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群山中的桃源古村:曹角湾村
2018-04-14 下午 04:23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春意渐浓,在这个季节选一座安静安逸的小乡村,度过一个闲适的周末,是最惬意不过的事。在南粤古驿道上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村落。今天,驿道君要向你推荐的是位于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上的曹角湾村。

1

曹角湾村

  曹角湾位于曲江区小坑镇上洞村的小坑水库旁,地处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四周青山巍巍,芳草萋萋,流水淙淙,走在村里,就像误入桃源深处,眼前充满着诗酒田园的意趣与炊烟袅袅的气息。

  曹角湾村开基于明朝年间,建村始祖是福建汀州府的邓氏一族。后于清康熙初年(1662-1722年),由乡绅邓德贵请人规划重建,总局西北-东南弧形延伸,自东-西以“邓氏宗祠-上书房-下书房-老围楼-新楼”为轴心,中栋禄堂、三栋考堂、骑门、福堂、“三庵一庙”等伴绕,六口池塘点缀其间,二十余栋覆盖黛瓦的民居建筑彼此构结,由卵石铺就的曲巷相连,占地面积约10亩,形成一个缜密的住宅体系。

2

曹角湾村布局缜密,规划严谨

  祠堂是承载客家古村宗族文化的所在。邓氏宗祠坐落于古村东北隅,坐西北朝东南。与大多数祠堂面朝一口风水塘略显不同的是,邓氏宗祠前是数口鱼塘。该祠堂分三进二天井。户对上雕刻“日”“月”二字;两个天井檐角分别刻“日”“月”“乾”“坤”等字,并伴有花草等木雕装饰;中厅梁上写有“奕世荣昌”四字;上厅子孙梁上则写着“万代兴隆”,神龛供奉祖宗牌位,以及土地公、观音等神像。

3

走进古村,仿佛有时空穿梭的感觉

  曹角湾民居以宗祠为轴向两边,依地形而建,呈回字形分布,错落有致却又十分规整。有身着客家传统服饰的老人在自家厨房门前拿着簸箕挑选花生用作艾糍馅,不经意间便构成了一幅古村民俗风情画。

  曹角湾村的居民很热情,大门都是敞开的,房屋为砖木结构,木门、木质地板、木制家具、老式摆钟等等,家中陈设大多也是祖上流传下来的,这些古董至今仍在使用。若不是客厅正中摆放电视机,此情此景真有时空穿梭的感觉。

  客家村落怎能少了承担防御功能的围楼?数百年来,曹角湾的村民被“老楼”“新楼”两座楼房忠心守护。

4

只剩下楼筒子的老楼

  老楼又称“石楼”,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开始动工,至嘉庆七年(公元1803年)竣工,墙体由附近河流里的河卵石、麻石砌成,楼内两旁原本各有一排泥房,中间天井设有一口水井。村中流落的古志写道:“费金万两,花时七载,墙后公尺有余,固若金汤,楼高四层有半,宜若登天焉,每逢夏夜女织于楼街,炎热午天,老幼乘凉于楼内……”老楼曾经的气派与热闹场景可想而知。时过境迁,由于楼内曾经失火,加上战乱、年久失修,内部的泥房日渐残破,如今仅剩楼筒子。

  与老楼相邻一步之遥的是“新楼”,外墙青砖包着泥砖,美观大气又十分坚固。据说,老楼是全村人所有,而之后建的新楼则是村里的大户人家自建自用,防御功能比老楼强大。新楼建于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呈长方形,楼高三层,有前后两道门。一楼天井由河卵石铺砌,二至三层则为木构楼板及廊道。楼内窗户木雕装饰大体保留完好,顺木梯而上至顶楼,可通过大大小小、形状不一、内大外小的瞭望孔360°无死角监控村内情况。

5

春天是游览曹角湾村最好的季节

  在村子的另一头,还保留着一座古法榨油坊。木质机器上的“宣统元年”字样暴露了它的年龄。原来在以前,村内人们用水车作动力将花生、茶籽、菜籽等碾压捣碎,再进行蒸煮,将油饼塞入木质机器内插上木栓,用木栓撞击,挤压油饼榨油。直到上世纪60年代,当地仍采用古法榨油。

  来曹角湾村走一趟,感受一番该村的古色、古香、古文化,将会给你的心灵来一次净化与洗礼!

 

  【交通小贴士】

  自驾:大广高速—乐广高速—马坝出口—S253—S251—S344—曹角湾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