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民俗文化(三)
2017-06-15 下午 03:47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爱程旅游网   
分享

  9. 摆盆

  摆盆民俗自有古城时便形成,照此算起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每年到了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西元村家家户户在早上7点左右便将此前精心准备的盆景摆放在一起,让村里人和游客去评赏,一直摆到晚上12时才撤去。盆景皆由村民自己创作。尽管对盆景没有什么具体的评定标准,也没有什么奖励措施,但家家户户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无形中,许多村民已将摆盆当作家庭网络版文化底蕴、审美水平、创作水平和艺术水平的竞赛,每当自家的“作品”受到观众的肯定和赞赏时,他们便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1

  10. 东江龙形拳

  该拳是惠阳梁化墟人林耀桂(1878—1969年)首传。龙形拳讲究气势、桩势、五形合一。劲力以五劲为主,三尖相对,吞吐分明。风格特点:动作姿势如游龙攀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实腹,气沉丹田。三尖相对(拳尖对鼻尖、肘尖对膝尖、膝尖对脚尖),以两肘护肋,两拳护心,两腿护裆。以腰为轴,由腿至腰发劲到四肢末梢,吞吐分明,劲力沉实迅猛。以“标、弹、沉、速、化”五劲为主,以暗劲、寸劲见优。主张刚柔并济,逢劲化劲。步型有川字步、双弓步,步法有追步、点步与跳跃步等,进退速捷沉稳。动作短小精悍、手法严密、讲究攻防实战,要求头、眼、身、腰、腿外五形与神、志、意、气、劲内五形的合一,内外家风格兼而有之。拳术套路有基础拳、十六劲;初级拳:三通过桥、鹰爪、猛虎跳槽、毒蛇拦路、逼步三通、毒蛇吐气;中级拳:龙形摩桥、五马归槽、立五形;高级拳:七段梅花、八段画眉跳涧。

2

  11. 李家拳

  惠州李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相传为惠城区河南岸湖山村米地村民小组(原为火地村民小组)李义所创,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流传于惠州周边等地。据李家拳第六代传人之一的严景山介绍,惠州人李义从小跟父亲习武,长大后偶遇师叔黄龙禅师,被收为关门弟子。随后,李义攻练福建少林寺正宗拳法。数年后,清廷加紧对各地反清组织的镇压。李义在这场劫难中身受重伤,幸遇北方功夫著名拳师陈苟息搭救。李义遂拜陈苟息为师,尽得北派拳法之精华。十余年后,李义重回故里,练功时偶见鹤蛇相斗于竹林之中而得到启迪。李义遂取南北拳之精华,扬长避短,使功夫更富特色。他集南派扎实硬朗,北派快捷利落的特点,创出了李家拳。作为惠州较有特色的拳种之一,李家拳以单肩、侧身、虚步为主,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活泼、矫健,以灵活多变见称。打拳时,拳者发“的、益、域、唉、也”五声,发音与动作统一配合,增助拳势,威猛雄壮。

 

  12. 舞春牛

  舞春牛是博罗客家文化中独有的特色民俗歌舞,福田镇舞春牛至今已有105年历史。“长工”扬鞭出门,“掌牛仔”抬着塑料、皮毛制作的春牛紧随,4位少女挑着花篮歌舞相随,“长工”与“掌牛仔”用客家话对唱台词,有时祈福,有时祝贺。

3

  13. 鲤鱼舞

  “鲤鱼舞”是在广东不多见的一种传统舞蹈。鲤鱼舞的历史比凤舞稍短些,大约起源于清朝初年。鲤鱼由竹篾扎成骨架,外面裱以纸或蒙上绸绢,用色彩加以装饰。鲤鱼舞队由5条不同颜色的鲤鱼组成,分别是红黄青黑白。每条鱼肚子上装一根短木棍,供舞者拿着起舞。鲤鱼舞模仿鲤鱼在水中生活的形态,摇头摆尾。平海人以前大多是渔民,跳鲤鱼舞有象征出海平安、保佑每次出海都能满载而归的意思。

4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