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程山路下梅州——清代廉吏、岭南诗人林良铨续考
2018-04-20 下午 11:01   作者:叶俊新   
分享

  清朝客家诗人林良铨(号睡庐),为当世知者寥寥,其故乡平远也知之甚少。客家学奠基人罗香林曾撰《岭南诗人林睡庐考》,发表于《广州学报》1937年1卷1期,并于1969年12月再修定。其包括绪论、睡庐行实、睡庐诗选、睡庐诗评、结论等五个部分,为挖掘林良铨行迹贡献很大。但罗香林掌握的是没有序言、题跋的《岭南林睡庐诗选》(上册),未窥全豹。笔者找到《岭南林睡庐诗选》全册,现取其一隅,与读者诸君分享。

1

南台金粟山

  不负诗心 乡魂依在

  民国县长、平远邑贤朱浩怀所辑《平远县志续编资料》有记睡庐,并录其诗13首在艺文篇中。如《念远》“云锁春天树,香飘驿路梅”之句。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平远县志》(下称《县志》)林良铨有107字简介,录有睡庐乾隆十六年写的七律《游南台山四首》(有序),“走笔四章,含情万种”。

  平远大柘林氏是当地望族之一,文风很盛。南台金粟山“天晓楼”,是当年睡庐等吟诗会友场所。后笔者又在平远城郊天褒楼林屋,发现探花吴国对题写的门柱联:

瑞毓龙池伫曳祥光腾宝剑;

香清凤阁看调鼎味煮梅花。

  此联并有落款印章,“康熙戊午春”立,即1678年,时林良铨未出生。睡庐可能生于康熙中期(公元1700年)。《清史稿》记,“乾隆六年,(泸州)知州林良铨改修诸葛忠武祠,掘地得二石人,一背铭字云‘守土守三分辛苦’,一背镌字云‘遇隆则兴。’”我们熟悉“隆中对”,而“遇隆则兴”与清朝乾隆纯属巧合。

  据罗香林考证,林良铨曾在四川大竹、大邑、渠县、成都等地任知县,升任崇庆州知州,泸州、滁州直隶州知州,改补苏州府清军总捕同知,兼管粮同知。后学也找了《直隶泸州志》《滁州志》等查看,见《直隶泸州志》记,“林良铨,字衡公,广东平远县贡生,乾隆五年任、升江南苏州府同知”。《滁州志》记林良铨任职“乾隆十八年任”。《江苏省地方志》记林良铨任总捕同知任职是“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补,至二十六年”。

2

清朝探花吴国对书门柱联(天褒楼)

  林良铨是在苏州任职退休直到去世,其后人落籍苏州。朱浩怀回忆,他少时有个英文老师林文鑫(字俊云)是睡庐后裔,民国元年(公元1912)曾在平远东石任教,并到大柘扫墓,“千里迢迢,其志固不在小学教员也。”但大柘林姓分布较广,族谱又无记林良铨世系,不知是哪一村?几年来发动林氏宗族及乡贤者,苦苦寻觅。终于,在今春清明之际,天褒楼林钱如和径门口林翠玉两位老人的帮助下,笔者在慈富里找到了林良铨祖墓,墓碑刻有“良铨”。

  从而可确认:睡庐是大柘径门口人!睡庐诗写平远的有不少,如《忆昔》:

忆昔少年时,漂泊真荡子。

弹剑品英雄,逢人夸知己。

南台石丈高,从兹驻行李。

有人入我山,日上还未起。

  又如《登狮子岩》:

晴峦浮翠影苍苍,石径云深上州堂。

倚树有时还拂镜,随竿到处又逢场。

维摩丈室眠狮子,师利禅心寄象王。

人世名山皆佛地,莲台何在问西方。

  从此诗可见,《县志》所记“佛子”名实。

3

林良铨祖居——径门口林屋

  善政善教 循声惠绩

  饱学的林良铨是被荐出仕,他也力举荐人,《县志》记他“尤雅意抡才”“名公卿多出其门”。

  一、勤政清廉与图书盈箧。《县志》记他“居官四十余年,清畏人知。解组时,惟图书盈箧,有赵清献琴鹤风”。如《别滁州父老》,“历尽艰难自有因,半年劳瘁半耘人。案无留牍忘开日,庭有落花不扫春。行李一肩宁笑我,壶尊满道莫伤神。”诗中“壶尊满道”,是指百姓对他的充分肯定。又如《珠江旅次留别履亭广文》,“一官萍梗自西东,客舍相遭共羡穷。”他常挑灯秉烛夜案,如《冬夜四首》,“作客十年双目累,拜官七载一身贫。”

4

  二、兼优吏治与精准扶贫。他在四川大竹县任职时,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精准扶贫的典范。《行素斋杂记》(继昌著)记有“岭南林睡庐老人《家训》一册”,说道:

  1736年,林良铨被委派到涪州赈饥荒,他发现发给贫困户种子一事有漏洞,常给徇私舞弊者钻空子,真正的贫困户不能得到实惠。“殊不知里保吏役,秉公者少,营私者多。凡属该役等亲旧,以及援引贿嘱者,即有力之家,亦造入贫册,希图冒领。若无钱贿嘱,以及平昔与该役等有睚眦口角之类者,虽极贫亦为造作有力。此实在穷民不能沾惠之由也。”

