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祝枝山:一本正经岭南行Ⅳ
2017-11-26 下午 04:13   作者: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 郑海涛   
分享

       四、东游韩江抵潮州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祝枝山于当年游罗浮山之前,先赴潮州拜谒韩文公(韩愈)祠,但同样遭遇恶劣天气,悻悻而归。祝枝山作赋《望韩》,按语云“戊寅之岁四月十九日,在潮州独往谒文公庙”,但因为“风雨横厉,江水凶怒,素舟不可济,退俟桥尾”,无法上岸,只好遥拜韩文公而返。祝诗有《潮州韩文公庙》一首:“一世北斗望,千秋南海滨。文章传绝圣,政事泽时人。姓作儿童字,心将动值驯。佛灵能有祸,终不下臣身。”

       此次旅程的路线是出城后舟行宁江、梅江、韩江,水路直抵潮州。《正德兴宁志》第一卷记载:“通海河”、 “西门外河”(即今宁江河),“下达潮州入于海”,“是惟官渡”。实际上,依托韩江、宁江水系,兴宁县城也成为连通潮汕平原和粤闽赣三省边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明清时期,潮州府的商人从韩江北上宁江,逐步向兴宁集聚,形成商帮。《正德兴宁志》第二卷记载:“西河渡即西门河,商货从集,又称西门步渡。”这些商人将潮州产的海鱼、稻谷、陶瓷、丝布等销往赣闽粤三省交界山区,同时将山货、药材、木材等运往潮州。一些商人为牟取暴利,还贩卖私盐等违禁物品。兴宁城区宁江之畔,现存有初建于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两海会馆(又称潮州会馆),由海阳县、澄海县等地潮商捐资兴建,为潮汕风格之府第式建筑, 已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祝1

宁江岸边的两海会馆(潮州会馆)

祝2

宁江岸边的两海会馆正门(潮州会馆)

       到县南六十里的重要驿站水口,宁江河与从紫金县、五华县东来的琴江汇合,并入梅江。明代在水口设有巡检司(负责地方治安,归县令管辖),《正德兴宁志》记载正德中期建有“厅三间,穿堂三间,左右廊各三间,更望楼三间。”

       梅江由水口折往东北方向,流过程乡县(今梅县)的畲江、丙村、松口和大埔县的三河坝。松口是千年古镇和岭南商贸重镇,现存有明代万历朝始建的元魁塔和明清古渡口“火船码头”。

祝3

流过梅县松口古镇的梅江

祝4

梅县松口古镇的火船码头

       梅江在三河坝与源于福建的汀江并为韩江,向南转入丰顺县、潮安县,乘舟可顺流到达潮州及韩江东岸的韩文公祠,再往前可从汕头出海。三河坝自元代以来就是粤东水路交通的要冲和兵家必争的要塞。三河坝的崛起,与元朝政府大规模修建粤闽赣三省边界的驿道驿站直接相关。元代以军事征服闻名于世,蒙古统治者为加强对南部边陲地区的控制,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由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使月的迷失组织修建新驿道,自隆兴(今江西省南昌)经抚州(今江西省临川),入邵武(今福建省邵武),下汀州(今福建省长汀),然后顺汀江、韩江直达潮州,全程“径道一千六百余里”,“立站一十七处”。再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东南沿海地区水陆联动的驿道体系大为完善。三河坝(三河镇)是这个驿道体系的一个关键节点,故元代以后其军事和商贸地位迅速上升,《清统志》载:“明洪武九年设巡司及驿丞,十年又置递运所,嘉靖四十三年筑城。此地现仍遗存明朝的城墙(南门)古迹,以及稍晚于祝枝山的明代嘉靖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

祝5

梅江、汀江和韩江在三河坝汇流

祝6

三河坝南门

       总之,在岭南五年期间,祝枝山足迹遍及粤北、珠三角和粤东,创作诗文超过50篇,热情讴歌广东的风俗物产和古迹人文。他在《越台诸游序》中写道:广东“地多灵山杰水足以夸足目于四方者”,“若大庾之巨,浴日海珠辈之细,罗浮、白云、浮丘之居仙,曹溪、峡寺之居佛,至乎韶石、韩山之居圣贤,厓门之系乎兴,灭类未足尽。”此寥寥数语,言简意赅,盛赞南粤的地灵人杰,也道出祝枝山在岭南的游走行踪和所见所思。

 

       主要参考文献:

       ①祝允明.《怀星堂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②祝允明.《正德兴宁志(整理本)》.兴宁市方志办,2015年.

       ③张廷玉等.《明史》. 中华书局,1974年(2016年重印). 

       ④张新标.《祝允明对岭南风物的书写》.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4期.

       ⑤王元林.《客家古邑古道》.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 

       ⑥颜广文.《元代隆兴至潮州新驿道的开辟及对赣闽粤三省省界开发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注:图片来源于郑海涛。)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