛举办地深澳镇位于南澳岛以北(南澳岛总兵府内),距离陈子谷出生地旧居遗址15公里,车程约20分钟,正商省体育局、南澳县政府结合赛事、选取合适地点,以展板形式,在定向赛开幕式当天向来访游客集中展示陈子谷先生生平事迹和相关文学作品,提升陈子谷在南澳县、广东省的知名度。

  3.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发掘和整理陈子谷及其相关事迹、文学作品,制作南粤“左联”之旅主题永久性标识,在南澳县主要文化旅游景区或后宅镇合适场地,设置展示。

 

  (本文由阿瑞推荐并提供相关资料,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江家敏 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