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服务 大师小筑
2018-07-03 上午 11:32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   
分享

       编者按:日前,省委《南方》撰文,高度关注活跃在南粤古驿道上挥洒智慧与汗水的“三师”专业志愿者。5月20日,“广东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农房改造示范项目”首次行动在茂名信宜市山背村启动,6月16日,“大师小筑”走进了清远连州。《“三师”服务 大师小筑》从大地景观创作、“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角度解读“三师”专业志愿者如何让南粤古驿道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要道”所作出努力与成果。现原文转载,以飨读者。

 

1

       “师”,榜样者,令其他敬慕而模仿者;小筑可以是“居室”,“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筑”可以是古代乐器,“高祖击筑”,也可以是“筑室反耕”,长久之计;最重要“筑”的含义是修复,将土夯实,行动也。生态保护需要“共建、共治和共享”,共筑是要义,从小筑开始,才有长久之大。

       古道旁,古戏台上,古榕树下。

       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暨广东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农房改造示范项目在连州丰阳村拉开序幕,“文化之旅”邂逅“乡村行动”。

       “五岭锁钥,要冲连州”,结合当地历史元素和发展现状的大赛主题,创意迭出,台上台下互为呼应,来自省城17所大专院校的师生齐竞风流,74个充满创意,又富含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轮番上阵,方圆十里的村民们齐声喝彩,仿佛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驿道,生机焕发。

 

       这是一场硕果丰盛的大地景观创作活动

       “如果您能够腾出宝贵时间,利用周末到乡村,选择一家农屋、一湾水塘、一片竹林、一埕晒谷场、一批农具、一处垃圾池、一道残墙,与村里的工匠一起动手,整理出一番美丽乡村景色,村民们会感激您的参与。”

       今年3月,副省长许瑞生以“全国政协委员、建筑师、‘三师’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向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和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发出倡议,吁请大师们腾出个人宝贵时间到乡村去,到古道边,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乡村建设,利用个人专业所长,积极投身到“广东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农房改造示范项目”中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大地景观创作丰盛硕果。

       5月20日,“广东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农房改造示范项目”首次行动在茂名信宜市山背村启动。烈日当空,大师们挥汗如雨,躬身搬砖,亲手批荡,为当地一贫困村民断断续续修建了11年之久仍未完工的农房修葺外墙,合注新颜,重焕活力。

       6月16日,在连州。志愿者们在大路边镇白牛桥村村头的榕树下与村民召开议事会,结合当地风貌,现场指导村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乡村景观,从码头、蓄水池、古亭等小环境改造和农屋修缮设计、树竹再利用等方面着手,开展一场大地景观创作活动。村民们群情踊跃,各抒己见,共同参与到农房改造的行动中来。热情的志愿者化身为驿道“孩子王”,和孩子们快乐诵读经典名篇,开心歌唱。

       白牛桥是秦汉古道湘粤要隘,经年累月的风霜雪雨,依稀可见,志愿者们和村民一起除杂草,铲污泥,修码头,粉刷装饰桥身,重现当年历史景观。

       在“理水”行动现场,志愿者们从山上的泉眼开始,沿石阶旁的沟渠清理杂物,让溪水畅顺,再现“驿道听泉”意境,负责此项行动的杜黎宏博士称之为“一场中国园林的现场教学课”。

 

       这是一次“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地乡村的生动实践

       许瑞生副省长在今年4月的“建筑春天——为美好生活繁荣建筑创作”论坛上强调,对于奋斗在一线的工程勘察设计人才,应给予相应的尊重和荣誉奖励,并强调建筑创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时,他还鼓励建筑师多接地气,大师小筑,多为乡村建设作贡献。

       “大师小筑”,应运而生。5月20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信宜站)在镇隆古城八坊村举行。“三师”专业志愿者们和当地干部顶着烈日来到山背村,拿起扫帚、铲子清理农房周边的建筑渣土和垃圾,共同参与、见证山背村环境改善的全过程。

       在深入当地充分调研基础上,“三师”专业志愿者结合周边环境、地域文化及农房主具体使用需求等,对这栋两层高的农房“烂尾楼”进行设计改造,综合考虑安全、遮阳、排水等功能要求,从立面材料和色彩、屋顶檐口、门窗阳台装饰、小庭院营造等进行优化升级。

       农房改造过程中,屋主赖任广与家人一直眉开眼笑地与“三师”专家交流改造意愿,斟茶递水,煲糖水、凉茶慰劳这些远道而来的建筑大师。看着一条条新搭建的艺术栅栏、批荡一新的外墙以及现场设计的改造规划,赖任广和家人激动得无法言喻。对于自家250平方米的旧房子,建筑大师们的改造让他们心生期待。

       “建筑设计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蕴含的经济、文化、环境价值是无限的,能用有限的设计创造无限的价值,这就是意义所在。农房改造是一个很小的作品,但由多个专家大师执笔,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在现场,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边挥汗,边由衷感叹。

       作为“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的曾宪川希望通过“三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引领广东建设更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美丽宜居乡村。

       始终强调自己“三师”专业志愿者身份的许瑞生认为,“师”,榜样者,令其他敬慕而模仿者;小筑可以是“居室”,“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筑”可以是古代乐器,“高祖击筑”;也可以是“筑室反耕”,长久之计;最重要“筑”的含义是修复,将土夯实,行动也。生态保护需要“共建、共治和共享”,共筑是要义,从小筑开始,才有长久之大。

 

       这是一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在连州,蓝天下,驿道旁。志愿者参与乡村建设,为当地带来了专业指导和新鲜动力,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千年秦汉古道悠悠,鸟鸣阵阵,徜徉乡村小道,房前屋后整洁宜居,古桥屹立,河流清澈见底,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从整理农具、去除有损空置传统民宅原貌的杂物、捡起你所发现的废弃物等小事着手”,这是许瑞生以“三师”专业志愿者的身份起草的《关于南粤古驿道“不留痕迹的旅程”倡议书》的号召,每个活动参与者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爱护生态环境,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让南粤古驿道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要道”。

1

驿道旁,热情的志愿者瞬间化身为“孩子王”,和村里的孩子玩成一片,古榕树下欢笑回荡。

2

当地志愿者一边积极参与到古驿道的杂草清理行动,一遍诵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是为公众提供最佳的优质生态产品,而这一特殊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未来的使用者呵护,还需要现在就确定使用者必须遵守的生态保护行动规则。

       志愿者们多以各种形式参与乡村建设工作,感受古朴文化,奉献专业知识,推动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从生态保护参与者的角度看,是一次没有白色垃圾的“不留痕迹的旅程”。

       “不留痕迹的旅程”,不留下任何白色污染的痕迹,留下倾注情感的“大师小筑”示范项目作品,不仅只是辛勤劳累之作,更是大师思想,小筑智慧的温度传递。

       地远草木豪。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就是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化生态文化价值导向,打造有利于引导绿色生态行为的环境条件,广泛开展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行动,实施绿色创建工程。以道兴村,带动周边村庄实现振兴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现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以道兴粤,这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附:2018年第12期南方杂志封面及文章《“三师”服务 大师小筑》内文

1

2

3

 

       原文刊发于省委《南方》杂志(2018年6月29日出版 2018年第12期 总第283期),作者为冷菲、李晓婷,已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