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乡村景观遗产的共建、共治和共享 乡村景观遗产定义下的南粤古驿道
2018-03-26 下午 11:03   作者:阿瑞   
分享

0

       2017年12月在印度新德里第19届国际大会的成果除了乡村遗产景观外,还有三项内容是颇有时代共性的,包括历史城市公共公园(Historic Urban Public Parks)、塞拉莱(Salalah)开放的古迹遗址管理的导则(Salala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rchaeological Sites)、木结构建筑遗产的保护原则(Principl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ooden Built Heritage)。在十天前正好本人与阿翔的讨论涉及到世界银行的修缮贷款评价报告中一般都有风险分析,在中国项目中就是木结构修缮的原则和经验、管理计划和能力培养。

       ICOMOS 全称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1931年在雅典由国际博物馆联合会举行雅典大会讨论历史建筑修缮和《雅典宣言》,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埃主笔的《雅典宣言》是历史性的一步,促进了建筑师、规划师和文物保护专家在全球合作保护历史遗产的活动。

       正如此前小文所提及,这是欧美语境下的遗产保护大会,三年一次的大会包含学术讨论和选举理事会成员的内容。此次主席是日本人,秘书长是澳大利亚人,中国有一位代表进入理事会成员,中国拼音名字是Jiang Bo。过去共举行18次大会,欧洲共举行12次,亚洲和北美洲各2次,非洲1次。[1]在新德里大会上举行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明显是欧美的语景:“遗产与民主”,如果置于中国化的语境,建议是“遗产的共建、共治和共享”。两年多来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实际上就是乡村古驿道遗产景观的共建、共治和共享的实践,来自基层的力量是强大和持久的,村民自觉将埋没于草丛中前辈走过的道重新找回来。想在大会官方网站上下载一些图片供读者参阅,但因有限制无法实现。倒是三个月过去了,网站还继续出现征稿的广告。不如“南粤古驿道网”来得真正“民主和共享”,尽管有水印的“南粤古驿道”标记,但那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不成熟的比较,大会的指导作用其实是明显的,尤其是有关管理计划和木结构保护原则对南粤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以下结合目前南粤古驿道的修缮工作做一下不称职的导读。

       《塞拉莱(Salalah)开放的古迹遗址管理的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之所以用阿曼的第二大城市塞拉莱城市名字命名,是因为2015年2月23-25日在阿曼塞拉莱举行有关会议对开放遗址公园的定义达成共识。公众可进入、就业机会和教育培训均是导则需要考虑的内容。这次通过的“导则”用途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有效的可行性研究,推动在遗址管理上如何建立开放的、可持续的管理框架;二是基于可行性评估,指导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的建立。“导则”强调文件不是标准和规定,仅为政策建议并形容是一种“政策路线地图”,是多国富有经验专家经验的集体智慧结晶。“导则”的目标为:

       1.使用科学方法;

       2.通过可持续的管理实践促进遗址成为对公众开放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3.利用遗址维护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参与的自觉性强化;

       4.保证遗址对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并利用多种方式保证遗址所在地的居民获益。

1

图为奥地利民宅库房的木材堆放和墙体的攀藤,居民的环保自觉参与和审美观是景观塑造的最长久的动力源泉。

       管理计划的制订步骤如下:

       1.调查与评估;2.设立遗址边界和管理范围; 3.环境影响评估和研究; 4.监测计划;5.考古研究计划;6.互动计划(Interpretive);7.管理设施;8.雇员计划;9.社区参与计划;10.总体管理计划。

       管理计划需要所涉及的社区、团体等利益相关方能够共享信息和理解有关理念,建立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全循环,合理分配参与的合作伙伴和所有业主所需要的资源,需要关注能力建设和系统功能的量化。

       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监测计划包括了遗址产生就业机会的监测、旅游访客数量的监测、社区满意度的监测。雇员计划(Staffing)并非传统意义的“雇员”,主要是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富有文物保护和遗产管理知识专家参与,管理人员的能力包含制订预算和制定计划的技能。