  林良铨采用的办法,是带银钱到各乡村,召集涪州十六里的百姓,亲自公开发放,由大家监督。点一名至公案前,问:“尔果极贫耶?”彼云:“是。”则回问东边众人,皆齐声谓:“此人果系极贫。”即按数填写领状,给与银钱。再点一名,如前问之,众佥谓:“此人尚属有力。”即是冒领者。或予以薄惩,或叱退之。

  这个办法如“行云流水”,广受欢迎,“涪之人士,咸谓无滥无缺。”此外,林良铨大胆对“一家有犯,连坐十家”保甲连坐制度进行了改革,试验值日制度。“不设甲长,十家轮流值日,周而复始”。也不搞人人自危,收效明显,“甲内倘有私宰等事,事发,亦止连坐值日一人。庶几法既不废,亦不致骚扰滋事。予行之颇觉有效。”

  丁序贤在“睡庐诗集—序”中说:“先生(睡庐)以名诸生应辟,召宰州邑,二十余年,善政善教,余韵流风,美不胜书。固不籍乎以诗鸣也。”

5

6

林良铨祖墓——慈富里林淡而墓

  承前启后的一代诗人

  《县志》记“沈归愚宗伯、裘文达尚书以为(林睡庐)直继南园五子。”沈德潜(号归愚)、裘曰修(谥文达)是乾隆时代的诗坛大佬。

  一、诗风“婉约冲远”,乾隆朝岭南诗人一枝独秀。林良铨生长于岭南,成熟于宦海,感受于古道,岭南诗脉得于传承。罗香林考证列举了由唐到清突出的岭南诗人张九龄、南园诸子和林良铨、宋湘、李黼平、黄香铁、黄遵宪、丘逢甲等33人为代表,而林良铨以婉约冲远见长而“挺生其间”,“余知其影响之巨也。”南园前五子是明洪武初的赵介、孙贲、王佐、李德、王哲等5人,“南园后五子”是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等人,他们先后结社羊城,影响很大。

  为《岭南林睡庐诗集》作序、诗评的是罗学旦和丁序贤。诗为心声,功在诗外。丁序贤很推崇岭南诗,中国“诗林几为掩色。”他感觉睡庐诗有神韵,也很突出,“斯能妙乎象外之神。”赞叹他是“能以学问抒其性情,涵泳导其知见者”。罗学旦认为睡庐诗有三变,始如白居易,后如李商隐,再后“聚首都门,睡庐信笔点染,云霞横生,烟波足沓,悟辙清凉,居然吟坛中老尊宿矣。”他说岭南宗风,超出众妙,而睡庐诗是其中的“摩尼宝珠,毫光蹴起,又如佛顶圆光,天机尽摄。”

  睡庐律诗也见功力。他的七律“咏物百首”中含200幅工稳的对联。罗学旦慨叹:“句工字妍,巧若天成。起唐宋人问之,亦当诧为异才。”格律诗有自身的音韵美,起承转合,常通过典故与历史交融,不懂中国历史是入不了律诗大雅之堂的。

  另外,睡庐写有《四时渔家乐》,或可直接作平远船灯的唱本,如:

锦簇香浮薄暮天,绿杨深处打渔船。

纤纤轻曳兰桡女,也惜桃花似去年。

螺旋云叠鬓髼松,不点胭脂照水红。

吩咐渔人垂钓处,须教领略绿荷风。

7

寻乌平远界梅州岃古道

  二、万里归途仍未尽,两程山路下梅州。在罗香林著作的“睡庐诗选”中,也发现他多有纪行之作,但见其目录而未见其诗。睡庐《诗集》下卷有《东河驿》《硖山驿》《桃山驿早发》《鸡头关》等《纪行百首》,不乏力作精品。驿道诗人在旅途的艰辛中有深切感受,达情景交融之境。如《七夕度大庾岭》:

天上榆高如许树,人间梅老几多枝。

休夸此去炎州近,万里南归系所思。

  又如《游仙诗》:

酿熟琼浆欲待谁,胡麻饭是几时炊。

蓝桥驿里人依旧,洞口桃花子未垂。

  再如《军门岭》:

八年前向此登舟,今复停桡古渡头。

万里归途仍未尽,两程山路下梅州。

  “军门岭”即现筠门岭。“梅州”一说,说明清朝文人心中还有宋梅州观念;诗中“两程”,或指两天路程,抑或是指“来回两程”?姑且存疑,在此就教于方家。

  有学者说,中国传统的信仰就在诗歌里。“那及清风明月夜,公私休问自徜徉”。随着广大文史爱好者对清朝诗歌研究的深入,林良铨其人、其诗,将会更多地浮现在大家面前。

8

林良铨祖居门墩

 

  (注:林良铨族名“朝京”,但族谱查不到。有可能是避乾隆皇帝讳,由贡生“乾京”更名“朝京”。待考)

 

  作者简介:

  叶俊新,梅州市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