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铸就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尽显里程碑式时代意义 著名导演张前一行到坪石研学基地调研
2019-10-05 下午 05:0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熊灿坚   
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纷纷内迁至粤北乐昌坪石开展教学。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高校师生纷纷组织课余社团,以文艺活动的方式,宣传与发动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其中以戏剧、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尤为活跃。《一片爱国心》、《心防》、《寄生草》、《血十字》、《醉梦园》、《军用列车》、《优游岁月》等剧目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抗日救亡故事,展现了广大师生强烈的爱国热忱。

  10月4日,时值国庆假期,怀着对华南文艺前辈的缅怀之情,著名导演张前一行放弃休息日,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处长杜绍勤、副处长黄广智,南粤古驿道技术指导组专家、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田中,韶关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温军燕、文物科科长李伟光、副科长卢明轩,乐昌市政府副市长邓洪炜,乐昌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李启平,乐昌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邹赞以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专班人员共同来到坪石研学基地,寻根挥洒热血的文艺前辈。

1

  据了解,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洪深,著名电影导演、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许幸之均在抗战时期任教于坪石。其中,洪深教授再次受聘来校后,任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被聘为指导全校学生戏剧教育训练的名誉戏剧导师。在他指导下,中大剧团于1941年5月30日起,一连三天在学校礼堂公演《血十字》、《醉梦园》、《军用列车》、《求婚》、《优游岁月》等剧目,深受观众好评。

2

图为1941年中山大学的《学生手册》,上面赫然出现洪深先生的名字。

3

图为洪深先生的著作《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

  自1942年起,任教师范学院的许幸之,组织成立了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剧团(即“中师剧团”)。从1943年元旦到1944年5月,在马思聪、许幸之等教授指导下,中师剧团、中师合唱团和马思聪教授等,分别在中大礼堂、师院礼堂、坪石时代剧院等地,举行公演剧目、音乐演奏会、马思聪音乐会等,演出大量有关的抗日救亡节目,如《一片爱国心》、《半斤八两》、《心防》、《寄生草》等,还有马思聪创作的提琴独奏曲。观看演出的观众“倍加拥挤”,“争先入座,门限为穿”,都感“节目异常精彩”。

4

许幸之先生曾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5

  当天,张前导演一行先后参观了位于三星坪村的中大工学院旧址和位于坪石老街的中大校本部旧址、广同会馆(中大研究生院旧址),以及位于塘口村的理学院旧址等。游走于这些古旧的建筑之间,张前导演一边认真听取了这些历史遗存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一边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些旧建筑的每一处细节。坪石作为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重镇,洪深、许幸之等中国电影、戏剧的先驱曾在这里传道授业,创作、指导了大批爱国戏剧作品,所著学说更是影视戏剧行业的重要经典。张前在参观期间谈到,坪石有着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不应该被时代所遗忘,修复利用迫在眉睫。

7

8

9

10

12

13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张前导演表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承载着南粤教育的珍贵历史遗产,有着极为丰厚的文化积淀,对于促进广东文化强省极有裨益,因此活化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有着里程碑式的时代意义,希望能有更广大的各界人士参与其中。

  另外,作为专业的影视导演,张前还从专业角度建议研学基地可以因地制宜通过三维建模或者历史照片的方式来复原旧址场景,提升复原的效果。同时,考虑使用更为先进的影视表现手法与技巧,更加鲜活地将那段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将有助于提升活化的宣传广度与深度。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田中谈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完全被淹没的历史遗址上进行的设计、建设和复原。各方志愿者充分发扬志愿精神,群策群力,包括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团队、相关高校师生、旅行社、以及众多热心人士等,在一百天左右的时间内,严谨地考证和梳理抗战时期华南教育的历史脉络,主动加班加点、勇于付出,在较低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初步成型,并对公众开放。而且,国庆期间,仍有大批志愿者自愿继续奋战在一线,进行着修复、讲解等具体工作。

  事实上,国庆期间,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已然成为了众多游客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火热场所,研学基地所蕴藏的社会价值也在持续发酵和释放。通过活化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时下的年轻一代可以更为直观地认知先师先辈们的革命信念与战斗精神,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这也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新时代价值。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红色旅游线路的修复利用、还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复原建设,它们都属于对遗产的抢救性活化,有着广大专业人士的志愿参与、且采用低成本的原真性利用原则、调动了基层积极性与民众参与等。再者,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在本质上是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文化复兴的践行,因此对促进广东省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都有着相当的现实意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