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即将实施
2018-02-09 下午 03:07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侨批,俗称“银信”,是指从清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华人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侨批档案是指侨批银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件、账册、票据、证书、谱牒、照片、广告、匾额、印章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记载着中国一个半世纪的社会变迁。目前,广东省保存的侨批银信数量约有15万件,其中潮汕侨批数量最多,约12万件,五邑地区约2万件。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我省出台了《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侨批档案保护1

图为寄往潮安的侨批(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办法》,省人民政府将负责组织编制全省侨批档案保护规划,侨批档案所在地的市、县将根据保护规划制定该地区侨批档案保护细则并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侨批档案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开展侨批档案的征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同时开展侨批档案的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下一步还将建立全省侨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侨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

  《办法》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将收藏的侨批档案捐赠给县级以上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或者国有博物馆;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与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国有博物馆、高等院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等合作,对收藏的侨批档案进行研究利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侨批档案保护基金,用于侨批档案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开发利用。

侨批档案保护2

图为以侨批文化为主题的汕头西堤公园(马卡/摄)

  近年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侨批银信的历史文化内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2017年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文化厅、省档案馆、省体育局发起“驿道依旧在,故人何处寻——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新收集到侨批约500多封,寻访到100多位侨批银信后人,整理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物品。

  去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重点将台山海口埠、汕头樟林古港、西堤公园等侨批档案纪念地修复打造成展现传统文化、凝聚民心侨心的社区公共空间,并创新性地将侨批银信在这些公共空间中进行展示,赢得了当地民众和海外华侨的广泛赞誉。

侨批档案保护3

图为2017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重点修复打造的台山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

  为生动展示侨批银信文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推出了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首部话剧《风雨侨批》。《风雨侨批》描写了潮汕侨批业在日伪沦陷时期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和坚守自救的过程,歌颂了侨批人视信誉如生命、克尽职守的殉道精神,也从侧面颂扬了海外华侨爱国爱家、共赴国难的博大情操。该剧公演以来,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精神,在《办法》的指引下,持续以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为抓手,配合省档案局、省侨办等部门深入开展侨批银信的挖掘和活化利用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侨批银信文化,从而继承和拓展侨批银信中展现出的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