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泪奔的从化县光荣榜
2019-06-23 下午 02:12   作者:曾耀登   
分享

 “敢为人先者,可望稳占鳌头;

中流砥柱者,可望勇进激流;

不甘示弱者,可望奋起直追;

锋芒初露者,可望大显身手。”

  好友李先生是广东岭南诗社的成员,他把一张收藏已久的光荣榜拿出来,情不自禁地念出这样几句朗朗上口的句子。原来,这张光荣榜与他以前的工作有关,对着这张业已发黄变脆的旧纸,他难掩心中的激荡和澎湃。只见光荣榜落款“从化县一九六三年度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距今五十六年了。

1

图为一九六三年从化县光荣榜。

  而高先生是一位从化地名研究的爱好者,他告诉大家,光荣榜提及到当年从化的有养路公区桥班、街口铁器社、良口松香厂和木器生产合作社等单位,但如今都甚少听到了,这些都是那时的单位部门,可谓是年代的印记。不少长者会对这些名称记忆犹新,它们可能都有着回肠荡气的故事;而如今,这些名字随着时代的潮流渐渐消逝了。

2

图为广州市南区文教群英大会纪念章。

  偶遇名单中的凌老师,真是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他是当年太平公社教育战线参加表彰大会的唯一代表。他回忆到,当时大家都戴着红花,穿上比较得体的衣服,集中到从化县农展馆(后改为从化县展览馆,今新城路荔香邨一带)开会,会议足足开了三天,大家都感到无限光荣,热情极高,在街口参加了一系列活动,成为了群众学习的榜样。“在榜单中,‘文教系统’还包括从化中学、街口镇小学、门口江小学等等,还有‘从化电影第三队’”,高先生补充说。“文教系统”相当于今天的文化和教育两个单位。纵观这份表扬名单,文教系统所占篇幅最大,近百人,供销系统次之。

3

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宣传画,主题是庆祝文教战线群英大会召开。

4

图为1965年广州市文教系统五好职工和先进工作者代表的合影。

  同样遇到在名单中的陈先生,也聊了不少当年的故事,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供销社提前退休了。他看着这张纸,感慨良多,想起了当年的同事,还有兄弟单位的工友们。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供销社。供销社统筹安排日杂、果品、土产、农资和副食等生活必需品。而八零后、九零后年轻人大多对供销社没有什么记忆,但在年龄较大的人的心中,供销社给他们留下了很多回忆。

  听陈先生的介绍后,我明白到,当年在供销社工作稳定、工资高,相当于捧上了“金饭碗”,还有,在婚恋方面也有优势,提亲的人踏破门槛也不是怪事。“那时,我妻子和她家人看中我,与我在供销社工作不无关系。当年的供销社很有地位啊,还被誉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陈先生话语间洋溢着自豪,似乎回到过去。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供销社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高先生又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次运动,例如土地改革运动、整风运动、朝鲜战争、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和大跃进人民公社,还经历三年难受时期,经历那个年代的人,看到这张光荣榜肯定会唏嘘不已。

5

图为广州市革委会文教办公室印发的请柬。

6

图为广州从化县文教印刷厂的信封。

  高先生在教师家庭里成长,端详一番光荣榜的名单,他倍感世事沧桑,他还对教育战线中多位前辈的名字历历在目:朱秉钧、区淑文、区梅静、叶文烈、李绮桃、张敏光、刘锦洲、邓本禹和凌育章等。高先生说,这里还有着许多美好回忆。

 

  作者简介:

  曾耀登,一名来自从化的老师,南粤古驿道网读者,从化地名探索爱好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