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人——张文湛
2017-12-18 下午 03:12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岐澳古驿道所在的香山地区从近代以来诞生了一大批开中国风气之先的人物。在中山市三乡镇古鹤村,就走出了中国第一位入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费留学生张文湛。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一直对历史人物张文湛十分关注,已经先后四次到位于古鹤村的张文湛故居进行调研。许瑞生副省长指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张文湛家族自费求学科技救国的精神十分可贵。

  但由于张文湛并非官派留学生,其留学之外的经历并没有详细的官方记录,世人也知之甚少。为挖掘这位香山先驱留下的足迹,今年2月,中山市博物馆对张文湛的相关情况开始进行系统调查。经过大半年的走访和文献整理,其人生脉络开始逐渐清晰。

张文湛1

张文湛照片及其手稿

  要梳理张文湛的人生脉络,弄清出生日期是首要问题。从今年2月起,中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三次深入三乡古鹤村对现存的实物进行清理,期间发现了一张木板书写家谱,结合张氏后人提供的家谱信息,最终确认了张文湛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十二月初七。

  19世纪70年代初,张文湛经香港辗转到美国东部自费留学,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院。孟松学院是当时有名的预备学校,近代改良思想家容闳和中国近代第一位西医黄宽都曾就读于这里。1874年,他同其他自费留学生20多人住在哈特福德市,在当地学校就读,1877年,张文湛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学生。根据当时学校的记录,他在学校中主要学习代数、机械制图、铸造等知识,但在1878年5月因故离开学校,后来又以特殊身份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他是何时归国的呢?调查人员并没有找到任何确切的记载,只找到两条线索:一条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专题展览信息,1883年张文湛在肄业(未获得学位)的情况下回国;另一条是根据1882年10月11日发行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报纸报道,1882年张文湛已经在香港为中国政府服务。由此可推断,张文湛的归国时间应不晚于1883年。

张文湛2

今年11月12日,许瑞生副省长率队赴珠海、中山调研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时到访张文湛故居。

  回国之后,张文湛到底做了什么呢?一直有一种说法是其归国之后参了军,并在甲午战争中阵亡于朝鲜。这一说法来自于张文湛的美国同学后来的回忆。但是中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张家后人的书信往来中发现,这一说法并不可信。工作人员先后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地查阅张文湛以及北洋舰队的相关信息,并未发现其加入北洋舰队以及参加甲午战争的档案记录。因此,中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可靠。

张文湛3

张文湛故乡——三乡古鹤村

  如果张文湛没有在甲午战争中阵亡,那么他后来又经历了什么呢?工作人员通过调查20世纪初张家的书信发现,里面有提到关于张文湛在香港生活的信息。1932年,张文湛还曾经写信给在上海的侄子张庆荃,提及到其居所及其子孙的情况。他还曾经为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后编》作“跋”,该书的初稿完成于1908年。综合以上这些信息可知,张文湛在1932年仍与其子居住在香港西湾河大街二百六十六号。

  通过张文湛为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所作的“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观点,整篇表达了对晚清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满,希望向外国学习的观点。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对比,认为中国要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张文湛4

张文湛故居内部

  目前中山市博物馆仍在积极联系海内外各方,希望找到张文湛及其家族的相关线索。中山市博物馆对张文湛生平的调查报告得到了许瑞生副省长的肯定和批示,他认为张文湛作为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自费留学学习科技的第一位华人足以令中山人骄傲,中山要用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今年11月12日,许瑞生副省长率队赴珠海、中山调研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时提出,要在保持建筑原真性的基础上对张文湛故居进行加固和适当修缮,并对张文湛的故事和有关文献遗存进行空间化展示。

  为加快开展张文湛故居修缮工程,目前三乡镇已成立张文湛故居修缮工程领导小组,将携手中山市文广新局,清理张文湛故居废旧杂物,对有价值的文物进行登记整理,并与张文湛后人取得联系,争取签定托管协议开展祠堂及大屋保护工程。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江家敏