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再出发 2019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现场培训成功举办
2019-06-06 下午 10:05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舒韵江、熊灿坚   
分享

  6月4—5日,2019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培训和现场交流活动在韶关南雄举办,13条南粤古驿道巩固提升重点线路和5条新增拓展重点线路所在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古驿道工作牵头单位负责同志,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技术指导组专家,省林业局、省地图院、省测绘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有关人员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4年来,广东省保护修复了近1000公里的8处示范段和11条重点线路,使沿线的村落焕发出强劲活力,推动了全省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的工作重点是“13条重点线路的巩固提升和5条新增重点线路的保护修复”,工作内容将从以“拓展新增”为主转为以“巩固提升”为主,以“保护修复”为主转为以“活化利用”为主,以“工程建设”为主转为“文化推广”为主。而由于机构改革,县(市、区)负责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牵头部门不统一,新承接的部门缺乏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工作力量分散等情况,年度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此次培训和现场交流活动采取了“授课培训+现场交流+专家答疑”的方式,既是省、市、县三级任务部署会,也是内容丰富、实用管用的交流学习培训会。

1

2

图为培训班现场。

  在6月4日上午的课堂培训中,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情况、细化明确了2019年的工作任务,并对各地建立工作机制、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内容进行强调。随后,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朱国鸣强调,各地要鼓足干劲,提振精神,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古驿道工作中。他提出:一要做好汇报,各单位要及时将此次会议精神向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争取更大支持,创造更多条件;二要立即启动工作,真刀实枪行动起来,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编制好古驿道工作项目库,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三要建立工作机制,各有关地级市和县(市、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牵头部门,要配合好厅南粤古驿道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工作,每月底需将有关工作推进情况,报厅国土空间规划处。

  为了明确各条重点线路的工作任务,省自然资源厅制作了每条线路、每个县(市、区)的工作任务表和线路图(简称一图一表):对于13条巩固提升线路,各线路工作任务表主要包括:古驿道沿线文化设施提升、主题文化挖掘研究、生态复原与提升、节点及服务设施提升、遗存修复和线路延伸等6方面工作;对于5条拓展新增线路,主要围绕古驿道本体和连接线修复、相关遗存修缮、标识设施安装、服务设施配套等四个方面开展。

3

图为13条巩固提升线路和5条新增线路名单。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朱雪梅结合自身在韶关南雄梅关-乌迳古驿道的工作经验,着重讲解了古驿道如何再领城乡发展、如何“以道兴村”。她认为,挖掘文化内涵、整合驿道资源对古驿道工作的梳理十分重要,是实现“乡村振兴、驿道带动”的基础。在修复过程中,应依托现存古道、国道、村道等路径载体,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要素进行线路规划。古驿道虽然是线性空间,但通过对它的修复利用,能使该范围内的全域空间的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朱教授生动地讲述了大师驿站、聪辈村虎踞桥、梅岭古道长廊、蕉坑茶亭等重要节点的活化工作,以实际例子阐明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工作,加强城乡互连互通,带动乡村振兴。

4

图为朱雪梅教授讲课。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筑学系客座教授黎映宇,从如何开展古驿道本体修复和连接线建设的角度,以丰富的案例讲解了古驿道“分级保护与修复”措施,系统阐述了“完整性、原真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的修复原则,并强调古驿道的保护与修复应充分体现古驿道的历史和人文特色。在古驿道修复的方法与要求上,应根据古驿道修复的原真性原则,做到“四个保存”(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

5

图为黎映宇教授讲课。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田中分享了自己以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以来的经历,并结合国内的徽杭古道、香港麦理浩径以及荷兰花卉游径、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文化小道等成功案例,分享了在规划实施、文化挖掘和主题打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就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提出几点思考:一是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二是综合考虑多种功能;三是争取基层公众的支持;四是保护多样的历史文化环境。

6

图为田中院长讲课。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所长徐涵以南粤“左联”之旅标识系统设计为例,对南粤古驿道标识标牌的分类、布局、设计、制作、安装设置和后期维护等做了详尽的讲解,并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经验:一是要加强时间把控,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衔接各方单位阶段,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充分沟通是确保标识设计和安装高效、准确的基础;三是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标识方向的准确和环境的协调;四是后期维护要及时更新错漏破损标识,进一步丰富标识类型和功能。

7

图为徐涵所长讲课。

  6月4日下午,培训学员分为两组,在专家的带领下前往聪辈村虎踞桥、珠玑古巷、大师驿站、梅关古道、梅关关楼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交流学习南雄市对梅关古道的保护修复、遗存修缮、文化挖掘和品牌打造方法。

