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驿道探寻:百年古桥——石井桥
2018-02-22 上午 10:38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   
分享

  早在明清时期,从省城广州至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的交通驿路以陆路为主,其走向大致为从广州大北门一路北上,经过三元里、佛岭圩(今广州市白云区萧岗一带)等地后,其中一条驿路便由佛岭圩转向西北行,经石井圩渡河至石门,也可往北经沙滘、高塘等地终达花县,这段驿路因沟通起省城广州与佛山、花县、清远等圩市之间的水陆交通网络,自古便行人熙攘,商贾邮差往来频繁。至今,在这段驿路沿线仍保存有不少的古驿道遗迹,尤其是作为该段驿道重要节点的商贸市镇——石井圩(今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还保留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井桥,该桥是当时南来北往行此驿道的必经之处。

1

图为清末广州城北一带系列地图中所示的石井桥。

  石井镇位于广州城西北,自秦汉时期起,便是一处沟通南北交通之要地,明清时候更是一处商贸发达的圩市。因一段南北向的石井河蜿蜒横亘圩中,过往行人均需摆渡、涉水方能过河,极为不便。为改善此况,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人们在石井河上修筑起了一道雄伟的梁式石桥,叫做“石井桥”。该桥是由当地乡绅李芳、张合、凌盛等人发起并召集募捐,各乡民众积极捐款,甚至连北江多县及江西赣州的民众也有捐助,于是很快筹集齐了建桥所需费用。建筑石井桥的工程相当浩大。据说,当时主持建桥工程的主要人物叫周合盛,他祖籍南海县周村,后移居石门村,出身石匠世家,有一手匠作技艺。在建造过程中,他想出了许多办法,使得建成后的石井桥造型十分美观,工艺颇为精湛。

2

图为石井桥全貌。

  石井桥为东西走向,朴素浑厚,为五孔石梁桥,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铺彻,桥身长约68米,宽约3.8米,6个桥墩,桥墩前后还各砌有分水尖。桥面两侧均设有雕花石栏。石井桥的东西两桥头原各建有一亭,西亭因扩建马路而被拆除,现仅存东亭。东亭为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

  石井桥的两端桥头两侧抱鼓石上刻有“道光岁次辛卯”“石门周合盛造”字样。桥东边的桥栏石望柱上阴刻有一幅对联:“彼岸逢黄石,横江映白虹”;桥西边的桥栏石望柱上也阴刻有一幅对联:“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 

3

4

图为石井桥上石刻。

  石井桥不仅是古时南北交通要道,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见证,它经历了战争的炮火洗礼。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船事件为借口,于9月23日派出军舰炮轰广州城,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正月,法国与英国组成英法联军,并于12月炮轰广州,之后占领广州城。1859年1月4日,英军1000余人向石井进犯,城北众社学组织民众奋起抵抗,在石井桥附近展开激战,刹时炮声隆隆,硝烟四起,最终使英军退回广州城内。如今,在石井桥南侧的石栏板上,仍留有当时被英军炮弹洞穿的弹孔痕迹。

  今天的石井桥虽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仍稳固地跨在石井河上,桥身保存完好。2002年,石井桥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该河段桥梁不多,所以石井桥这座百年古桥现在仍是连接相邻村落的重要通道。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