2

图为广东农村利用石磨作为公共休息空间的桌子,这是来自乡村的创造力。

       奥地利阿尔卑斯蒂罗尔(Tyrol)州处于施图拜谷地(Stubai)新施蒂夫特(Neustift im Stubaital),常住人口仅为4510人。多个3000米以上高度山峰是长年积雪,约有15平方公里的范围是全年有雪,使得这里成为滑雪者的天堂,是蒂罗尔地区风景最美的风景区之一。此处农耕景观优美,农具小屋和步行径是社区参与景观塑造的结果。

3

图为阿尔卑斯山农耕景观,农具小屋和步行径是社区参与的结果。

4

图为步行径的围拦和农具小屋。

5

图为木材堆放成为一景的阿尔卑斯山民宅后院。

       虽然称为“新施蒂夫特”,这一“新”的概念是从14世纪开始称呼的,公元前15年开始有人居住,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是拉埃提亚行省(Raetia)的一部分,当时拉埃提亚行省以现在奥地利蒂罗尔大部分地区为中心,向南至巴伐利亚南部,向东包括瑞士中部,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喜欢拉埃提亚出产的酒,沿线高山重峦,但农产品质量好而成为罗马帝国的农产品供应地而推动罗马之路的繁荣。

6

图为乳源山中乡村的农具和农具木屋,特色明显,造型优美,但缺乏整理。

       《木结构建筑遗产的保护原则》是具有开创性和连续性的。《原则》的基础是1999年的木框架建筑的保护原则,分别于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在不同国家举行的会议上进行讨论。这里定义的木结构建筑是:具有文化意义的木结构建筑或者历史遗产区的一部分,包括临时的、可移动的等结构。

       报告中确定的基本原则包括:重视木结构建筑无论是结构还是细部都是特定事情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重视木结构所展示的地方手工艺技能、知识和传统文化;传统的营造方式需要保护;关注不同地区的树木品种和质量;研究木结构发展的编年史;关注木结构对不同湿度、温度、阳光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等等。

7

图为乳源山中以双喜为图案的窗棱和大桥镇书房村的木结构房屋,充满创造力的前辈留下富有生活趣味的木建筑,但荒废了!

       有意思的是《原则》对木结构制作的过程的“暗记”进行记录,这是不可见但具有技术文化遗产意义。在修缮过程中,《原则》主张稳定安全性和文化遗产原真性同等重要,遵循传统营造方式,附加新建筑构件不能增加本体的负重,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选材方面优先考虑同质木材,优先考虑传统制作方式并对原有木结构可以区分可识别的,绝对不要对新木材加工模仿原木结构的历史风貌。对历史森林保护关系到传统地方木结构的可持续保护问题也是《原则》富有远见的一招。

8

图为浙江民居的木结构与玻璃天棚,起到防雨的作用。

       这两份指导性文件值得研究,对目前南粤古驿道的修缮活化利用工作找到正确的技术路线有帮助。具体行动可以是:

       1.制定体现“共建、共治和共享”管理计划;

       2.提升乡村以及各镇的能力,培养地方具有传统手工艺的能工巧匠;

       3.古驿道修缮与地质灾害防治和排洪等“减灾行动”结合;

       4.具体指导村民传统民居尤其是木结构的修缮,从整理农具、整理有损原貌的杂物开始,但不要失掉历史文化信息。

9

图为韶关乳源大桥镇观澜书院的浅木雕刻拦板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下的民居。

       如果从工艺和木雕艺术比较,奥地利的历史木建筑处下风,但在细节上阿尔卑斯山的民居注意防水,经常维护,现代材料和技术也奇妙地使用了,关键是明天怎么样?

10

图为阿尔卑斯山奥地利阿尔卑斯蒂罗尔州施图拜谷地新施蒂夫特旅游小镇“最大”的广场。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大会确定每年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至今35年过去了,ICOMOS确定2018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为下一代的文化遗产”,年轻人是明天的领导者,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必将比我们清楚往何方去!

 

       注释:

       [1]www.icomosga2017.org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