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感受千年桑田变幻:湛江旧县村
2018-04-25 下午 03:2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本周末将在湛江徐闻开锣。湛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数百年来的繁华历史沉淀在一座座幽静的古村之中,漫步其中,仿佛就在历史的海洋中徜徉。今天,驿道君将带大家走进位于湛江麻章区湖光镇的旧县村,一起去挖掘那里千年的底蕴。

1

旧县村村门

  旧县村位于麻章区湖光镇,因建在古县城的旧址上,故名旧县村。据介绍,该村的位置原来是隋朝时期的一座县城,现在看到的村容村貌,虽没有了昔日作为县衙的威严与繁华,但村中的一砖一房、一草一树,历经沧桑,岁月变迁,也难掩往昔有过的辉煌。

  旧县村作为县治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当时这里一片被命名铁耙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椹川、扇沙两县并入铁耙县,县治在现旧县村。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铁耙县更名遂溪县,县治仍在现旧县村。直至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撤销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县治随废。这样,旧县村作为县治,跨越隋、唐、宋三个朝代,历时300多年。

2

旧县村风光

  旧县村曾是多姓聚集的古村,如今村内以彭姓为主,彭氏始祖在南宋晚期落居旧县村。为纪念旧县村曾作为县治,彭氏族谱记作“铁杷彭氏族谱”。

  沧海桑田,千年的铁耙古城消失了,但旧县村古村落保存较好。走进村口,一条整洁的村道向里延伸,村道仿城墙设计,颇具特色,仿佛就走在蜿蜒的长城上面。道路两边,散落着大量的灰黑色的石砖,这些石料,也许是从前官道铺路用的,也许是盖房子地基用的,又或许是旧城墙的墙砖散落于此。一路走来,层层叠叠整齐摆放在路边的石料,就好像摊开的一卷长长的历史竹简,上面刻录着岁月的痕迹。

  两边同样坐落着不少大宅,据说从前村里有很多地主,因此建的房子很宏伟、很讲究。这些红砖高墙,大门阔户,错落有致。古宅檐牙高啄,勾心斗角,造型精美,建筑风格别具特色。

3

村中最大的古宅“明经第”

  旧县古民居多为四合院式或回形式布局,三进两院,建有门楼,每幢均设正厅、偏房、人门、天井、影壁等,每座房屋占地面积四五百平方米。房屋外墙多用红砖砌建,正房、厢房、门楼的屋脊飞檐雕龙刻凤,檐下壁画都描绘着精美图案,建筑内外部的砖雕、石雕、木雕及灰塑装饰丰富、工艺精细且雕刻手法细腻,自成艳丽精美风格,即使破败崩塌仍有一种夺目底蕴。

4

村内到处都是古宅的残垣断壁

  古宅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明经第”。据村中老人说,原宅高19米,共三层,76间房,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设有东西炮楼,由清末初当地首富彭佐仁耗巨资筹建,200多位民工耗时三年建造而成。这所宅子是旧县村中规模最大的古宅,建筑别有洞天。岁月变迁,历经沧桑,今只剩下了几幅孤零零的高墙,多年来屡遭强台风袭击,依然屹立不倒,足见当年的建材与工艺的过硬,也成了旧县村悠久历史的见证。

  在古村的中央,还有一栋气势磅礴的古庙,该庙名为泰山府,据说建于唐代,后来经历过多次重修和改建。庙内现存有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铁钟一座,通高68厘米,直径52厘米,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

  旧县村北有唐代文笔塔遗址,文笔塔建在龙眼井东北制高点上,与传说之衙署相距较远,回避了“衙宇忌塔压”的古讳忌。据考究,文笔塔周围当时摆有石茶几、石案台、石凳等,当时一些文人墨客常云集于此,吟诗作对,抚今颂古。

 

  【交通小贴士】

  自驾:沈海高速—兰海高速—疏港大道—S293—雷湖快线—X668—S373—旧县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