8

9

图为调研组实地考察,专家学者现场进行解说教学。

10

11

图为调研组在聪辈村交流讨论。

  在聪辈村,原本破败不堪的虎踞桥已经得到修复,重现昔日的面貌,朱雪梅教授在现场结合上午课堂提及关于虎踞桥修复的内容进行说明,让理论更加生动形象。聪辈村的虎踞桥是梅关古道重要历史遗存之一。在虎踞桥修缮过程中,朱雪梅教授带领的设计团队发现一座桥同时采用了圆拱和方梁两种结构,了解到塘东为叶氏村庄,由于两村的姓氏文化差异,在修建桥的过程中,靠近塘东村一边的桥面采用圆木梁、木板,以木材的“枝繁叶茂”寓意叶氏家族“人丁兴旺”,而另一边则整体采用红砂岩圆拱桥身,由此形成了拱桥及梁桥的复合结构形式。参训人员们驻足修复后的虎踞桥上,感受着先辈们的智慧,感悟着两村深厚的文化,看着川流不息的水陂、崭新的鸳鸯亭、两边的桑格花和一望无际的稻田,深入了解了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的方式、方法。

12

图为聪辈村虎踞桥。

  从聪辈村前往珠玑古巷的途中,培训人员一行徒步在绿道上。利用现有的广东绿道作为连接线,连接古驿道沿线的重要节点,让培训人员以更开放性的思路去做好古驿道的修复保护工作。就绿道相关设施的选材、两侧植被的种植等,陈别副处长指出该条绿道采用传统城市园林的设计手法,各种设施过多使用现代化材料,整体效果与周边乡村环境格格不入,且建造维护成本高,作为一个反面例子,使参训人员进一步理解“就地取材”“低成本、生态化”的古驿道修复理念。

  在大师驿站到梅关关楼的古道中,参训学员们详细了解了古驿道路面修复中坚持原真性、完整性、最低干预法工作原则的具体含义,并认识到挖掘出的古道背后的历史故事、红色文化,丰富古驿道文化内涵、讲好“古驿道故事”的重要性,更深刻地理解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13

图为修缮后的古建筑遗址。

14

图为参训学员考察大师驿站。

15

图为修复后的梅关古道。

  6月5日上午,培训班学员们继续进行课堂培训、经验交流和专家答疑。广东省城乡规划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为学员讲述《绿道、古驿道与碧道——谈线性空间在广东》主题课程。他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案例与国际相关条例规范,向培训人员阐述广东绿道、古驿道与碧道的共性与特殊性。他讲述了广东绿道从区域绿地到绿道的飞跃与转换,让培训学员更好地了解广东绿道的情况。他认为南粤古驿道的兴起与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古驿道是城乡之间的文化联系,是乡村地区有文化的绿道,是极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还细谈碧道的定义与分类,串联起碧道与绿道、与古驿道之间的关系。最后,他总结了“三道”建设的意义与目的——绿道让人们走进健康,古驿道让人们亲近历史、碧道让人们远足自然。

16

图为马向明总工程师讲课。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建华主要介绍了珠海市在2019年上半年主要围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巩固提升和拓展延伸两部分进行的工作实践,为各地开展重点线路保护和修复利用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南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良彬介绍了该市立足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通过一系列“古驿道+”活动,着力加强对梅关-乌迳古驿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助推乡村文化、生态、产业等振兴发展;韶关乳源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孙科军分享了该县通过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在古驿道沿线村庄的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上取得的成效,并总结了组织领导、资源挖掘、样板先行、以道兴村等四方面的经验;河源东源县双江镇人民政府镇长陈飞燕分享了该镇以“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经济发展主轴,着力构造一条古驿道绿色经济带,积极融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以道兴村、文化自信、乡村振兴。

17

图为方为民副组长进行动员部署。

  省自然资源厅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在总结中强调,今年的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有了新要求、新变化、新调整,各地要高度重视,学习吸纳梅关古道的优秀经验,结合各自特色,做出“有品味”的古驿道。他提出:一是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各地要充分认识南粤古驿道以道兴村和古为今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按照元旦时间节点,落实好年度工作任务。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领导重视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保证,强化机制、形成合力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相关县(市、区)政府是该项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关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调动文化、体育、住建等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加强文化推广,强化品牌意识,各地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传统节日,举办“古驿道+”系列活动,加强古驿道文化推广,打造好“南粤古驿道”品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